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卷閱讀23
>我這賢侄是世襲襄陽王,不諳政事的,還望孫師傅多多指教。梁基笑著,一邊向趙旭騰眨著眼,要他一同向孫師傅敬茶。孫師傅捧著茶,盯著趙旭騰好一陣子,趙旭騰勉強陪著笑,楊著待會兒免不了又是一長篇大難不死,必有后福的鬼扯連篇。只會說這種話的人,是完全不明白親人死去,只有自己孤獨一人活下來的心情的。果不其然,孫師傅驚訝一笑,隨即拍著手笑道:我曉得賢侄人中龍鳳,所謂大難不死,必有后福??!來來來,我今兒個還帶來個好消息,我家大人說宮廷中傳了來的風聲,德妃想要認趙世侄為義子??!你們說,這可不是一個扶搖直上的好機會么?孫師傅,您說的是真的嗎?梁基道。旭兒,那真是太好了!梁夫人也跟著道。趙旭騰牽了下嘴角,算是回應。這些人,能不能不要在這種時候提這種事?要不是顧慮二叔二嬸,他還真想一巴掌扇過去!德妃乃是當今最寵的愛妃啊,有哪個妃子可以天天進出皇上養病的宮殿侍候著的?襄陽王如今可說是集萬千寵愛于一身啊,說不定哪天孫師傅壓低聲音,神秘兮兮道:傳聞當今不喜歡現太子,襄陽王當了德妃的養子,準是出自皇上的授意,再接下來呢放肆!圣意豈可胡猜?趙旭騰隱隱猜出這孫師傅想說什么,猛然放下茶杯,口氣不善。其他三人皆是一愣,孫師傅先回過神來,哈哈,梁公啊,還說小襄陽王不諳政事嗎?這會兒不就是十成十的忠君體國了嗎?旭兒,孫師傅只是說笑,別無他意。梁基道。今日興致好,我帶來一壺上好醉沉香,原是要給梁公升級道賀用的,但今日得見賢侄,機會實屬難得,只好委屈梁公了。趙旭騰注意到,二叔和二嬸聽到這番話時,臉色有一瞬間變得很難看,但不一會兒,神色便恢復如常。想來二叔二嬸也不是很喜歡這家伙才是。來來來,年輕人就是要喝點酒,才會變成男子漢??!孫師傅不由分說,倒了滿滿一杯給趙旭騰,不容推拒地送到他的面前。師傅,師傅咱們這小孩子,不曾喝過酒,他身子骨弱啊梁夫人擔心向前,想要接過趙旭騰面前的酒杯,梁基卻伸手一按,將夫人推回座位。夫人,旭兒他,也該長大啦!夫君梁夫人眼眶泛紅,只急得有口難言。趙旭騰見狀,想到二嬸居然為了自己如此憂心,便笑道:二嬸,我喝一點不礙事的。這杯酒看起來清如水,應該不會很烈吧?是啊是??!男人嘛,喝一點酒才顯得有氣魄,嫂子你就甭擔心了!趙旭騰捧起酒杯,向著孫師傅一舉,便仰頭一口干盡,梁夫人的眼淚當時就掉了下來。二嬸,我沒事!趙旭騰話聲未落,突然覺得肚腹一陣刀割似地疼,仿佛有人一根根地在拆著他的骨頭,趙旭騰摔倒在地,額上冒出了豆大的冷汗,神智逐漸剝離。朦朧之間,只聽得孫師傅老鼠似的尖笑,和接下來讓他痛不欲生的言辭:哈哈,梁公,這回你立了大功,主子定重重有賞。旭兒,對不起,對不起那是二嬸的聲音嗎?多謝主子隆恩,梁基幸不辱使命。不辱使命?是指下毒殺掉自己的意思嗎?屋外,那是哭泣聲?還是雨聲?趙旭騰只覺得心肺俱裂,接下來,便什么也聽不到、什么也感覺不到了正當孫師傅和梁基互相阿諛之時,門外突然傳來下人驚慌的叫聲,屋內三人一愣,只聽到仿若千軍萬馬的巨響傳來,接著突如其來的大水便沖破了門窗,三人一下子就被巨浪沖得東倒西歪。梁夫人當場昏厥,梁基和孫師傅扶著梁柱站了起來,眼前赫然站著一位面帶怒氣的俊秀青年,手上抓著一團不明的黑色物體。水月抱著趙旭騰,右手抓著從趙旭騰體內吸出的毒,陰沉沉地開口:誰是小旭的二叔?孫師傅看苗頭不對,直覺這青年和趙旭騰似有相當友好的關系,如今趙旭騰被毒殺,或許這人會因著趙旭騰的關系而不找他的親人下手,便搶先開口:我就是。葛南受一丁點兒的痛苦的。水月沒死!殺掉了二十六個人,其他四個竄逃無蹤。沒殺掉趙旭騰。王忠說怒草澤派來的人稟告時全身都在發抖。自己有那么可怕嗎?太子踱到窗前。小旭,我本不想殺你你逃了就好。令人在意的是,水月居然沒死。看來當初做的扇子真要派上用場了。滿室只余昏黃的燭光,太子又想起唐鈺即將進京述職,心中不禁一陣溫暖,此次唐鈺回京,說不得也得留他十天半個月的,好想他直到門外傳來王忠的聲音,太子才察覺自己的心思居然完全飄到唐鈺身上去了,忙定了定神,何事?主子,宮里傳來急召,說是皇上病危,想見太子。什么?竟有此事?太子急忙問道:太醫怎么說?奴才聯絡不到太醫,宮門如今嚴密守護,宮衛說是上頭的命令,但是誰的命令也說不清。太醫照我命令?怎么就出事了?當初買通太醫讓皇上纏綿病榻,如今宮門守衛更加嚴密說明一件事,怕是皇上身體撐不住了。但,心中隱隱覺得不安,到底是什么事?主子。算了,唐鈺即將到京,你到十榆驛站替唐鈺接風,好生侍候著,知道嗎?太子一邊吩咐,一邊往外走去。是。而這時的太子當然也不知道,今天過后,迎接他的,是個他連想都想不到的未來趙旭騰醒來之后,第一件事就是要求水月帶他前往太子府。我要親自問小晉。他不相信小晉會做這種事,他要當面見他,問清楚。水月這次沒有反對,帶著他前往太子府邸。這邊,穿過森嚴宮衛重重戒護,來到長壽宮探問皇帝情形的太子,卻一下子就被暗藏的侍衛按倒在地。接著一名太監便捧著一紙詔書宣讀:太子公然縱容手下貪瀆,暗扣軍餉罪行不容赦。太子行止不端,危禍社稷,本皇為了天下蒼生,決定廢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