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卷閱讀402
書迷正在閱讀:當西門慶遭遇鬼畜攻(H)、如果只是調教(H)、異世救世主(穿越)、重生之顛覆未來+番外、放開那個言情總裁 下、民國妖聞錄(妖僧與妖)+番外、鳶回前堂(二)、鳶回前堂(三)、我成了人妖騙子之后、拐個影衛來探案
居然很好吃,肥而不膩,還帶著淡淡的甜味兒,這分明就是他們江南人的做法嘛,北人都喜歡吃咸,不太會往菜里加糖的。 好吃! 蔡康來到京里以后,如果下館子不去南方人開的,他都不怎么動筷子,吃食上是很挑的。 見他吃得那么歡快,對面的呂明憲眼角有點抽抽,你至于么,堂堂蔡家大公子,弄得跟沒吃過紅燒rou一樣。 楊穎卻不那么矜持,一邊吃一邊夸,“這大廚手藝頂頂好,這是我吃過最好吃的紅燒rou!” 見榜眼這樣說,其他新科進士們也就不憋著,紛紛表達自己的贊美之情,覺得好吃。 林重陽看了李固幾個一眼,見李大學士居然吃得津津有味,胡子上沾上了紅燒rou的湯汁都沒注意。 哎,有胡子吃東西真是不方便,他下意識地摸了摸自己的嘴巴。 有些小伙紙吃得快的,吃完就從后門悄悄出去要求添飯,看看有菜就再加點。 楊穎笑道:“吃得心滿意足,我看明兒我請客,也請孟掌柜給送菜可好?” 大家紛紛說要的,去酒樓也就是這樣,還沒這個好吃呢。 這時候蔡康道:“不知道平日里能否請孟掌柜給我們送飯,這樣一份如何算價錢?” 他這樣一說,大家也紛紛好奇。 呂明憲起身道:“我去問問看?!?/br> 他沒帶廚子上京,吃飯比蔡康還挑剔,來京城考試那些日子都瘦了,回家祭祖補了補,還犯愁后面怎么辦,是不是也從家鄉帶廚子來呢。 孟掌柜喜滋滋地看著呂明憲,心里卻想著狀元郎真是有辦法,這么一頓飯,百姓餐的名聲就出來了。 看來只需要派人送飯菜現場裝盤即可,等他們吃完了再把餐盤收回去洗刷干凈,大人們也只需要吃吃喝喝,連收餐具擦桌子都省了,干干凈凈,正合他們意思。 孟掌柜表示每天做五菜一湯,品類有豬羊rou、雞鴨鵝、魚蝦、雞蛋、時蔬等。 一份是一葷兩素一湯一勺rou汁澆飯,附送秘制醬菜,一共三十文。 為了方便送菜,需要提前一天預訂,這樣他們才能知道需要做多少分量,不至于不夠,也不至于剩下糟蹋了。 呂明憲幾個聽了孟掌柜的,紛紛道:“沒有牛rou!” 孟掌柜謙恭道:“大人們,普通人可是殺不得牛的?!?/br> 權貴之家自然有牛rou吃,普通百姓卻鮮少有的吃。 有人笑道:“孟掌柜,你做的可是衙門生意?!彼麄円且膊荒艹耘ou,那還有誰能吃去? 于是就有人提議六天里要有一頓牛rou,至于牛rou貨源,他們可以幫忙聯系一下。 孟掌柜自然是偷著樂的,一切都在東家的預料中。 不過蔡康等人表示菜品略少,還要再豐富一點,每天可以做兩樣高檔菜,誰吃誰買,另外算錢。 孟掌柜沒有不滿足的,這也正合他意呢。 楊穎就去統計還有誰愿意加入吃百姓餐的,以后每天中午他們負責送飯,不需要再出去吃。外面不但貴,口味也不見得多好,冬天冷夏天熱,還是送上門舒服,大部分人紛紛表示要定。 有人因為家里送飯,或者離家近,就不花這個錢。 孟掌柜道:“諸位大人們不必有所顧慮,每天傍晚派一人統計第二日吃飯的人數送去碾子胡同就好,還能順便檢查一下咱們的廚房,看看是不是干干凈凈齊齊整整的?!?/br> 有人笑道:“咱們這么忙,卻也沒人日日去跑,還是你們每天派個人來吧?!边@個要請示李固,李固見眾人都興高采烈的,自然也不掃興,便同意了。 呂明憲道:“那碾子胡同,平日里能否去吃飯?” 下了衙幾個同年聚會,總要有個地方,這碾子胡同的飯菜合胃口,他就想以后當聚會點常去吃吃喝喝。 孟掌柜見生意上門,自然也攏住的,“請大人們有時間的時候盡管去碾子胡同參觀指點,咱們晌午賣百姓餐,晚上也做私房菜?!辈⑶疫€有雅間和飯堂供人在店內吃飯。 呂明憲就約了人說下衙去瞅瞅。 飯后李固回去和吏部的同僚說起來,其他人也動了心思,不少人也要去訂百姓餐。 孟掌柜就跟做夢一樣,從來沒想到居然還可以這樣進出衙門,以前去縣衙都大氣不敢喘,現在居然還要去吏部! 第二日晌午孟掌柜帶人準時送餐,不管是人還是飯菜都干凈整齊,飯菜可口,秘制醬菜咸菜也別有風味,其他衙門嘗過也紛紛表示好吃方便,越來越多人訂百姓餐。孟掌柜少不得加派人手,又高價將鄰院也賃下來,擴建雅間和廚房,每天七星灶炭火不斷。 碾子巷小院的裝潢清雅素淡,掛滿文人墨寶,自然也是林重陽和荊老板指點過的,一下子就抓住了新科進士們的眼球,眾人少不得下衙后來這里聚會,雖然沒有陪酒歌姬,生意卻更加紅火。 百姓餐就這樣順利地推廣開來,林重陽幾人也一頭扎進雜書庫房忙得不亦樂乎。 那老粉刷匠帶人將庫房仔仔細細處理了一遍,不留一個死角,還在墻角撒了石灰、雄黃等,又在書架上放了香樟木片保護書籍。 雖然這里干活沒賺到錢,可碾子巷百姓餐聽說他們給翰林院干活,也請他們去粉刷房子,報酬豐厚。翰林院的兩位學士還給他題了匾額,回去請人鏨刻匾額掛上,整條街都跟著高端起來,不少人都來打聽翰林院如何如何,讓他們大大地風光了一把,所以他表示翰林院以后有什么粉刷的活兒,只管交給他們。 在大部分觀政進士們無所事事,只能打打雜喝喝茶的時候,林重陽在翰林院的雜書庫房里如魚得水。 不但看書、編書,還帶著其他人將圖書重新分類,又發動了多才多藝的幾位寫詩作畫,然后裝裱起來掛在書庫里。 他還把荊老板送的幾盆君子蘭、蘭花等搬來書庫窗臺上,將原本乏人問津的一個雜書庫房打理得生機勃勃,每日里陽光明媚,書香淡淡。 不只是翰林院其他人覺得好奇每天來瞅瞅,連六部、通政司、大理寺以及其他衙門的官員們也被吸引,得空就來參觀新科狀元到底在干什么。于是他們除了看到原本灰塵三尺厚的雜書庫房變成素雅清新引人流連的書齋以外,還看到了林狀元編的書。 雖然林重陽將那些書分類為數理化、天文、地理等,可在其他人看來不是農書就是手工業匠作書,大部分人并不感興趣,年長一些的甚至還語重心長地奉勸新狀元,“林修撰好文采,可以多寫一些考試類要,也要為后來者提供經驗?!币脖冗@個不務正業強。 別人說什么林重陽就聽著,對于建議者恭敬而感謝,只是他并不想重復他們那種熬日子的歷程,自然也不會按照他們的價值觀來安排自己的人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