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卷閱讀449
書迷正在閱讀:當西門慶遭遇鬼畜攻(H)、如果只是調教(H)、異世救世主(穿越)、重生之顛覆未來+番外、放開那個言情總裁 下、民國妖聞錄(妖僧與妖)+番外、鳶回前堂(二)、鳶回前堂(三)、我成了人妖騙子之后、拐個影衛來探案
戶部考功司的書吏們也松了口氣,原本需要焦頭爛額忙半個月的事情,幾天就弄得條理起來,后面做起來就省事許多。 李固又發現林重陽很有大局觀,并非交代什么做什么,而是善于從總體上找聯系,將京察大計的總體事務弄清楚,再理順相互的關系,按照輕重緩急分類,抓住重點,就好似面對一只八爪章魚,他一下子就從腦袋拎起來,而非去拎它的觸角亂成一團。 李固忍不住心下戲言:都說文采好的不適合做官,狀元郎反而做不到官場頂端,照他看林修撰前途不可限量。就說眼前這些事兒,除了閱歷聲望不夠,單憑做事的頭腦,這些文書之事也足以勝任的。 他甚至還悄悄地觀察林重陽幾人工作狀態,發現林重陽居然列了一張簡單的表格,將京察大計的步驟、要領羅列出來,然后將自己交給他們幾個的任務在那上面標出來,處于什么環節一目了然。 自己交代的任務被細化為幾十個小的條目,每人負責幾個,做完一個就打個勾,如此下來勾越來越多,差事也基本做完了。 初七晚上的時候,那些條目全被打了勾,任務完成。 不只是李固,考功司郎中、員外郎等人也都佩服得緊,還有人直接將他們的表拿去,也學著列一個,很快就發現工作效率可以加兩倍,太好用了! 李固表揚了幾人一番,“明日沒有早朝,點卯以后我去翰林院坐館,欣賞諸位編纂的,相信你們一定會給本官驚喜的?!?/br> 林重陽幾人謙虛道:“都是編纂官指導有方,學生們只管執行就是?!逼鋵嵜總€階段李固都應該檢查的,不過李固忙于吏部的事情,每次都是問一下進度,并沒有真去看過。 如此有才還謙虛,哪個上官不愛呢,李固都有些迫不及待要看到先帝實錄盡快上呈皇帝了。 第二日一早林重陽幾人上衙點卯,然后去書庫里收拾,到時候搬過去給李固等學士們檢查。 李固還沒到,譚赟和張學士幾人先來了。 范孔目拎著開水過來給諸位大人們沖茶,他顧自給林重陽舀了一茶匙枸杞加菊花,然后提壺沖水。那邊譚赟看到,問:“你為何每次都給林修撰沖茶卻不為我們沖?” 范孔目職位卑微但是心眼活泛,知道譚赟譏諷自己看林重陽去吏部幫忙就拍馬屁,他回道:“譚學士,您要是不介意小的放多放少了的,小的也樂意幫您沖茶?!?/br> 譚赟一聽,笑道:“還是我自己來吧?!彼约耗罅艘恍∧蟛枞~放進自己的紫砂壺里,然后讓范孔目幫忙倒水,自己這茶葉可貴著呢,萬一被這些貪婪小吏給偷吃了多不劃算。 他和張學士說幾句閑話,得知今兒皇帝不上早朝,李固應該很快就會過來這邊。 很快李固大步走過來,后面跟著林重陽幾人,每人搬著一摞書,進了屋里都放在李固的書案上。 張學士幾人圍攏過去,驚訝道:“?林修撰這就編纂好了,過年在家也沒閑著吧,有此上進心實在是可喜可賀!” 他們幾個著實驚訝,原以為起碼得三年才能編纂好呢。 林重陽知道他誤會自己拼命將仁宗實錄趕出來是為了搭京察大計的東風,也不解釋,畢竟也是有此原因的,他笑道:“下官接手的時候學士大人已經準備很多史料書籍,下官只需帶人將材料甄別篩選就好?!?/br> 這當然是謙辭,因為大部分工作都是他后來帶人做出來的,只不過他分工明確,任務清楚,有人負責起居注勾選,有人負責其他史料篩選,有人負責摘錄,有人負責整合,有人負責抄寫,這樣以來那幾位庶吉士的工作效率就非常高。 以一當十有點夸張,但是以一當三還是很輕松的。 譚赟也過來翻看,見上面居然有句讀,就覺得很不爽,“林修撰這樣編書,可是要多費許多紙張的?!?/br> 林重陽笑道:“那咱們就想辦法多造紙,總歸不會短了翰林院的紙用?!彼麄儎h掉很多無用廢話,早就把標點符號費的紙節省出來了。 “哎呀,還有圖畫呢!”張學士跟發現了新大陸一樣,指著翻開的一頁驚喜道:“先帝年輕時候可真俊?!彪m然只是簡單線條畫像,并沒有上色,但是寥寥幾筆就能將人物特色畫出來,更見功力。 林重陽偷笑,畫出來的人物罷了,皮膚光潔、眉眼齊整,只要不畫歪,就沒個丑的。 他這是學了沈之儀,揚長避短,畫出來的人物英武不凡,上官們自然不會有異議。 張學士那么一喊,其他人也紛紛去看,各人拿了一冊都發現這原來是一套圖文并茂的皇帝實錄呢,在總綱就有仁宗皇帝的畫像、生卒年、謚號、廟號等,翻開就是目錄綱領。 一共一百四十二卷,分一百四十二冊。 每一冊里都有幾幅畫,將那些重要場合畫出來,再將需要標注的語句填在空白處,一目了然。 尤其有些對話,居然還模擬再現,加入了語氣詞,又有句讀,讀來輕松詼諧十分有趣。 仁宗皇帝本來就是一位寬仁幽默的皇帝,當初有位陳閣老卻是位冷面閣老,沉默少言、面色冷峻,仁宗皇帝就時常跟他開玩笑,在這本里就有很好的體現,看得張學士等人忍俊不禁。 譚赟卻不高興,指責道:“先帝實錄,豈是兒戲?這般戲謔取樂,成何體統?” 林重陽見他率先發難,就將另外一套直接抄錄的搬給他,“譚學士,這里有按照慣例編纂的實錄,還請譚學士過目?!睕]有全部,只有前面總綱和十卷,如果皇帝不認可,那他立刻就能帶人將這樣的抄寫出來,反正材料是現成的,只需要謄錄即可。 沒有標點符號的文章如“自古帝王之有天下其言行政治必有史臣紀載以垂鑒戒此古今之盛典朝廷之先務也朕皇考太祖圣神文武欽明啟運俊德成功統天大孝高皇帝統承天命龍飛濠梁掃滅群雄除暴救民撥亂反正不十余年而成帝業其間戰攻討伐指麾號令動如神明無往不克”(明太祖實錄)這般,如果一整篇一整篇的下來,就算是看習慣的人一開始也是要反復看幾遍才能領會的。 譚赟拿起來一看就覺得眼暈,卻又不肯承認,著實有些氣悶,小子無禮! 李固笑道:“仁美過來一起看,十分有意思?!?/br> 見李固發話,譚赟也不好再說什么,這就是要他休戰的意思,不要總刁難新科狀元啦。 他便過去和李固、張學士等人一起看那仁宗實錄,如果刨除一些感情因素,客觀來說,他也覺得這樣的太宗實錄非常有意思誰都樂意看。如果當初這小子拜自己為師……譚赟又覺得一陣氣悶。 想當初自己讓他和令昌并列案首,如今他已經是大明狀元,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