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卷閱讀233
書迷正在閱讀:擷香、世卿、奶爸的愜意生活、我把你當嫂子、道童傳、大佬從不跪鍵盤、月下貪歡(H)、熱搜女星也追星[娛樂圈]、保護‘自己’作戰、被渣渣附身之后(H)
個字也記不得。在很久很久之后,他隱約的記憶中,總有風勁節悲傷的聲音,然而他又總覺得,這只是錯覺。那個風勁節啊,那個被貶到廚房,還樂呵呵拍著胸膛自稱是一代名廚的家伙。就是在最后被人砍掉腦袋的時候,也不曾流露過一絲的悲傷。小樓傳說第四部風中勁節上任章節字數:3720更新時間:08-07-1416:23盧東籬醒來的時候頭疼欲裂,他不像風勁節這么喜歡喝酒,少有如此大醉的經驗,宿醉的頭痛,折磨得他手腳發軟地躺在床上,只懂哀叫呻吟。風勁節早跟廚房打過招呼請過假,一直守在他床前,遞茶遞水,拭汗擦身,又給他灌解酒湯。足足大半日,他才略略好了些,勉強可以下床,余悸猶存地一再發誓,這輩子再也不敢這樣喝酒了,并好奇,風勁節怎么能這么喜好杯中物。風勁節則毫不留情地嘲笑他酒量太小,不堪一比。盧東籬苦笑了一會兒,搖搖晃晃走出房,看看天色,輕輕道:“我要走了?!?/br>風勁節聳聳肩:“是該走了,你要再不回去,你那幫手下得活活急死,你可是天子欽差,身上負著圣命的?!?/br>盧東籬轉眸望向他,低聲道:“你……”風勁節笑道:“我當然是留下來,你別看不起伙頭兵,沒有我們,大軍全得餓死,我們要是不盡職,軍隊吃得不好,上吐下泄,仗也沒得打,不是嗎?”盧東籬搖搖頭:“我是想問你,你雖然被貶成最低等的伙頭兵,但在軍隊中,仍有影響力號召力,可以調動得了人手,并且在漠沙族人當中,你的威望依然極高,必要的時候,你可以驅使得了他們,對嗎?”風勁節拍拍胸膛:“這是自然的,如果我對軍隊完全沒有一點控制力,那再堅持留下來,也就沒有意義了?!?/br>盧東籬答非所問:“你雖然散盡家財,但如今天下各地,有不少富商,其實都是你的舊友故人,昔年下屬,對嗎?對于各地的行商,你的面子,多少都有些作用,是不是?”風勁節挑挑眉:“你想干什么?”“我想請你讓漠沙族派人來拜見范遙,告訴他,漠沙族發現了陳國小分隊,并與之沖突,還抓住了一個陳國士兵,俘虜后來雖然因傷重而死,但在死前供稱,他們只是來探路的,陳國已經在召集大軍,一兩個月之內,就會進攻定遠關。同時也請你寫幾封信給你一些昔年故人,請他們幫助散播陳軍即將大舉進攻我們趙國的消息。他們的手下行商天下,象茶館,酒樓,甚至妓院這些最容易散播消息的地方,又大多都在他們的控制中,要散布消息,應該非常容易?!?/br>風勁節微微皺眉:“為什么?這樣做必會令得天下紛然,舉國不安,百姓驚惶,這不象是你會做的事???”盧東籬苦笑:“陳國,會不會進攻趙國?”“當然會,只是現在還沒有動靜……”“對,我們并不是欺騙天下人,而是把一定會發生的事,提前告訴大家,讓大家有所準備罷了,而且……”盧東籬眼中異色一閃而過,“我們必須抓住現在的時機?!?/br>“時機?”風勁節一直認為自己是個聰明人,為什么會忽然間,聽不懂盧東籬的話了。“是,時機!”盧東籬徐徐道,“范遙是九王爺的心腹,九王權傾朝野,范遙的邊帥職位就是他一手安排,為的就是由自己的人,掌握住國內一支強大軍隊。偏偏最近九王病重,暫時無力參予國事朝議,這個時候,如果定遠關……”風勁節不等他說完,已經明白過來,笑道:“你什么時候變得這么陰險了?!?/br>盧東籬苦澀地道:“因為,要與jian人斗,有的時候,真的只能比他們更jian詐才行?!?/br>他抬眸望著風勁節,因為,我雖不能舍棄我的理想,但也不能坐視我的朋友受到不公正的對待,因為,我雖是個手無縛雞之力的書生,卻也不能袖手,看著國家將有兵戈之禍,自己什么也不做。因為,我的力量雖然如此有限,如此微薄,卻也見不得英雄受折辱,忠良遭迫害,因為……風勁節不去傾聽,也不去思考他的心聲,只懶懶得應允了,也不再耽誤時間,親自送他出了定遠關,站在關口,遙望他單身獨騎而去,想想仍覺不妥,忽然搶過其他士兵一匹馬,飛身上馬追過去。也不理盧東籬一再要他回去的要求,只是允耳不聞地一直護送盧東籬與他自己的人馬會合之后,方才回關。數日后,漠沙族族長派出親信,前來求見范大帥,雙方密談之后,范遙即刻面如土色,坐立不安,神魂不定。做為一個只會舞文弄墨,吃喝玩樂的人,鐵馬金戈的沙戮戰場,離得他太過遙遠了,這一生都從沒有打過半場仗,乍聞幾十萬陳人隨時可能大軍壓境,這個消息嚇得他魂飛魄散。這要打起來,定遠關能守得住嗎?范遙對自己沒有一絲信心,只知道恨天恨地恨九王爺,九王爺啊九王爺,我好好一個讀書人,你硬把我塞到軍營里來干什么?就為了你要攬軍權,迫我來當這個苦差,到時候真打起來,守不住城,我回去是一個死,守得住城,戰場上刀槍無眼,怕我也是免不了一死的……他急得如熱鍋上的螞蟻,轉了許多圈之后,忽得靈機一動,對了,最近九王爺一直生病,沒力氣參予朝政,如果這個時候……心思即動,便不禾耽擱,他急急寫了奏本,稱自己忽得急病,旦夕難保,無力主掌全軍,只求朝廷開恩,召其還京,若能生還京城,得見家人,死亦瞑目。一封奏折寫得悲涼凄慘,感人至深,倒不愧是有幾分文才的人物。奏折被六百里加急遞進京城,趙王打開一看,心中暗自高興。九王爺的權勢實在太大了,又無法輕易翦除,如今他手下一個控制軍隊的親信自動要求調離要職,他還能不趕緊批準嗎?第二天朝議的時候,把這折子拿出來來一議,哪個大臣心里頭不明白主子的心思,乘著九王不在朝堂,大家眾口一詞,神速把這件事給通過了。然而,以趙國的常例,從來不肯讓武將專權獨大的,所有軍隊的主帥都是文臣,如果主帥離職,就連副帥暫代主帥之職都是不許的,必要再派一個文臣去才可。既然定遠關的邊帥調回了京,自然要另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