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卷閱讀236
書迷正在閱讀:溫暖旋渦、如果不算愛、越壞越愛/Just A Bit Ruthless、醉太平、修仙之累不愛(修仙之寡夫)下、夙敵戀人、末裔之殤 上、重生之瓷來運轉 上、重生之惜取未憾時(小白臉斗白蓮花)下+番外、系統之尋夫之路(穿越)
了那頭糟事煩心,我瞧著精神頭比之前可好得多?!?/br>項淵點頭笑笑。許宜軒這一生,前半輩子都搭在趙家,雖為良侍,卻又不受寵,若不是生了錦言,只怕是一輩子都要孤苦伶仃,直至老死在趙家后宅。好在如今徹底脫離趙家,早年失散的親兄長也找了回來,后半輩子,日子定然不會再難過。如此,媳婦也能去一樁心事。熱熱鬧鬧過完年,出了正月,項瑜外放的旨意下來,果然是調去云州麗水做個七品縣令。項瑜很滿意,章藍玉卻憂心忡忡,不過瞧項瑜一副躊躇滿志的樣兒,只得忍下滿心憂慮,細心為他打點行囊。項瑜瞧出他滿面不舍,輕笑道:“我和師父師母已然講好,待我走后,你便暫時搬回項宅去,在家里替我多孝敬師父師母,尋常閑了多去那頭轉轉,師母平日里忙碌,你幫著多看顧下壯壯茁茁他們幾個?!币娪窀鐑好嫔溪q疑,項瑜便開解道:“你不用顧慮別的,這話還是師母特意尋我說的,請你過去,一來是真的想叫你幫忙照看下家里幾個小的,二來也是怕你自個在家悶著,且如今你身子特殊,咱們這頭也沒個積年老人盯著,若是出什么事,只怕后悔都來不及?!?/br>玉哥兒聞言想想,便也點頭應下。他如今身子越發沉重,眼見離生產日子不遠,只是到底是頭一遭,身邊又沒有個解惑釋疑的,難免不心底發虛。頭前搬出來,是為著項瑜名聲前途著想,如今項瑜既然已外放,他一人住在外頭,的確不是很方便,趁此回項宅住下,到是省了很多麻煩。送走項瑜,項淵這頭便開始預備送項安璟去書院的事。依趙慎的意思,是想送項安璟去項安玨所在的皇家書院,親兄弟倆在一處,多少有些照應。不過項淵考慮過后,卻沒有同意。項安璟的性格,和項安玨大不一樣,不僅跳脫許多,且慣會耍些小聰明。年紀小時還沒什么,可如今漸大,若還這般,難保不移了性情走了歪路。壯壯所在的皇家書院,風氣開放,夫子們多講究自律自學,且因就讀的學生多為權貴之家出身,夫子們有所顧忌下對學生的要求并不是十分嚴格。這樣的環境對壯壯來講到是十分便宜,可對項安璟這樣性格的來說,無異是放猴歸山,只會越發肆無忌憚。幾番思慮,又經沈家二叔推薦,項淵最終決定送項安璟去京城外天涼寺附近的松鶴書院。松鶴書院山長乃是靖安十年的狀元,因不喜在官場沉浮,主動請辭后辦了這家松鶴書院。山長為人治學都十分嚴謹,請來的夫子們俱是一樣秉性。打探清楚后,項淵對此很滿意。這樣的氛圍,很適合茁茁這樣的。項安璟也被趕去書院,項宅里只剩陶陶和然然兩個小的。不過人雖小,精力卻旺盛,整日都要為誰是哥哥或jiejie吵一架,吵得火氣,還要伸出小胖手小胖腳的互毆,趙慎每每瞧見,都頭疼的很。項瑜離京半月不到,章藍玉在一日深夜發動,疼了四個多時辰,終于在黎明時分,生下一個胖嘟嘟紅通通的小公子。趙慎和項淵見他父子平安,俱是松口氣。唯陶陶和然然瞧見滿心期望的弟弟,卻哇的大哭起來,直說好丑,嚷著不要帶弟弟玩,叫人哭笑不得。項家才辦完新生兒的滿月酒,宮里頭便出來消息,東宮太子妃生下嫡長子,圣人大喜,賞賜流水般進了東宮。趙慎聞言,不由自主的念一句:“真是菩薩保佑!”,惹來項淵輕笑,道:“可別這么說,你一說這個,我就想起后宅里吃齋念佛的老太君,忒損情調?!?/br>被這么打趣,趙慎微紅了臉。自打重活一世,除去開頭那幾年心底有怨,萬般都不顧及外,此后這幾年,隨著日子越發如意美滿,他是真的打心眼里誠心禮佛拜菩薩的。不管是哪一方的佛祖菩薩發了慈悲,叫他重活一世,得以遇見淙子,享從未享過的福運,他都心懷感激。太子有了嫡長子,地位越發穩固。因這件喜事,圣人難得精神好轉,一連幾個月都容光煥發。五月初,大朝會上,有御史彈劾以徐閣老為首的京城徐家十大罪狀,條條觸目驚心,隨后,彈劾折子如雪花般飛進圣人御案。靖安帝大怒,當朝怒斥徐閣老,又著三司會審,斬釘截鐵要把案子查個水落石出。項淵望著陰沉沉的天,心底沉重。種種跡象表明,圣人怕是時日無多,為替太子鋪路,徐家作為殺雞儆猴的那只雞,只怕不得善終。果然,僅一個月的時間,徐家十大罪狀便條條被釘死,徐氏一族三族內男丁斬立決,女眷發配教坊司,偌大的京城世家之首,霎時樹倒猢猻散,沒個幾十年的韜光養晦,都不會再風光起來。這一年年底,臘八節剛剛過去,在位僅三十年的靖安帝駕崩,隨后京城戒嚴,各家各戶撤下過節用的紅紅綠綠,全城一片素白。靖安帝駕崩,新帝繼位,這期間,項淵作為太子少傅,一直暫住東宮,忙得腳不沾地。太子和靖安帝感情深厚,便是明知靖安帝身子熬不了多久,可真個等到皇帝大行,仍是受不住打擊,傷心過度,憔悴不堪。項淵一面要忙著新帝繼位種種事宜,分神安撫深陷亡父之痛不可自拔的太子,一面又要和趁此時機紛紛跳出來爭取利益的大臣們打機鋒,簡直心神俱疲。待一切安頓下來,也到了春暖花開之際。乾豐帝遵照大行皇帝遺囑,特下圣旨,著項淵進內閣,成為大梁朝有史以來最年輕的一位閣臣,至此,史書記載的,屬于乾豐朝的盛世篇章,緩緩翻開第一頁。第164章番外一項淵入閣,成為朝堂上極有話語權的閣臣,這份成就,在離中老家人眼中,不啻于封侯拜相。族長族老們自打得了消息,一面在家里頭為他立碑樹牌坊,一面一連五六封書信送來,皆是詢問他何時歸鄉祭祖的。項淵一一回信,言如今圣人初登大位,事務繁多,他短時間內無法歸鄉,又托人送回去一百兩銀子,權做補償族人們為他立碑做傳所費的花銷。項淵的確忙,新帝初登大位,頗有些隨心所欲的架勢。不足三個月的時間,發了三道圣旨,第一,冊封不足周歲的嫡子為皇太子;第二,把武安侯的爵位給了齊苒;第三,賜給他一座大宅子,毗鄰安平王府。只說第一條,滿朝大臣就沒有一個不心里嘀咕的。不足周歲便被冊封為皇太子,圣人這是有多怕后繼無人?皇太子年紀如此幼小,資質品性完全看不出,不怕萬一只怕一萬,若日后皇太子不小心長歪,承擔不起太子的責任,無論是廢是立,對朝堂都是一場震動。圣人如此年輕,大婚不足三年,這么著急做什么呢!憂心忡忡的大臣們不敢去找圣人嘀咕,便不約而同的朝天子近臣項淵發牢sao。而宗親們則一窩蜂的跑去安親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