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卷閱讀194
書迷正在閱讀:當西門慶遭遇鬼畜攻(H)、如果只是調教(H)、異世救世主(穿越)、重生之顛覆未來+番外、放開那個言情總裁 下、民國妖聞錄(妖僧與妖)+番外、鳶回前堂(二)、鳶回前堂(三)、我成了人妖騙子之后、拐個影衛來探案
打一處來,不過是兩個差役,自己到時候有了正經功名,你們算什么東西? 他年輕氣盛,又驕傲清高,并不將這些低賤的差役們放在眼里,又暗恨那引路的書吏,竟然不催著林重陽他們趕緊過來,分明就是故意搞事。 不過他們足足等了兩刻鐘林重陽等人才到,里面于知縣都打發人催過兩遍了。 “林案首,怎么晚了這時候?”倆差役態度十分和氣,就跟林重陽的本家大哥哥們一樣,讓他覺得有點詫異。 他也不托大,并不因為是案首就不把差役放在眼里,拱手,“讓幾位久等實在抱歉,方才走得太急,腳崴了一下?!?/br> 他指了指自己的腳。 兩名差役見慣場面的,立刻腦補一下走得急是什么情況然后意有所指地看了宋晟一眼。 宋晟郁悶得很,關自己什么事兒,他崴了腳是他笨! 這一次他也不敢再跑到林重陽頭里,否則還得等上半天,他看林重陽在前面走得穩穩當當地,兩只胳膊甩得非常有韻律和節奏,哪里是崴了腳的樣子,頓時氣得兩眼冒火。 前面一片荷池,殘荷照水,岸邊柳樹發芽,迎春嫩黃,還有幾株老杏樹綴滿花苞,綻出一點點粉色。 于知縣披著大氅在池邊的陶然亭內就座。 林重陽為首,領著眾學生們上前給考官行禮,“學生參見先生?!?/br> 既然是考官,那就可以師生相稱,這也是慣例。 于知縣視線落在林重陽的身上,看他雖然小小一個孩子,但是不卑不亢神態自然,不禁微微頷首,讓他們免禮。 于知縣慣例講幾句話,勉勵他們再接再厲為密水爭光,爭取考過府試。大家自然要表一番決心,然后于知縣就讓他們以院中景物各做一首絕句。 五言七言不限,一炷香時間。等做完詩都交上去也差不多晌飯時間,于知縣命擺宴席款待諸位考生。 筵席就在花園里,一共八桌,一桌十來個人,席面分三等。 就算一等席面,林重陽覺得也不如家里的好吃,反正他不是為吃飯來的,他還尋思四伯就是開玩笑,大部分人不會跑知縣面前來吃大戶,不過等于知縣擺擺手表示開席讓考生們隨意的時候,林重陽就發現起碼一半的考生真是為吃飯來的。 比如說王文遠! 王文遠就在林重陽對面那桌,他右手筷子左手端碗,左右開弓風卷殘云大快朵頤,就跟一年沒吃過飯一樣。 林重陽原本正接受于知縣詢問呢,見狀怔了一下,差點失禮,忙把視線收回來好好聽于知縣問話。 于知縣的視線從他臉上投向對面的王文遠,也不以為意,畢竟很多貧寒學子除非進學甚至中舉,否則一輩子吃不到這樣的豐盛佳肴。除開那些家境殷實人家的子弟,其他人還真是沖著大吃大喝來的。只怕有些人從放榜之后就沒正經吃飯,就等今日這一餐呢。 于知縣倒是也深諳此道,并不會為此輕看學生們,他照例問了林重陽一些問題,期間也不冷落其他學生,只是沒有對林重陽那樣和藹,尤其宋晟和張時。 那兩人原本還想奉承知縣,見他對自己好像不感冒也懶得熱臉貼冷屁股,反正知縣三年一換,跟自己利害關系不大。 又略坐片刻,于知縣說去更衣,讓學生們隨意。 大人物一走,那些吃貨們更放開手腳,揮著膀子大吃大嚼起來,乍一看哪里還有斯文讀書人的模樣,簡直一群饑民過境。 林重陽這桌基本都是家境良好的,從小都衣食無憂,林、宋、張、左、趙這等人家都是富庶之家,教養良好,吃相優雅,一桌飯菜還剩下大半。 同桌那人原本還吃得津津有味,后來見林案首已經放下筷子,他也不大好意思吃。 林重陽朝著他眨眨眼,笑道:“你沒帶口袋么?!?/br> 這些大家享用過的飯菜,吃不完要丟掉的,不如打包回去。 那學生一聽,忙不迭點頭,立刻就從懷里掏出一個口袋,將那些肥雞大鴨子濾掉了湯汁裝進去。 宋晟和張時幾人看不過,斥責他,“成何體統!” 那考生反唇相譏,“知縣大人體恤我們貧寒,賜我們酒席,難不成要浪費?” 別的桌上吃得點滴不剩,就他們這桌大爺多,都不稀罕,可便宜他了。 他一個人能吃林重陽十個的,再加上打包,基本也差不多。 這時候就有書吏讓考生們散去,卻單單請案首留下,于知縣有請。 宋晟不甘心地問:“只請案首嗎?不是前三名?” 那書吏笑了笑,“宋公子,大人的確只請林案首?!?/br> 宋晟頓時覺得受到了莫大的羞辱,卻也沒法發作,知縣沒請也不敢貿然去,只能盯著林重陽直瞪眼干生氣。 林重陽看也不看他,謝過那書吏,就跟著去花廳見于知縣。 于知縣已經換了便服,正坐在羅漢床上喝茶,見林重陽來抬了抬手讓他落座。 林重陽謝過賜座,然后就坐下等候于知縣指示。 于知縣讓人給他上茶,又問他平日在家里讀什么書,都做什么,這時候的問題比在酒席上就隨和親切了很多。 而且于知縣也絲毫沒流露出他是個八歲的孩子需要多加以照顧、贊美或者驚訝什么的,就跟對別的案首一樣一視同仁。這讓林重陽比較自在,因為他已經聽膩歪“你真的八歲?”“太了不起了,八歲就可以中案首!”“你是怎么做到的?”諸如此類的問題和驚嘆。 林重陽老老實實道:“回先生,學生在家里頭午去學堂聽先生授課,過午跟著武術師父學射箭、簡單拳腳功夫,然后練字,晚間溫書、看一些經史子集的書目?!?/br> 聽他說拉弓射箭就已經不簡單,又說看經史子集,于知縣面露驚異,“是歸農公讓你讀的?” 林重陽道:“是?!?/br> 于知縣點點頭,看來林家堡也的確有獨特的教導辦法,至少讓讀書的子弟練習射箭、拳腳功夫,這個就不多見。他也是讀書人,身邊都是同類,要說騎馬一大半人還是可以的,可若說開弓射箭、打一趟拳,那可就不是那么簡單的。 雖然進學以后有要求,君子六藝,騎射是必須的,可又有幾個人會在當官之前來學這個而浪費時間? 于知縣面色更加溫和,又問他考試的卷子,“可是受了歸農公指點?” 林重陽心道難道他以為我是背的不成,便謹慎回道:“家祖父也時常說起朝廷政令以及知縣大人的一些舉措,素日里說咱們密水是風水寶地,來的知縣都勤政愛民,政出于上,令行于下,大人教化有功,百姓安居樂業。平日里家祖父也喜歡侍弄莊稼,學生跟著耳濡目染,就寫出這篇文章?!?/br> 指點自然是長輩指點,但是那是日夜教化之功,可不是考前突擊隨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