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卷閱讀891
話了,終于抹去了最后的一處短處,日后,就再沒有什么能讓她憂心的了……她笑,且笑意還在一點點地加深。她的孩子,兩個孩子,都是能夠出入云霄的雄鷹,如今能為她暫且停留,回頭看一看,她很滿足了的。其他的,她不能要求更多了。再要得更多,被傷到的就是她的孩子們了。沈安茹走后,程沛沉默了一小會兒,又抬頭看著他兄長,一字一句,極其認真地道:“兄長放心,我會照顧好母親的?!?/br>凈涪佛身也很認真地點頭。程沛說完,起身作揖,與凈涪佛身拜了一拜,“靜室隨時可以啟用,兄長,我先回去了?!?/br>凈涪佛身起身,合掌回了一禮。正如程沛所說,他的那間靜室隨時可以啟用。凈涪佛身入了靜室,重又在蒲團上坐了。坐定之后,凈涪佛身先去感知了一下本尊那邊的情況。凈涪本尊這會兒雖然還在路上,旁邊少有人家,但也已經收拾好了一處清凈所在,此時也正坐在那里,結印垂眼,等待著佛身那邊的開始。佛身見得凈涪本尊那邊已經準備妥當,便將那一片空白貝葉取出,托在手上摩挲一回,就又從那指尖中透出一縷金色佛光,壓落在那一片貝葉上。被這縷金色佛光一點,貝葉呼應也似地升起一片金色佛光??澙@蒸騰的金色佛光中,有一個個鎏金文字像是被人執筆勾畫一般,一筆一劃地落在貝葉上,最后練成一片金文,匯成一段佛理。等到凈涪佛身再度睜開眼睛看去的時候,他周身已經換了一片環境。還是那一個祗樹給孤獨園,還是那位世尊,還是那些菩提樹,也還是那一位位列坐的比丘、大比丘。凈涪佛身眨了眨眼睛,看定面前的這一方世界。許是因為那一場明悟,凈涪佛身此時再來看這座樹園的時候,又覺得眼前一切所見、所知、所識俱都與他早先印象中的不同。上首端坐菩提樹的世尊還如上一次一般,沒有立即開始講經,而是放任凈涪佛身觀望。凈涪佛身團團看過四周,卻沒著意打量。非是不想,只是不敢。上一回他敢仔仔細細、認認真真地查看過這一座樹園,近乎探究,可這一回,他實在是不敢了。往日所見樹園,所見這樹園里的樹和人,他都覺得和其他地方所見的人與樹沒什么不同。真沒什么不同。第559章一尊木像如今映入他眼里的,樹已不僅僅只是樹,人也不僅僅只是人,便連腳下踩著的土地、身周縈繞的空氣,都不再僅僅只是平凡沉默的泥土與空氣了。這一座樹園,這一片佛門勝景,一直到這刻,才真正在凈涪佛身面前掀開了一小角面紗,露出一絲朦朧的真實本相。光。這佛門勝景里,觸目皆是光。樹披著光,人散著光,腳下的土地放著光,四周的空氣穿著光……全都是光。凈涪佛身剎那抬手,捂住了被刺激得有點痛的眼睛。待到眼睛終于緩和過來之后,他放下手,再張目望去的時候,樹也還只是樹,人也依舊只是人,土地與空氣也都還只是土地與空氣。那些刺痛了凈涪佛身眼睛的光已經沒有了痕跡,仿佛它們從來就不存在過一樣。但凈涪佛身也無比確定,那些光還是在的。它們還在,還在這片勝景的每一處角落,不過是因為凈涪佛身此時境界還太過微薄,連睜眼看它們的本相都做不到,所以也就斂去了而已。凈涪佛身不曾為自己此時的無能而覺出什么異樣,他也沒因此生出了些什么別的想法來,他放下手后,卻是雙手結印,轉神入了定境。側旁的那些比丘、大比丘們注意到坐在最末端的年輕比丘的動作,俱是一笑,然后才又跟側旁的師兄弟討論起了佛理。阿難尊者側旁的大比丘看見阿難尊者臉上的笑容,也是一笑,卻是搖頭道:“行了行了,阿難師弟,知曉你們禪定一系又出一位難得的后輩了,至于這么高興么?你看看人家迦葉師兄……”迦葉尊者被扯進來作了個對比,也沒惱,只笑答道:“阿難師弟看重他,你也不是第一天知道了,何必就要抓著這點不放?也不怕阿難師弟跟你惱?”阿難尊者在旁邊聽著,笑著搖頭。師兄弟之間的打趣不過也就說了那么一兩句,這么一兩句話過去之后,眾位比丘、大比丘們也依舊還是聚在一起探討佛理,倒是沒再將時間耗費在別的事情上。凈涪佛身還在定境中撫平心神,對外頭的這些事情無從知曉,也未曾在意。但他調和神魂之后,卻沒有立時脫離定境,而是就在定境中一遍一遍地回憶方才他所看見的那些光。他就只看到了光。僅僅只有光。他也知道那些光里,并不僅僅就是光。凈涪佛身自己此時境界有限,窺不破那些光到底除了光的表相之外,內里的實質又是什么,但他這會兒也不想深入去探究,探究也探究不出個究竟。然而,凈涪佛身還是想知道,那些光……他能不能從那些光里感悟出些什么,以此照見前方的道路?本尊此刻已然明悟,但明悟,真就是終點了嗎?本性靈光亙古長存,不增不減,不垢不凈,仿佛自來如此,不因輪回蒙昧,不因修行清明,那么,證見本性靈光與否,到底有些什么區別呢?凈涪佛身不甚明白。在景浩界中,他的前方也無人可與他指點。因為他自己本身就算是領路人,是他走在了這條路的前方,他每向前邁出一步的位置,才引領了后來人前進的方向。開道者,是一份榮耀,但篳路藍縷走來,也是艱難。凈涪佛身不畏懼這種艱難,他也相信自己能夠這樣一直走下去,直到他無法再往前邁出一步為止??杉热荒苡腥酥敢?,凈涪佛身也不是會死擰著不愿學習的人。入得這一片佛門勝景,得聽世尊釋迦牟尼講經說法,是他的機緣。既有此機緣在,如何可以放過?世尊釋迦牟尼知曉凈涪佛身本意,也未多言,放任他自己體悟初時照見的那一縷光。凈涪佛身體察半響,無果。又半響,依舊無所得。如此體察過數回之后,凈涪佛身最后一次補足元神之后,在定境中停留了片刻。他沒再繼續嘗試去體察他照見的那些光,而是定神想了想,然后就轉身出了定境。出得定境之后,凈涪佛身先抬眼望向了上首高坐的世尊。世尊也轉了目光過來,看定他。不過是一道目光,凈涪佛身竟從那里頭看出了世界生滅,時空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