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卷閱讀884
書迷正在閱讀:擷香、世卿、奶爸的愜意生活、我把你當嫂子、道童傳、大佬從不跪鍵盤、月下貪歡(H)、熱搜女星也追星[娛樂圈]、保護‘自己’作戰、被渣渣附身之后(H)
來相詢,便問身旁下人:“柳將軍呢?”“柳將軍說王爺既然去找方侯,就一定能談妥。夜也深了,他也就不多煩擾王爺,自去歇著了?!?/br>秦旭飛笑了一聲,這小子,這么大的信心是從哪里來的。既然下屬都信任他,不用麻煩他立刻交待事由,他也就輕松下來,梳洗換衣之后,揮手讓下人退去,掩了門戶,卻沒有即刻休息。他慢慢踱到墻邊,抬眼看著墻上一幅行獵圖,怔怔出了一會子神……這才抬手,將那行獵圖摘了下來。圖后,露出另一幅畫圖來。薄薄地畫紙,已然發黃。紙上遍布若干細微的蟲蛀痕跡,便是畫圖上的墨跡,也都不是特別清晰了。這樣一幅,被漫長歲月侵蝕得失了鮮活地圖畫,靜靜掛在大楚國議政王的臥房之中,悄然藏于行獵圖之后,已經有三個月。畫上只有一個白衣男子,站在絕壁之上,微微俯首,看那浩浩江流濤濤東去。月在中天,人在絕峰,驚濤駭浪,萬千風波,都被他從容踏于腳下。許多許多年之前,英雄蓋世地燕太祖,用了他那短暫地一生,來追憶他的朋友。他曾遍覓天下丹青妙手,想要把那永逝之人地容顏神情,留存為伴。然而,求索一生,最終被他藏入深宮的,卻只得一幅。其余畫作,都被他一燒成灰,說是風華神彩畫不成,不必徒留偽作,叫世人看輕了那人的風采。而唯一一幅讓他稍為滿意的畫,他也說,還是只得了那人,七分容顏,三分神韻而已。秦旭飛定定看著畫圖,慢慢伸手,似乎想要輕輕撫一撫畫中人那孤絕的身影,卻又恐經歷過漫長歲月的畫紙,經不起這般碰觸,那手指,終究是停頓在虛空了之中。方輕塵……方輕塵……你是誰,誰是你?畫中驚濤,畫里明月,畫上絕峰,都不及那人白衣如雪,孤高傲世。明明只是一個月下側影,但那風儀華彩,分明躍然紙上。明明容顏已漫然不可辨,可是他分分明明就是知道,這個畫中之人,就是方輕塵。高天絕壁,孤高入云,清空寒月,孤絕于世,浩浩江流,冷眼看萬載變幻。那一襲白衣,獨立高峰的人,在那冰冷的明月之下,冰寒的江水之上,被那冰涼的夜風拂動衣襟時,心中想的是什么?如許寒夜,如許風波,如許長風……如許滄涼人世!何不縱身入云霄?悄然歸明月?為什么,他還要這樣孤單地留在人世間?秦旭飛怔怔看著畫圖,不知這畫上之人,真曾這樣蕭索地立在月下江上,還是,天下畫師,只不過畫出了燕太祖心中那孤單絕然而去的人。他一直暗中讓手下的人,尋訪天下孤本,各種史料傳記,各類傳奇人物的畫圖。查的就是過往史書上的數個方輕塵。只是怕露了痕跡,所以對手下也不明說,只讓大家漫無目的地去尋找罷了。當年慶國舊事實在隔得太過遙遠,天下殺伐,紛亂不止。就算有畫圖,也沒能留到今朝。找來找去,各種野史傳說中,人們僅憑想當然,胡畫的方輕塵畫象,秦旭飛也都是一看就扔,只有這一幅,相傳是燕太祖長年藏于宮中,后來燕國幾經離亂,才流出宮外的畫,被秦旭飛悄悄地收藏在自己的臥房之中。雖然沒有任何證據證明,這真的是燕太祖當年所藏之畫,但秦旭飛就是莫名的相信,肯定不會錯。就和沒有任何理由,說這畫上只有一個遙遠側影的人就是如今的方輕塵一樣,秦旭飛偏偏堅定地相信,那個玄而又玄,連他自己都覺得不可思議的事實。史冊流轉,千載輪回,原來,方輕塵,你一直都在看著。一世又一世的背叛,一回又一回的離棄,一次又一次地孤絕而去,一遍又一遍地冷心報復。狠心的是他們,還是你?為什么,就算是知曉了一切,直到如今,我依然不覺得,你是一個惡人。秦旭飛靜靜地看著圖畫,畫中之人,白衣孤絕,側首冷看天地,紅塵滄桑,千古變幻,激不起他眉眼間一點漣漪,所以,也就不屑于回答這俗世凡人的問話吧。方輕塵,你是誰,誰是你?這一夜,秦旭飛掌著燈,看著那一幅永不會回應他的畫,一直一直,不曾入眠。小樓傳說第六部風云際會第一百七十三章送君千里章節字數:3657更新時間:08-09-2111:29方輕塵上早朝了。一直閉門不出,貌似不問國事的方輕塵,破天荒地,居然上早朝了。練武之人,一夜無眠倒也不至于會露出疲態。方輕塵和秦旭飛兩個在朝堂上四目相對,隱隱還是有點兒風雷激涌的味道,只是到底沒有真正發作出來。其實朝會只是一個表態,一個形式而已。關于秦旭飛要帶所有秦軍撤出楚國的大事,他們并沒有正式在朝會上宣布,而是散朝之后,將朝中相關的實力派人物一齊集中在偏殿,當著小皇帝的面,一一解說清楚。參與密會的人,有一大半早已是心知肚明,另外的人,雖覺驚愕,但有秦旭飛和方輕塵兩個人同時押陣,再加上大家都覺得秦國勢力撤出楚國是一樁好事,也還是一致擁護的。就連小皇帝都有了點隱隱的興奮。密會之后,便是雙方一起忙得人仰馬翻,進行秦軍離楚的運作。各城各部,秦人均巧立名目,借換防等等名義撤離,與楚人交接官職政務。楚人一邊手忙腳亂地接下這從天上掉下來的諸般好處,一邊依著上頭的命令,汗下如雨地給秦旭飛調派物資。知情的高層得了方輕塵的鐵令,對下面守口如瓶。下面的人各自為政,忙著干活,雖然有所疑惑,一時間卻大多不能明白是為了什么。大軍行止,自是不可能完全掩人耳目。然而楚國大亂之時,玉石俱焚,原本各國滲透在楚的間諜也不能幸免。這些偽裝成普通楚人的人,自是和普通楚人一樣。死傷無數。為了避免不必要的損失,除了留作種子的少數骨干,間諜中地幸存者大多撤離。楚國亂后又是積弱。赤地千里,沒什么油水可撈。短期內也無力威脅別國。因此各國對這塊地盤都不是太上心。除了秦國,都并沒有能下大力氣,將原先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