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卷閱讀539
書迷正在閱讀:當西門慶遭遇鬼畜攻(H)、如果只是調教(H)、異世救世主(穿越)、重生之顛覆未來+番外、放開那個言情總裁 下、民國妖聞錄(妖僧與妖)+番外、鳶回前堂(二)、鳶回前堂(三)、我成了人妖騙子之后、拐個影衛來探案
陸延、蔡康、呂明憲等人都在之列。 不僅他們,還有莊繼法和藍琇等也在內。 最后藍琇以原官職兼任通州造船廠的監事,莊繼法和林毓雋、蔡康被派去另外兩座船廠,而趙文藻則是膠澳市舶司的市舶使,陸延為寧波市舶司的市舶使。 原本市舶司是隸屬于戶部,而市舶使原本由地方官兼任后來改中宮宦官和地方官一起管理。 如今泉州市舶司漸漸有脫離朝廷掌控的嫌疑,每年進貢給皇帝的銀子大幅度縮水,皇帝自然不爽,就借四夷館想建議朝廷推行海事的機會,重新洗牌。 只要另外兩處市舶司發展起來,泉州的影響就會減少。 而且現在市舶司歸四夷館,而海事館的賬目到時候直接對太子和皇帝負責,無須經過戶部,這樣皇帝可以調動的銀子就多了一大筆。 哪怕是皇帝,手里有銀子腰桿子也要硬氣許多。 這一次皇帝居然全部啟用新人,且大部分還是無用社的,這無疑給了官場一個信號,庚戌年的這一科進士們,迎來了好日子! 因為去往市舶司的市舶使身邊,還會有兩個翰林院的進士做副手,另外有四夷館的翻譯、清華學院的會計生陪同,可以說配備豪華。 造船廠的一樣如此。 地方如此,京內的海事館也要如此。 除了林重陽這個提督,還需要大量的人手,這些人有的從六部調派,還有的直接從翰林院、四夷館選拔,一些沒有品階卻又不可少的辦事人員,甚至直接從清華學院的學生里選。 不走朝廷俸祿,海事館直接雇傭他們,反正海事館只要開著,就只會財源滾滾,錢根本不是問題。 弄清楚這些,那些低級官吏自然是削尖了腦袋想往海事館鉆,只可惜林重陽把關甚嚴,除非是懂天文地理、航海、翻譯,否則免談。 于是一些勛貴之家或者官宦之家,都開始把自己科舉無望的孩子往清華學院送,想要以此作為晉身之道。 林重陽自然不會一律拒絕,但是也提高了門檻不是什么人都收的,首先你要好學,其次你要有興趣,如果僅僅是將清華學院當一個跳板,那對不起,你哪里涼快哪里呆著去吧。 民間送來的學生,都是有一定天賦被發現舉薦來的,然后通過考試,確定他們有興趣有耐心有毅力又能吃苦,所以才會被留下來的。那官家子弟自然也要如此,沒有后門可走。 林重陽也沒時間去管那些事兒,反正清華學院有沈老爺子坐鎮,有林大秀等人把關,他也不用多cao心。 他忙海事館的事情都已經要瘋了! 真的是要瘋了。 自從李固宣讀了皇帝的任命詔書,他甚至都來不及寫謝恩表,就被各種事務給埋了起來。 趙文藻、陸延等要去上任,他們連聚會的時間都沒有。林重陽尋思皇帝原來早算到了,教坊司就是給他們的慶功宴加上踐行宴會,那時候不知道深淺,結果白白浪費了。 哎,早知道那時候把酒言歡多好,不用像現在那樣,聽說兄弟要走了,結果腿都拔不出去! 那些人也不是孤立無援上任的,每個人配了一小隊錦衣衛,不知道是為了保護還是為了監視,估計兩者兼有。 另外海事館也有武力支持,那就是葉斌靖寧侯率領的府軍衛,同時葉斌負責從京師三大營以及地方衛所選拔可用人員,在各船廠附近cao練大明水師。 一切練兵費用由市舶司、海事館負責。 第一年則從當地募集資金,然后按照各家投錢多寡來確定他們在皇家海外商隊中可以攜帶的貨物數量。 這中間有個非常詳細的換算方式,既能讓國內商人們賺到大錢,又不會讓朝廷吃虧。這個模式最初就是皇家出船出水師護衛,你們各家自己帶貨物,咱們一起發財。 當然,要建立這么一支皇家海外船隊不是那么容易的,需要啟動資金,這個就要你們幫幫忙啦。 這一年,南下的驛站,有百分之八十是給海事館送信的。 這年朝廷和蒙古的談判也有了結果。 二月中旬,蒙古人同意互市,羊毛源源不斷地運來,京城的紡織廠一再擴建,羊毛呢、羊毛氈等毛織品又不斷地銷往國內以及海外。 隨即蒙古人也要求互市的商品里,除了鐵器、茶葉、布匹、玻璃以外,也要加入毛紡織品,因為雖然他們自己有毛氈這些毛紡織品,卻沒有清華學院毛紡織廠出產的質量好。 大明來的搭建帳篷的毛氈,擋風、防水、防潮,性能更好。做御寒衣物的毛氈、羊毛呢,也更加厚實暖和,讓蒙古人如獲至寶。 這樣的話問題又來了,他們本來就沒有多少物資,靠著馬匹、毛皮這些和大明互市,現在他們把羊毛賣出去,回頭還得高價再買回來,簡直……一口老血。 他們就暗搓搓地想要搞大明的技術,所以打著覲見大明皇帝的皇子,要求派人來考察、學習,想要偷師。 因此,連和蒙古的互市也開始牽扯到林重陽,海事館幫戶部分擔了一部分互市的責任。 慢慢地,戶部的商貿事務就會往海事館轉移,而他們專心負責天下農稅等于土地相關的事務。 從年后一直忙到六月,林重陽終于喘了口氣。 差點憋死。 集中了幾處造船廠,將之前的大中型船只集中起來,湊了三十艘大船,二十艘中型船,第一支皇家海外商隊正式成型。 各地的貨物集結完畢,六月下旬,滿載貨物的幾十艘大船出海離港,先沿著鄭和下西洋的路線遠航,熟悉航線,了解沿途的土著。 史書記載這一盛況,六月二十,炎熱,通州港風平浪靜,六七十艘大船出海,大船滿載貨物,吃水極深,船帆林立,遮天蔽日 大船上炮口森森,水師鎧甲錚錚。 這是一支遠征軍。 后世將這一支大明皇家商隊定義為遠征軍,打著行商的名義,在海外占據無人島嶼,然后流放犯罪官民至此,扎根勞作,百年后給他們脫罪民之身,給予平民身份。 這時候的林重陽自然不知道,他滿心喜悅地送走了皇家商隊。 不過等看著沈君瀾、寧王、葉期、韓興、林承潤、陶元杰、邵譯官等人站在甲板上隨著大船起航越來越遠,他突然心里空空的,生怕這一去會不會遇到什么災難。 大海無常,尤其這時候南方是臺風多發季節,萬一…… 不怕,他們有經驗豐富的船長、大副、水手們,有先進的航海儀器…… 可是,會不會生病呢?海上缺衣少食,沒有綠色蔬菜,萬一生病…… 不怕,他們帶了幾十名經驗豐富的醫者、獸醫,帶了各種藥材一船,船上有玻璃房,還有菜農、飼養員……一定是衣食無憂的。 萬一遇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