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卷閱讀447
書迷正在閱讀:當西門慶遭遇鬼畜攻(H)、如果只是調教(H)、異世救世主(穿越)、重生之顛覆未來+番外、放開那個言情總裁 下、民國妖聞錄(妖僧與妖)+番外、鳶回前堂(二)、鳶回前堂(三)、我成了人妖騙子之后、拐個影衛來探案
這里面是包括元宵假的,初十放到二十,之所以還有額外的元宵假,是因為當初太宗皇帝覺得元宵節放假可以更好的體現普天同慶、盛世安康,是一個可以裝潢門面的事兒,仁宗皇帝就將之發揚光大,直接把春節假和元宵假中間的幾天也放了。 對于大部分官員基本如此,不過期間也需要安排人手去衙門輪值或者處理急務。 另外元旦朝賀全體官員都要參加,且十分隆重,絲毫馬虎不得。 冬至、元旦、萬壽是三大朝賀,又以元旦最重,皇親國戚、外番使臣、藩王、文武百官這日都要身穿朝服列隊進宮至奉天門上表朝賀,恭?;实郾菹滦履臧部?。 這一年元旦大朝賀的事情格外多,外番使臣來朝者眾,動輒上千人,浩浩蕩蕩涌入京城,會同館住不下就要安排去別處。 禮部、鴻臚寺、會同館人手不夠,就要從別的衙署調用人員,而翰林院是閑人最多的,養著許多學習的庶吉士呢,自然要調動他們去幫忙。 林重陽被借到鴻臚寺當贊禮者,連日學規矩禮儀以及唱禮流程,他都沒有時間思考為什么會借他去做這樣隆重的場面功夫,明明可以去做一下幕后工作。 好在他也算身經百戰并不犯怵,且被安排在遠離奉天殿的位置,本著嚴謹的態度、調侃的心態,他也出色地完成了禮部交給他的任務。只是大朝賀結束以后渾身酸痛、嗓子沙啞感覺比殿試還累! 回來他少不得關門閉戶得睡上一夜帶著半個白天才休息過來。 之后給皇帝上賀表、接受賞賜、走親訪友、同學文會,正月里就是光明正大地輪流吃喝,對他來說比上衙還累。鑒于年前就有很多學生、老板結伴來訪,年后只怕人更多,林重陽直接閉門謝客,表示家宅太小不適合招待貴客,所有來訪心意到就好。至于他的座師、上司們,他也并沒有如別人那般每日一家地上門拜訪,而是針對各人身份和喜好臨摹了古畫寫上應景的賀詞或者詩,再請清華書齋裝裱一下,讓馮順等人挨家送去。 他自己能寫會畫省了不少錢,字拿不出手的就要花錢請人或者去書齋買現成的,一個年過下來都是不小的開支呢。 且林重陽于篆書還有獨特造詣,過年拿來裝門面是最典雅大方古韻盎然的,送人雙方都體面。所以座師、上官們都以收到林狀元的篆書賀詞為喜,甚至會互相拿出來品評,看看給你的寫了什么給我的寫了什么,到最后一對發現果然是用過心思的,并非單純拿來應景。 于是皆大歡喜。 同學同年們就更好辦,大家一起吃頓飯、辦場文會、露臉做首詩就可以應付過去?,F在講學的機會都讓給陸延和趙文藻等人,他一場都沒講過,因為他覺得四書五經不需要他,他要講的是那些數理化天文地理的知識,目前只給親近朋友講,外人還沒那個機會聽。 初六林宅舉行家宴,沈君瀾陪著沈君瑤,沈之儀帶著楊淡云,還有趙文藻、陸延這兩位女婿也都陪著林家姊妹過來,加上林毓雋,也是濟濟一堂。 女人們由王柳芽陪著在跨院說話,還請了兩個琴書女先兒給她們說樂子,而男人們則在正房堂屋吃酒作詩、天南海北地聊,說些熱鬧事兒。 林大秀和林毓雋兄弟一旁說些家事。 沈之儀因得林重陽指點編寫了太子大婚典儀,得到了皇帝好評,對他自是感激萬分的,又聽說他編纂的仁宗實錄基本完工,自然要拜讀一下。 林重陽少不得要請他指教。 沈之儀看過之后,感慨道:“重陽真適合做學問,衙門那些瑣碎政務都浪費了你的才華?!敝豢上КF在讀書就是為了做官,沒有人是專門做學問的,而要想做學問就意味著只有清名。 趙文藻笑道:“也不是沒有路子,我給指一條,翰林院兼詹事府、國子監,最后禮部堂官、鴻臚寺卿,這些在重陽三十多歲就可以了,屆時可以專心做帝師,包攬所有的經筵日講?!?/br> 大家笑起來,陸延道:“還得給在京七品以上的官員們講讀,必須經過林大人考核通過才能就任,保管個個忠君愛國,發財有節有制?!绷执笕说南茨X動員能力可不是蓋的。 林重陽舉起雙手,“求放過!”又對沈君瀾道:“求世兄暫時失憶?!?/br> 沈君瀾瞥了他一眼,“你們說什么蠢話了么?” 大家一陣歡笑,這個新年就在溫馨的氣氛里過去了。 第181章 京察、現 元宵節逛了燈市看過花燈, 轉眼就到開衙的時間。 除非是堅持日日早起的, 上衙第一天基本都痛苦萬分, 要從熱乎乎的被窩里爬出來,要頂風冒寒地去上衙點卯, 而第一天基本也沒什么事, 聊聊天扯扯淡,打打醬油適應環境。這叫節后綜合癥, 起碼得五六天以后才能適應過來, 甚至毫不客氣地說, 很多部門剛開始的幾天都是這個狀態。 不過今年大家一改疲軟態度, 一個個精神抖擻起來,就好像放假在家打雞血一樣, 連翰林院的幾個老人家都緊張兮兮的。 林重陽自然知道為什么, 因為今年年初是京察時間。 京察是本朝考核京官的一種考察制度,原本是九年一察的,到紹慶八年時候, 正式規定為六年舉行一次,一般逢巳亥年春節后二月到三月舉行。堂審之前半年吏部和都察院就著手準備,等新年一過,正月二十一上衙之后, 吏部堂官就開始上書請旨請皇帝確定京察確切日期。 為了穩定人心,維持政府正常運作,一般來說內閣和吏部堂官們都會督促皇帝盡快定下京察日期。 皇帝一般都會定在二月底或者三月初。 今年三月十六,是皇太子大婚之日, 京察之日必不會拖延,果然楊琦等上書之后,皇帝批復京察堂審之日定于二月二十三日。 京察分為堂審和自陳,堂審主要是五品及以下官員的審核,四品及以上官員則是自陳。 堂審日定于二月二十三,所以正月二十二日吏部尚書、都察院都御史等主察官員便開始自陳乞休,即請求致仕告老還鄉。 尤其是楊琦,少保兼太子太傅、吏部尚書銜、文淵閣大學士,位高權重,年前十一月開始就有很多言官彈劾吏部尚書入內閣的楊琦不適合主持京察大計,容易徇私舞弊等等,所以楊琦在主持了準備工作以后,就主動自陳乞休。 “臣識鑒闇劣,性行疏陋,既不能明察乎庶物,安足以駁平乎人倫……伏望皇上重茲大政,察臣不職,將臣先行罷黜,別選名賢以司其事。庶考察得人,而群工去留亦各得其當矣?!?/br> 當然乞休只是一種形式,沒人會真心想要致仕,皇帝也不會因此批準,只是官場上的一種形式游戲,看似無用功,不做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