分卷閱讀303
書迷正在閱讀:不問林溪路險遠、修鞋匠和顧客的羅曼史、作為超話大主持的底線、何必有來生、當忠犬遇上偽高冷、我開直播黑老板的日子、別…帖子要沉了(H)、四分衛的小點心(H)、快穿之炮灰的逆襲、傲嬌夫人是個攻
改色,直視李順道:“她不懂規矩,等我調教好了再叫她給二哥見禮,對了二哥,我不在這段時間,蜀地如何?” 提到大事,李順登時忘了美人,挺直腰桿道:“有三弟妙計,如今蜀地已經盡在咱們手中!” “好!”郭驍激動道,“二哥驍勇,果然是天生的帝王,今晚咱們當喝酒慶祝,不醉不歸!” 李順正有此意,親昵地拉著郭驍走了,宋嘉寧則被郭驍的心腹直接送去了他的府邸。 ~ 宋嘉寧暫且在成都安置了下來,那邊被她寄予厚望的燈鋪小販鄧六子,也找個借口與老師傅告辭,背著一個包袱進京去了。鄧六子始終覺得,香囊是那個貌美夫人托付給他的,一個大美人需要他幫忙,鄧六子不忍心拒絕。再者,若布帶上說的是真的,他進京便可得到白銀千兩,那他就有底氣去隔壁的老秀才家中提親,迎娶笑起來露出倆梨渦的李小姐。若是假的,他也沒什么損失,大不了就是幾兩銀子的事,全當出門長見識罷。 總之,誘惑遠遠超過損失,鄧六子不想錯過這個機會。 郭驍進京時換了幾匹良駒,沒黑沒夜的跑,因此進京只用了短短幾日,鄧六子可沒有好馬,正月十八出發,走走停停,二月下旬才進了京。說來也巧,他第一次來京城,就趕上了一樁盛事,原來正月底遼國小皇帝大病,遼國接連在壽王手下吃了兩次敗仗后,主動求和,北疆戰事平息,壽王率軍凱旋,正是今日進京。 大軍先進城,百姓被攔截在城外,鄧六子擠在人群中,踮腳張望,卻得知壽王早就進去了,后面的全是騎兵、步軍、弓弩軍。鄧六子有些失望,他還想先看看壽王到底是什么樣的人物呢,萬一兇神惡煞的,他有點沒底啊。 快到晌午,鄧六子終于跨進了大周都城,一路打聽,又過了半個時辰,才找到了壽王府。 他探頭探腦的,一看就不像好人,王府侍衛剛查過幾次內jian,正警醒呢,立即就把鄧六子抓了起來。 “官爺饒命,我是受人所托,來送東西給王爺的!”胳膊被魁梧的侍衛架著,鄧六子兩股戰戰,滿頭大汗地聲明來意。王爺一回府就去后院陪郡主與小公子了,福公公剛從后院過來,隱約聽到點聲音,福公公神色大變,小跑著趕向正門。 侍衛就將鄧六子押送到了他面前。 “你是受何人所托?”福公公緊張地盯著鄧六子。 鄧六子一邊手忙腳亂地取出懷里的鯉魚香囊,一邊語無倫次地描述上元節那晚的情形。一聽有個絕色美人,福公公心就提到了嗓子眼,再看到香囊上繡的是王妃最愛畫的鯉魚,不多不少剛剛四條,福公公激動地熱淚盈眶,攥緊香囊就往后院跑。 王府后宅,昭昭埋在父王懷里,正抽抽搭搭地要娘親。祐哥兒睡著了,仰面躺在暖榻上,白白胖胖的,不記事的孩子,最初哭鬧幾天后,過了兩個月,已經忘了娘親不見的事,不像jiejie,想娘親想的都瘦了,看到父王就哭。 趙恒仰著頭,聽著女兒的哭聲,他眸中亦有水光。 兩個月了,他知道是誰搶走了她,可人海茫茫,他找不到郭驍人在何處。趙恒曾想過栽贓罪名給郭伯言,屆時郭家眾人入獄,不信郭驍得到消息還能藏得住,可郭家不僅僅有郭伯言,還有她的親生母親林氏,還有她的親弟弟茂哥兒,一旦他誣陷郭伯言大罪,嚴重到父皇公告天下,便輕易不能翻案,便相當于害了林氏。 但趙恒在猶豫。之前不能動手,是怕郭伯言出事,動搖軍心,但現在戰事已平,郭伯言…… “王爺,王妃有消息了!” 福公公激動到忘了回稟,直接跑進來,壓低聲音稟報道。 趙恒飛快抹把眼角,扭頭看向福公公,昭昭也不哭了,淚眼汪汪地往外看。 “王爺?!备9谝粫r間將香囊遞了過去。 大紅的鯉魚繡樣入眼,趙恒一把搶過香囊,熟悉的針腳,熟悉的鯉魚圖,果然出自她手! “何處得來?”趙恒攥緊香囊問。 福公公說了鄧六子,再跑出去領人。 趙恒抱著女兒,再次看向手中的香囊。她魚畫的最好,而且最愛畫鯉魚一家,最大的那條是他,被她繡得威風凜凜,第二大的是她,她也知道自己胖,故意把王妃鯉魚畫的胖嘟嘟的……因為是她,趙恒目光就定在了第二條大鯉魚上,從頭看到尾,再從尾看到頭…… 忽的,趙恒目光一凝,舉起香囊湊到眼前,細細辨認,鯉魚眼中,居然真的藏了一個小字: 蜀。 “父王,娘呢?”昭昭不喜歡鯉魚,不喜歡香囊,什么都不喜歡了,哭著推開那個破香囊,繼續跟父王要娘親。 這個問題,女兒哭著問了不知多少遍,但這一次,趙恒有了答案。 翌日早朝,壽王趙恒主動請纓,欲帶兵伐蜀。 第212章 212 京城。 這次大周與遼國交戰, 起因是宣德帝先發兵欲收復幽云十四州,結果落得個三路大軍慘敗, 故遼軍南下時氣勢洶洶, 大周將士心有余悸, 初期形勢不利于大周。后壽王以親王身份監軍,先鼓舞士氣再臨危決斷,遼軍幾次慘敗幾乎都有壽王的功勞, 趙恒尚未回京, 京城百姓、官員早已對他贊譽有加。 趙恒出了風頭,睿王第一個不高興了, 四個皇子, 只剩他與老三爭奪儲君之位, 老三水漲船高, 他的名望必然落下去。這種情況下,睿王急于立功,因此早朝上聽老三又想帶兵去伐蜀, 睿王便站不住了, 馬上出列,爭著要去蜀地。契丹鐵騎都退兵了,蜀地那二十萬貧民百姓組成的叛軍還不好對付?如此輕松的立功機會,睿王當然要搶過來。 他這一攙和, 便有點二王爭功的意思了,文武大臣們低著頭,默默地看熱鬧。壽王在戰場立功之前, 臣子們心中難免多看好睿王一些,畢竟壽王有口疾。但今時不同往日,有口疾的壽王順利治理過黃河,也成功擊退了遼兵,立下的功勞一下子超過了一直專管刑獄的睿王,將來江山到底落在誰手,再無人敢輕易站隊。 龍椅之上,宣德帝看著并排而立的兩個兒子,另有思量。 契丹是猛虎,蜀地叛軍是養野了的羊,南北夾擊,宣德帝肯定要先對付猛虎,正月底遼國主動求和,宣德帝松口氣的同時,也終于將主要精力轉向了蜀地。李順猖狂竟然擅自稱帝,宣德帝恨不得活剝其皮,但如何挽回蜀地百姓的心,徹底消除他們對朝廷的怨憤,卻不是武力可以做到的。 宣德帝不想偏心,老三已經立了大功,宣德帝想給老二一個機會,便看著睿王道:“叛軍二十萬,且占據劍門天險,你可有應對良策?” 睿王請纓乃臨時起意,哪有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