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卷閱讀20
面對崔以沫說出分手后,崔以沫就成了蘇小燦心中不能碰觸的痛,一碰就疼的不行。所以,在漫長的單身生涯中,蘇小燦都會下意識地避免自己去碰到崔以沫,又特別地渴望他能從天而降,突然出現在自己面前。矛盾糾結中,還要見不少的相親對象,努力去忘了那個人。 這一周,重回到了初中,她和崔以沫之間的距離沒有一點因為她的刻意而有點進步。有時候,她眼角捕捉到崔以沫胖墩墩的身影,都會在想,自己到底喜歡上了崔以沫什么?她對他到底了解多少?他是一個怎樣的性格,怎樣的脾氣,他真的就適合自己,能跟自己牽手一生嗎?是不是僅僅是因為求而不得,所以,才格外珍惜? 現在,她都重生了,什么樣的好男人不能碰到,她還小,什么可能性都會有! 可是,讓她就這樣放棄嗎? 每次這個念頭一出現,腦海里就會浮現前世那七八年孤寂的夜晚,形影單只的身影,心里最后只剩下無邊的痛苦和孤單。 她那七八年間,用她朋友的一句話說,都快把元古市未婚的適齡男人全相見過了,也試著跟一兩個優秀的人相處過,最后呢?總覺得跟那些人差那么一點,連跟他們牽手的**都沒有,哪里還去談什么結婚生子呀?她都有種錯覺,覺得自己是不是一個性 * 冷淡的人,或者干脆就是個同性 * 戀?! 經歷了磕磕碰碰的前世,她現在仔細想來,生命里,不管崔以沫是好是壞,不管她生命中其他人是英雄還是狗熊,她從頭到尾只對崔以沫一個人動過心,也只會對他的一舉一動關注。 愛,總是這樣不由自主。 既然,注定就是這樣一個人了,那她就堅定信念,如剛意識到自己重生時想的那樣,好好地調教調教崔以沫,把他養成自己心目中的那個最好的人,然后歡歡喜喜,無憂無慮地過完這一生。 蘇小燦不再徘徊,不再猶豫了,就認真觀察起了崔以沫。 只是,她才來了一周,跟她有交集的人,又容易相處,不會讓人覺得突兀的不是她座位周圍的人,就是早晨留在教室里一起吃早飯的人,還女生為主。 頹廢呀,她要是一個巧舌如簧的交際高手就好了! 不過,這一周,她也不是完全沒有一點收獲的,起碼,她認識了崔以沫前排的女生馬曉玲,跟崔以沫一個村的,從她嘴里知道了一些崔以沫的零星消息。因為不能太過于刻意了,所以知道的不多,都跟她前世了解的崔以沫的信息差不多。 崔以沫現在住在自己的舅舅家,就在學校東邊廢水溝過去的村子,都可以跨上市里了,離學校十分的近。 蘇小燦還發現崔以沫跟幾個別的班的男生走的比較近,應該是他前世說的幾個同村的發小吧?哎,誰知道呢,男生的友誼,女生不太懂。 周五下午的最后一堂課是數學課,數學老師是數學數字一般干脆,很少拖堂,這邊六點半下課鈴聲一響,老師就宣布放學了。 蘇小燦被同學叫住講解了一道數學題,出校門的時間比同班的其他同學都遲了一點。 初一(5)班也不是沒有蘇家村的學生,除了蘇小燦還有兩個男生,其中一個是小學的同班同學,但升了初中,也不知道怎么,就突然生疏了,連句話都很少說。 蘇小燦現在也是個大忙人,對于別人來說不過一兩個月沒見的小學同學,對于她來說,都過來一二十年,都成老古董了,真沒必要多去在意。 其他班的蘇家村學生,蘇小燦還沒有來得及去聯系。 所以,放學后,就只剩了一個人,天空還大亮,這個時候又沒有多少作業為負擔,蘇小燦推著自行車,慢悠悠地出了校門,有了閑情逸致好好打量這個時候的風景。 ☆、第二十三章 毀三觀 蘇小燦沒有跟往常一樣回家,而是朝著反方向,騎著自行車進城了。 元古市是依河而建,元古河從北到南,匯入晉州市的晉河,最后流入母親河黃河。 元古市本就在太行山上,平均海拔都到了一千米之上。元古市整個縣市大多是山區、谷底、丘陵,無論你走在哪里,眼前看著平平整整,抬頭一望,四處都是大山。 元古市市區就是在最大的谷底處,整個城市沿著元古河呈長條狀,分了新城東城和舊城西城,又因為元古河斜著向東南面而去,西城被分出了一片作為南城?,F在的市中心還都在西城,東城還大多是大片的荒地。 元古市是一個歷史悠久的城市,早在春秋戰國時就有聞名于世的大戰發生于此地。聽老人們講,解放前的元古市也是四周厚厚的城墻,只留了三個城門進出。 可惜,蘇小燦是從來沒有見過。不過,倒是前世,后來,元古市因為煤價逐漸下滑,經濟不景氣,外加上環保要求一年比一年高,與煤有關的產業逐漸退出市場。許多人都發展旅游,開發出了不少的古村落,大部分都是小膽小鬧,還在偏遠的未開發的山區,略點的破敗,閑暇是去逛逛,倒也有幾分郊游的意味。 此時的元古市,還沒有后世的高樓林立,街道也顯得十分的簡樸和雜亂,路兩邊大多是陳舊的矮房。 蘇小燦把此時的城市跟二十年后的樣子做對比,倒是品出了另一番的美感。 市五中就建在東城的元古河邊上,幾百米的距離過去,就是元古橋。 前世,蘇小燦就是一個兩耳不聞窗外事、一心只讀圣賢書的農村小土妞,初中三年,高中三年,都在市里讀書,真正出來逛街的次數卻掰著手指都能數出來,對元古市早期的記憶幾乎處于空白的狀態。 蘇小燦過了元古橋,干脆推著自行車,在路邊溜達了起來,一一地打量著這邊的店鋪和房子。 還沒走多遠,蘇小燦就看到四五個學生樣的男生在街道對面勾肩搭背地嬉笑著,原本她眼光已經滑過,卻被其中很醒目的背影給吸引住了,忍不住又轉過頭,仔細去看。 真的是崔以沫! 這個時候的經濟還沒有后世的那邊油水足,孩子們也大多是放養,家長們不像十來年后那么寶貝孩子們,大多數還是長得比較苗條的。就比如,蘇小燦他們班級里,五十多個學生,胖一點的就是四五個,所以,崔以沫的胖嘟嘟身影,在班級里十分的醒目,好找。 外加上蘇小燦這幾天,有事沒事眼神就會不由自主地去尋找崔以沫的身影,說不得什么就是搓成灰也認識,但人群中還是能一眼就認出其身形的。 此刻,就見崔以沫跟兩三個平日里老愛在班級門口找他的人嬉鬧著,沒走兩步,就拐到了前面一個破舊不堪的門面里。 蘇小燦定睛看過去,那是一個書店,兩扇上半玻璃下半鐵皮的門上大大地寫著“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