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卷閱讀368
書迷正在閱讀:當西門慶遭遇鬼畜攻(H)、如果只是調教(H)、異世救世主(穿越)、重生之顛覆未來+番外、放開那個言情總裁 下、民國妖聞錄(妖僧與妖)+番外、鳶回前堂(二)、鳶回前堂(三)、我成了人妖騙子之后、拐個影衛來探案
殿試因為規格最高,所以進場的時候是不必搜檢的,每個中式舉人帶著自己的考籃,放著筆墨硯等文具,另外允許帶簡單吃食。 林重陽選擇的是指點吉祥和林安家的改進的烤面包,用一塊包袱皮包著放在考籃里。 他跪坐在案幾前,動作輕緩地將文房用具拿出來擺在幾上,每一件物品都有它的固定位置,既美觀又順手的擺位。 他有點輕微潔癖強迫癥,要求將物品擺成自己喜歡的角度,看著順眼,然后就開始拆封卷袋檢查里面的試題。 本朝廷試慣例一至兩道策問,今年看樣只有一道了,題目洋洋灑灑就有一大張紙,得有兩百多字。 林重陽凝目細看,“皇帝制曰:朕惟人君,奉天命以統億兆而為之主,必先之以咸有樂生,俾遂其安欲然后庶幾盡父母斯民之任為無愧焉……太祖禁海而太宗開海禁,祖宗成法……當直陳所見所聞,備述于篇,朕親覽焉,勿憚勿隱?!?/br> 掃了一眼題目,林重陽嚇了一跳,趕緊再精讀一遍,“唰”的一下子感覺脊背都滲出汗來了。 他內心波瀾澎湃,外表看起來自然還是如常,跪坐在那里,波瀾不驚,安靜得跟時光都停止了流逝一樣。 原本準備靜悄悄離開去午門御門聽朝的皇帝這時候正居高臨下地打量著他。 皇帝居高臨下,一眼就能掌控全場,最后視線就落在眼前這個小神童的身上。 這個年紀,就算參加童生試都算是神童,更何況是廷試。 若不是本朝已經取消了神童科,這小子早就已經被取中了。 御賜神童。 看他跪坐在那里,脊背筆挺,雙肩放松,并不似別的考生那么緊張,微微低垂著頭,尚能看到光潔的額頭,還有尖尖的下頜,嗯,是個挺俊俏的孩子。 他不由得瞥了旁邊的大太監,想起昨兒自己讓這個老奴去悄悄看看這批士子外形如何,到時候選探花郎困不困難。 當時韋光一溜煙地跑回去,歡喜地一張臉都笑成菊花,嘴里念叨著:“恭喜陛下,賀喜陛下,今年科試豐瑞之年,這一批士子們吶一個賽一個的俊秀,都是一表人才?!?/br> “是么?” “是吶是吶,奴婢可是看得真真兒的,尤其是那位林會元,哎喲喂,長得那小模樣啊,真是看得老奴心里軟軟的跟要化了似的?!?/br> “你這個老貨,慣會說好聽的?!?/br> “陛下,奴婢可從來不敢撒謊,這奴婢得虧是個太監,若是個女嬌娥,那是拼了命也要跟著做個添香紅袖的?!?/br> “既這么著,那朕瞧著以后等他入職,打發你去跟著他?!?/br> 韋光卻也不怕,只笑得矜持里還帶著點羞澀,“陛下取笑奴婢,奴婢這不不是女兒身嘛。再說,奴婢伺候陛下幾輩子都伺候不夠呢,哪里能去伺候別人兒?!?/br> 皇帝雖然威嚴,可韋光是他從小的大伴兒,兩人感情甚篤,自然能開一些別人開不起的玩笑,這也是皇帝的樂子之一。 旁邊的大太監韋光也在想昨兒跟皇帝逗悶子說的話兒,現在接到皇帝遞過來的眼神,抿著嘴矜持地笑,似乎在說“陛下老奴沒撒謊吧,是吧是吧,多可人兒的少年啊?!?/br> 皇帝嘆了口氣,長得如此俊秀又有為的少年郎,可惜本朝慣例駙馬只能從不入流的小官或者是平民家選,高官及其子弟是不尚主的。 否則就可以將最心愛的公主許配于他,豈不是完美。 再看看其他人的確有好幾個形容不錯的,可惜人家都不會想要尚主的,承認這一點皇帝心里還是不那么舒坦的。雖然規矩是太祖皇帝定的,可閨女被自己看好的才俊們畏若洪水,也夠心塞的。 “起駕奉天門?!?/br> 這是要去繼續上早朝,韋光、錦衣衛指揮使以及大漢將軍立刻要高唱起駕,皇帝卻擺擺手,讓他們不要發出動靜,就靜悄悄地離去,免得讓考生們分心。 皇帝一走,林重陽頓時松了口氣,之前就好像有兩盞一千瓦的高射燈對著自己,心肝脾肺都要被烤焦一樣,讓人實在是不好受。 他悄悄從袖中抽出細棉布手帕擦了擦額頭,然后專心審題。 他猜的一點都不錯,題目的意思無非就是說一下皇帝如何殫精竭慮、兢兢業業、勤奮治國,然而依然有諸多不如意,讓考生們看看國策如此還有沒有可以提的更好的建議,甚至還提到祖宗之法到底能不能變,可不可變,該不該變等問題,最后要求考生們結合實際來寫一篇對。 這個題目不但沒有一點新意,甚至本質來說跟之前好幾科廷試都是重合的,所以答題一點都不難,有人總結得和林重陽說的差不多,只不過他們段位要低一些,一味地把假大空的話寫上去,雖然辭藻華麗,文章寫得也是花團錦簇,卻空洞無物,讓人看得昏昏欲睡未免倒胃口一些。 在皇帝喜好如此的時候,可行,但是當今皇帝并非昏君,相反主政也算可圈可點,當算一位明君。 自然不能如此行事。 林重陽的腦子飛快地運轉著,不但要將本朝建國以來的一些大的國策方針過一遍,還要將歷史上一些重大的國策以及成敗得失等歷史經驗也過一遍,還得找出兩者之間的關系,然后再落實到眼前來。 畢竟所有的策都是為了眼下皇帝主政遇到的問題。 皇室、豪族、邊軍、官僚、中官等,都是眼下朝中存在的問題,有的還頗為不平,只是在皇帝還算勤勉的執政下,并不太凸顯,假如當今圣上突然效法了某位皇帝沉溺后宮不思朝政的話,那么這些問題會迅速浮出水面盤根錯節,將大明朝牢牢地拖住,迅速地拖進泥淖中永不翻身。 將所有的希望寄托于一個皇帝身上,碰運氣一樣希望碰到一個不求英明只求不昏聵的君主,也不得不說,這是一種悲哀。 當然這些林重陽自己知道,不能和別人傾訴,更不能寫在策對中,除非他壽星公上吊——嫌命長了。 他要找一個好一點的切入點,既能總結歷代得失,讓人一目了然振聾發聵,又能春風化雨般把本朝也繞進去,表達出他的觀點,且還不讓人反感說教。 這不是很容易的事情。 所以就算林重陽有一肚子的話,提筆就可以洋洋灑灑萬言打不住,卻依然謹慎地沒有提筆。 他是謹慎起見,結果那些監視官們卻有想法,一個個時不時地扭頭看看他。 這位林會元怎的一直都沒有提筆,別人都已經刷刷刷草稿都寫好了,他居然還沒提筆,這是不會? 難道會試真的有問題? 若是如此的話,那可不妙。 譚赟時不時地就盯著林重陽看一下,見他一直都一副若有所思卻又不肯提筆的模樣,拿不準這小子到底在想什么。 這題目有什么難的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