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卷閱讀135
和尚的聲音在他耳邊一字一句地誦讀經文,任由那佛經義理在他身邊演化金蓮寶樹、佛陀羅漢,任由金蓮寶樹在識海中綻放生長、佛陀羅漢演化無邊佛國凈土,他自巋然不動。、、……足足三部經文,清恒禪師不疾不徐一一道來。他腦后懸掛一輪功德金輪,身后虛空更有過去、現在、未來三佛身隨著經文一一演化成形,指引著山上山下一眾僧侶領悟三經微妙佛理。恒真僧人看了一眼清恒禪師腦后的功德光輪,只來得及在心中暗贊了一句,便迫不及待地沉淪在那靜靜流淌開去的佛法妙理之中。也幸好清恒禪師著意收斂控制,否則恒真僧人那本來就未曾顯化的佛門功果就會印上清恒禪師的痕跡,情況嚴重的話,甚至還會引導著他不知不覺地走上清恒禪師的道路。而一旦到了那個程度的話,無論恒真僧人天資再如何出眾,佛緣再如何深厚,都只能止步羅漢,未能成就正覺,證就菩薩果位。說經聲中,坐在上首蓮臺上的一眾羅漢金剛都有意無意地掃過坐在最后最遠的凈涪沙彌和恒真僧人,其中尤以慧真羅漢為最。凈涪此時正沉入定境,并不以為意。至于恒真僧人,他或許知道,也或許不知道,此時也并未有什么忐忑不安的心思,而是如饑似渴地吸納著佛經中的佛理。雖然因著他本身佛學根基太差,他能領悟的不過是皮毛,但他也沒有放棄。聽得懂的,他自然理解,那些聽不懂的,他就一字一句全都牢牢刻記,以待日后。故此等到清恒禪師說完三經,歸列入座,他才心滿意足地睜開眼睛,目光炯炯地在這遍地僧侶中掃視,心里興高采烈地猜測著下一位論經的佛門大德會是誰。凈涪識海之中,佛身的身形深刻了幾分。他滿意地點點頭,出了定境,掃了一眼上方菩提樹上新長出來的老大一片菩提子,默然無語。清恒禪師之后,下一位出列上前的禪師,又是天靜寺清字輩的和尚。他的佛學境界雖然比清恒禪師差了一個等級不止,但在在場一眾僧侶中已經可以算是上等。所以就算他所演繹的佛經妙理不及清恒禪師清晰深刻,也很能給場上的禪師和尚一些別有的觸動和啟示。這一位禪師論經結束之后,菩提樹上又掛了一片菩提子。千佛法會的這一環論經是參與佛會的所有僧侶都需要上場的,所以論到凈涪的時候,時間又已經過去了整整一十五日。而那株菩提樹上,也厚實綿密地堆疊了一整片菩提子。那株菩提樹上原本郁郁蔥蔥長得極盛極茂的菩提葉,此刻已經沒有了蹤影。一眼看上去,那株菩提樹上就全都是菩提子,蔚為壯觀。凈涪抬頭,看了一眼那株掛滿了菩提子的菩提樹,雙手合十,微微閉上了眼睛。他座下的白蓮蓮臺飛出,落在了慧真羅漢座前空地。凈涪睜開眼睛,迎上慧真羅漢看著他的目光,雙手合十彎腰一禮。慧真羅漢看著他行禮,也回了他一個稽首。凈涪正要轉過身去,就聽慧真羅漢竟然開口問道:“妙音寺凈涪沙彌?”這還是慧真羅漢自這第三環論經開始后第一次開口說話,也是歷屆千佛法會第二環結束以后有史以來第一次開口說話。須知,景浩界為仙佛顯圣的小千世界,景浩界天道對仙佛在此界行動的限制不如末法世代的世界天道對仙佛行為限制那般嚴苛,但也很嚴密?;壅娴纫槐娨呀浀桥R西天佛土的羅漢金剛確實能夠返回景浩界,但他們也必須謹言慎行,除了傳經授經之外,不能再肆意插手景浩界諸事。故而他們雖然修為強橫,輩分高厚,威望深重,卻從來都是袖手靜觀,不言也不語。而這一次,慧真羅漢卻破了陳規。一時,這小靈山山巔上的所有僧侶盡皆側目。凈涪微微點了點頭,安靜地等待慧真羅漢的下一個動作。無論如何,這慧真羅漢不會在此時對他出手,甚至,在這之后的很長一段時間里,他都不會動他一分一毫。所以,凈涪此時的狀態堪稱輕松。慧真羅漢又問道:“你修持閉口禪?”凈涪點了點頭。這事情不是秘密,小靈山山巔上的一眾僧侶都是知道的,也不意外。唯一感到錯愕的,也就是半途插入的恒真僧人了。他看著上面那個端坐六品白蓮蓮臺的少年沙彌,完全無法猜測他要怎么論經。不怪他大驚小怪,他不過一介凡俗僧侶,還真不知道一個修持閉口禪的僧人要怎么跟人論經。難道是要破境?為了一次論經,破去自身修持,那未免也太可惜了吧?恒真僧人抬頭看著凈涪的背影,難得的皺起了眉。慧真羅漢也只是點了點頭,道:“去吧?!?/br>他似乎就只是叫了凈涪一聲,問了他這么一句,便再無其他了。但在場的所有人,誰心底此時又沒有急電一樣轉過千百個念頭?不怪他們多想,慧真羅漢何許人也?景浩界佛門真正意義上的開山祖師,當年將整個景浩界打造成萬里佛國的祖帝,更是景浩界孕育演化以來飛升第一人!這樣的一個人,他的每一個動作、每一句話背后都必然有著他的深意。他們又怎么能夠疏忽對待?凈涪又再一禮應下,才轉過身來,面對一眾僧侶。說實話,坐在這上頭,往外望著那一位位禪師和尚,心頭真有一番別樣的滋味。凈涪從來沒有想過,他居然也會有這么一天。但他會有這么一天,他自己也不意外就是了。凈涪視線掃過那一顆顆閃亮的光頭,看過那些光頭上密密麻麻的戒疤,心中平靜如鏡,眼底也無波無瀾。他趺坐蓮臺之上,而雙手成印趺坐蓮臺之上,眼瞼似闔非闔,雙唇緊閉不動,而空中有天音響起。天音初初不過絲絲縷縷,若隱若現,后來天音漸漸強盛壯大,竟然清晰明了地回響在眾人耳邊,落在眾人心底,又在眾人眼前帶起一片幻影。座下一眾僧侶心中齊齊一動,竟都沒有掙扎后,放任自己的心神被拖入那一片幻影之中。那是一座古城,一處園林。園林之中,有一位佛陀被一眾比丘、大比丘簇擁在中央,正與他們講經說法。幾乎是在看見那位佛陀的瞬間,所有的僧侶幾乎眼眶一熱,激動得心神不穩,落下淚來。世尊!竟是世尊……那尊佛陀掃了他們一眼,似乎點了點頭,又像是笑了一下,但卻并未停下講經,而是繼續道:“須菩提,若有人以滿無量阿僧只世界七寶,持用布施,……一切有為法,如夢幻泡影,如露亦如電,應作如是觀?!?/b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