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卷閱讀1220
書迷正在閱讀:擷香、世卿、奶爸的愜意生活、我把你當嫂子、道童傳、大佬從不跪鍵盤、月下貪歡(H)、熱搜女星也追星[娛樂圈]、保護‘自己’作戰、被渣渣附身之后(H)
這樣的人生,自然是好的。只是。他還是不知道,到了賦閑之時,自己這樣的人,還可以做什么?風勁節心中忽然一動:“去當先生如何?”“什么?”以盧東籬和他的默契,一時居然也沒聽明白。“當教書先生啊?!憋L勁節眉開眼笑的。盧東籬愣愣地望著他發呆,嗯。這個。這個……風勁節哈哈笑起來:“別嚇著了,我不是讓你去教小孩讀三字經。而是去教導那些心懷大志,心系天下,且才華出眾的年青人,如何更好地做人,做事,做學問,如何選擇自己人生的道路……”他這主意,卻是從方輕塵那里想起來的。方輕塵搞地慎源學社,最初只是一時意動,可是做著做著,卻也找到樂趣了。他很惡趣味地要求學社的學子穿統一的白色衣服,在招學生時,除了看對方的才學之外,對于英俊漂亮地學子還少少給點加分。然后動不動就給自己易容改裝,以創始人,校長,兼客座教授的身份跑去視查一番,順便講幾課,一眼望去,幾百個白衣飄飄眉目俊朗志向遠大熱血熱心的青春少年,對著他滿懷崇敬地行禮,幾百個清朗的聲音一起喊“山長”,這實在是太有成就感了!自我感覺一好,就開始想把這學社推廣開來,在各地、國開分校,可惜啊,秦旭飛只聽說學社的人想去秦國搞學術交流,就立刻警惕地一口拒絕。其實以學校對學生老師的自由放縱,比壓制君權的主張更離經叛道不可思議的說法都有。但秦旭飛一眼就看穿,其他地所有學說都是幌子,方輕塵只不過是把一棵樹藏進了樹林里罷了。被秦旭飛拒絕之后,方輕塵也想著以慎源學社的風氣和宗旨,不易得到別國君主的認同,當然要是就此止步,他也就不是他了。他打的主意是披張皮,改個校名,隱藏真實身份再去開分校。只是要在別國也把學社開出那種規模,造出那種影響力,收羅天下英才,總要點官方勢力的幫助支持才好。自然,方輕塵第一就把主意先打到自己的同學身上。容謙顧忌著燕凜,不太愿意方輕塵在燕國折騰,但照慎源學社地風格能力來看,確實能培養出許多納百家之長,眼界心胸都足夠開闊地人才。這些人,培養出來,若能為國所用,卻是國家的幸事。最后,容謙坦然和燕凜討論了這件事。燕凜卻是對自己極為自信。燕國地強大穩定富有,遠遠不是秦國可比,在他自己掌國主政的歲月里,他相信所謂架空皇帝的思想,不會在燕國流傳的土壤。而后世……如果后世子孫沒有能力守住自己的江山,自己的寶座,那一切后果都是他們活該。天下從來沒有永遠不滅的王朝,他又何必管得那么長遠。讓方輕塵在燕國辦學社,給燕國培養人才,為他干活還不好?而他呢,極力扶持另一個完全想反地學說來和方輕塵打擂臺。讓方輕塵手下自己的學生和自己的學生較勁,自己的老師和自己的老師爭論去吧,從來堵不如疏,他只需要在一旁看熱鬧……而在吳國,因為蕭家和吳王已是越來越針鋒相對,相看兩厭,蕭家幾乎能影響吳國半壁江山,有此支持。學社根基已足。風勁節卻一直忙著新政地事,顧不得上心方輕塵這邊,此時聽盧東籬念起將來之事,卻忽然有了這么個念頭。以他們如今的權位,支持方輕塵辦學校是輕而易舉的事,以方輕塵的經驗,手段,財力,勢力再加上官方支持,短時間內就可以把學社的規模做大。影響搞大,并網羅一批趙國的學者名流,有了這么好的師資條件,盧東籬若再加入其中。把他在趙國金光閃閃的招牌拿出來晃一晃,整個趙國地少年學子英才們,能忍得住不來投入門下的,只怕不多吧?招收的杰出人才,出眾學生越多,其他沒有進入學社的名士大儒們怕也越是眼熱,畢竟得英才而育之都是這些大師們的愿望。如此一來,又可以很順利地再挖了不少名人。有了這么多名師聚在一起,更能令各方學子,死心塌地,一心一意,要進入學社。如此一來,不夸張地說。趙國年青一代。至少百分之七十的英才,都會聚集在這里。而這些人的人生觀,理想志業又都會受到那些名師們的影響,這些師父之中,自然包括盧東籬。將來,這些弟子們將會有一大部份踏入仕途,這其中又有不少人傳承著盧東籬的思想,他們會自然而然,走在一起,形成聯盟,彼此互相扶助著,支持著繼續維護他與盧東籬在朝堂上留下的許多制度和規則。如此一來,既助了方輕塵一臂之力,又讓盧東籬一生志業可托,豈不是兩全其美?此念即動,他便趁此,將整件事都對盧東籬說了。方輕塵地心思,做法,手段,目標,他都合盤托出,絕無隱瞞。盧東籬對方輕塵的目的雖覺震驚,卻出奇地并不反感。他不是皇帝,不會對此有危機感和排斥感,這幾年,他本人也一直對于臣子的忠誠,君主地權力,做過諸多反思,只是不象方輕塵那么激進罷了。“明著打慎源學社的招牌怕是不妥?!北R東籬思索著道,趙國的事,畢竟也不是他和方輕塵能完全說了算的。趙王的權威地位仍需受到尊重?!叭绻麚Q個名字的話,以我們的能力,倒是可以支持這學社辦起來的,等學社扎下根基,聚集了眾多地大儒名士和國內最出色的年少俊才,除非陛下想冒險千秋萬世被讀書人罵死罵臭,否則絕對不敢輕動?!?/br>心中設想著未來會在趙國創建的學社,設想著,那些學問,思想,知識的交流和碰撞,設想著那些代表國家未來的少年學子,盧東籬心中也漸漸有些神往。學社會接納所有不同的學術意見想法,任何理念不管是驚世駭俗,還是天真可笑,都會被容納,學生們可以同時選擇自己喜歡地課程和老師,也可以擁有許多出色地老師,學生可以對自己的老師提出置疑,老師們也可以暢所欲言,完全不用有任何顧忌擔憂。學社定時舉行公開地辯論會和討論會,學生們之間,可以形成各種團體,有了新的想法看法,有了想要鉆研的課題,都可以公開尋找志同道合的朋友,一起攜手同行……如果真能達到楚國學社那樣的聲勢,那樣的成就,那么,未來三十年內,趙國的風云人物,必然多是從那學社里走出來的人才。那些少年的學子,從天南海北而來,匯聚在同一個地方。他們會有閃亮的眼睛,會有充滿朝氣的面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