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卷閱讀286
書迷正在閱讀:不問林溪路險遠、修鞋匠和顧客的羅曼史、作為超話大主持的底線、何必有來生、當忠犬遇上偽高冷、我開直播黑老板的日子、別…帖子要沉了(H)、四分衛的小點心(H)、快穿之炮灰的逆襲、傲嬌夫人是個攻
抱負的帝王都會想收復失地, 從朝廷的角度講,發兵義不容辭。但戰事一起, 百姓必然受連累,壯丁們參軍上了戰場,只留老弱婦孺耕種田地, 萬一遼兵打過來,就徹底耽誤了農作。 戰事暫且不可避免,趙恒只能安撫百姓,叫百姓們知道宮里的皇上記得他們,絕非窮兵黷武。趙恒無法長篇大論,福公公卻是個能說會道的,百姓們看到王爺親自來關懷他們,心里感動地不行,再聽了福公公一番能把死人哄活了的甜言蜜語,這兩年積累的怨氣便散了大半,紛紛表示愿意為朝廷效力,就連街上七八歲的男娃,都知道當兵可以拿銀子,一心想快點長大保家衛國呢。 趙恒行事謹慎,私訪百姓,凡是慰問之詞,都會冠以父皇的名義,如此百姓們夸起來,也是皇上與壽王一起夸。 鎮州這邊的情況迅速傳到了京城。 聽聞營中軍心大振,百姓也不再怨聲載道,宣德帝看著奏疏,不知不覺陷入了沉思。 宣德帝想到了老三小時候,那時老三脾氣與老四差不多,都爭著在他面前表現,希望得到他這個父皇的夸贊。他經??淅纤?,所以老四越長越開朗,他總是惋惜老三的口疾,于是老三漸漸淡出了他的視野,深居寡出,漸漸讓所有人都誤會他是個閉門讀書的書生王爺。 可他的老三并非兩耳不聞窗外事的書生,老三身手了得,肯定是一直在堅持練武,朝廷出事,老三口直心快,只要他覺得對的,便是明知會觸怒父皇也要大聲說出來,一心為民。文武雙全,有勇有謀,更難得的是,老三重情重義。 口疾? 宣德帝笑了,這兩年老三說話越來越利索,雖然一次只能說四五個字,但老三字字珠璣,詞能達意,話少反而更添威嚴,又有福公公在旁伺候,那點口疾,并不影響什么。 有這樣出色的兒子,宣德帝老懷欣慰,只是笑著笑著,宣德帝微微蹙眉。立嫡立長,老三是好,但老二擔了這些年差事,也從未有過差錯…… “皇上,睿王殿下求見?!贝筇O王恩進來稟報道。 宣德帝點點頭,收起面前贊譽老三的奏折,抬頭看向門口。 睿王含笑進門,目光相對,睿王朗聲道:“父皇,兒臣聽聞三弟在鎮州立了功,特來賀喜,老三文能撫民武能震懾三軍,此戰遼兵必敗?!?/br> 這話很入耳,宣德帝卻搖頭道:“尚未開戰,還需謹慎,不可洋洋自得?!?/br> “父皇教訓的是?!鳖M豕暤?,隨即表明來意:“父皇,老三用賞銀激勵士氣,出的應該是他的私房錢,兒臣想過了,老三是為咱們大周帶兵,兒臣身為兄長,不能只叫他一人費心,故兒臣預備了一千兩銀,想送過去,聊表心意?!?/br> 聽到“一千兩”,宣德帝默默在心里算了下,老三每日與三個士兵過招,風雨無阻比試半年,也只需五百兩左右,若再送千兩過去,豈不是添晦氣,預示此戰要拖個兩三年?更何況老三還沒窮到需要他特意補助。 “不必,待老三凱旋,朕多賞他些就是?!毙碌垭S口道,說完拿起一封新的奏折。 睿王尷尬笑笑,告退了。 腳步聲徹底消失,宣德帝從奏折中抬起頭,對著老二離開的方向頭疼起來。一個長,一個賢,論寵愛,都是親兒子,哪分什么高下?老三這兩年才立了些功勞,老二早早管刑獄,從未有過過失。 罷了,戰后再想吧,還不急。 ~ 鎮州,九月初,遼國十萬騎兵終于洶洶而來。斥候來報,遼燕王韓況、大將耶律雄率領八萬鐵騎從平原一帶直攻鎮州,大將耶律單率領兩萬騎兵從鎮州西側的山路南下,兵分兩路。大周這邊,李隆命鎮守關南的郭伯言帶兵北上,繞到耶律單等人身后,在長城口埋伏,阻斷遼國西軍退路,他與副將荊毅、龍武將軍趙敬帶十萬兵馬,趕到滿城以北,列陣以待遼兵。 將士們出城列陣,趙恒與李隆幾位大將站在高高的城墻上。遼兵未至,趙恒俯首,城外十萬大軍按照父皇所畫陣圖排成了八個方陣,兩陣之間相隔數百步,一字排開,氣勢恢宏。正看著,遠處突然傳來隆隆的馬蹄聲,趙恒抬頭,這一看,心中大驚。 遼兵蜂擁而來,勢如洪水猛獸,大周將士集中一處或可一戰,眼下如此列陣,相距甚遠無法彼此照應,遼兵只需分頭圍剿各個擊破,滿城、鎮守怕會失守! 念頭剛起,一旁龍武將軍趙敬突然道:“主帥,遼兵來勢洶洶,咱們布陣過于分散,趕緊變成兩陣吧!” 李隆握著城墻,怒容斥道:“大膽!大軍出發前,皇上親授陣圖與我,命我按圖布陣,不可效仿曹瑜,如今交戰在即,你想抗旨不遵?” 遼兵來的太快,情急之下,趙敬不小心說了大實話:“皇上人在京城,怎能預料兩軍交戰情形?曹瑜違詔兵敗,是罪,我等遵詔卻罔顧軍情致使鎮州失守,難道就不是罪了?左右都是罪,末將寧可抗旨退遼兵!” 竟然敢指責皇上的不是,李隆大怒:“你……” “李隆聽令,立即變陣,事后若或罪,本王獨當?!笔f火急,沒時間浪費唇舌,趙恒當機立斷,以監軍之權命令道。 監軍最大,李隆不得不聽,見遼國騎兵距離己方不足兩里,快馬狂奔轉眼便至,大周根本沒有時間變陣,李隆心思一動,正要以來不及為由堅持皇上命他擺的八陣,趙恒卻先他開口,冷聲吩咐道:“荊毅面忠厚,派他去詐降,合兵之際,聽鼓聲襲遼?!?/br> 兵不厭詐,此計雖有失體面,但與鎮州城池百姓比,體面又算什么? 壽王武斷不容忤逆,與京城的宣德帝簡直一模一樣,李隆無話可說,只好派副將荊毅去詐降。 遼國主帥是燕王韓況,聽聞大周要降,韓況喜不自勝,既然可以不動兵戈拿下滿城、鎮州,為何還要打?主意已定,韓況立即吩咐遼兵停下,等候大周合兵來降。遼國大將耶律雄卻覺得不妥,提醒他提防周軍有詐。這幾年耶律雄在遼國已經成了軍神般的人物,百姓們敬他,同朝官員卻有不服氣者,韓況便是其中一個。 “先前將軍幾番苦戰,都未攻下滿城,今日周將畏懼本王之威,主動獻城,將軍是不是不舒服了?”韓況盯著耶律雄,嘲諷地笑道。契丹蠻夷,說話都沒中原人的彎彎繞繞,想什么就說什么。 他蠻,耶律雄卻不沖動,既然苦勸無效,他便閉了嘴。 韓況冷哼一聲,身穿鎧甲去城外迎接前來投降的荊毅,結果就在遼國騎兵放松警惕之時,周軍之后突然傳來一陣疾風驟雨般的鼓鳴,說好要投降的大周將士,也在荊毅的率領下,殺聲震天地沖了上來。 李隆或許看不清形勢,但絕對是名猛將,身先士卒,遼國騎兵一看到李家大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