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卷閱讀105
眼睛。所以君主只是在這沒有明確的標準中稍稍過份了一點,偏向了一點,并沒有做盡做絕。而且他所做的一切,都是為了能夠讓佛門在這片土地的根基扎得更牢更穩,生長得更為繁榮,更為昌盛。他或許有過,但功德卻一定更大。因為他給人希望,導人向善,引導信眾積累功德,為下一世的幸福生活謀取籌碼。當然,這些都是應對愚人的措施,而對于真正的聰明人,那位君主也另有布置。僧人傳下的佛經一字不改,僧人傳下的修持戒律一條不變,僧人傳下的禮儀制式也是一點不動。真正的聰明人,真正與佛有緣的人,自然能從這些廣傳天下的東西中參悟出真正的佛門修行之道,成為真正的佛門弟子。凈涪在看見記載的這一段的時候就已經明白,這不過是很簡單的愚民手段。不過這手段簡單確實是簡單,但也真的很實用。當時的佛門昌盛非常,景浩界處處能聽見居士僧眾的梵唱聲,也處處能看見佛陀菩薩的金身和畫像。佛門獨大,而當時尚未正式發展起來的道門魔門就被壓得龜縮在一地,完全是茍延殘喘。景浩界幾乎成了佛門的一家之地。這樣的情況如果能夠一直維持下去,說不得景浩界會徹底淪入佛門的手中,成為佛門掌控的小世界之一。那樣的話,這景浩界就沒有道門和魔門的什么事了。但可惜的是,情況發生了變化。更特別的是,這變化并不是來自于已經被打壓得幾乎喘不過氣來的道門和魔門,而是佛門自身。自二代祖師將佛法廣傳天下以后,不過萬年功夫,就有百余位大和尚誕生,被收錄進天靜寺僧眾名冊中,是真正的有大智慧大神通的大和尚。佛法廣傳,眾生向善,而大和尚輩出,景浩界佛門顯赫非常。這是天靜寺二代祖師不可磨滅的功德。然而,在二代祖師憑借這大功德飛升凈土之后,在天靜寺傳承幾代之后,沖突終于在八代祖師圓微執掌景浩界佛門的時期爆發了。天靜寺八代祖師圓微,神通廣大,智慧通達,是為當時天靜寺大和尚之首,承接七代祖師衣缽,是為天靜寺正統所在。就當時而言,無論是天靜寺中的眾多僧眾還是景浩界無數的凡俗僧眾,對他都無有異議,實可謂心悅誠服。眾望所歸的八代祖師圓微,也確實沒有辜負七代祖師對他的期待。他善于傾聽僧眾心聲,善于引導僧眾參悟佛法。在他的帶領下,天靜寺和尚的修行可謂是高歌猛進,更熱衷于解讀佛門典藏。當其時,因為景浩界佛門大興,一本又一本的真經從凈土流出,落入景浩界天靜寺中,成為天靜寺藏經閣里的一部部書頁典藏。佛祖當日傳法于世時,就根據眾生根性不同,于不同因緣發起時講起了不同的佛法。同樣的,隨著佛法廣傳于世,眾生修佛。就算當年二代祖師有意封鎖民智,但天靜寺里的大和尚還是越來越多,根性越來越重,修為越來越高深。他們的根性不同,和佛法之間的因緣更加不同。這樣的他們專心鉆研佛法,從佛經中得到的感悟也就各不相同。于是,天靜寺中開始出現了不同的聲音。如果當時的圓微祖師能夠當機立斷進行選取,那么佛門或許會有林立的宗派出現,但到底佛門還是佛門,實力不會有太大的損傷。只可惜,千好萬好的圓微祖師有一個不是缺點的缺點。他重情。據記載,天靜寺八代祖師圓微,性情爽朗豪闊,待人真誠細致,平易近人,交友廣闊。尤其他目光精準,幾乎當時整個天靜寺佛法高深的大和尚都是他的摯友。當這些大和尚對佛的認知出現了差異,在辯經已經不能成功調解的時候,矛盾也就出現了。道途不同,雖然爭論起來確實很有觸類旁通的效果,也確實能夠為自己的道甄別虛偽真假。但很多的時候,也會在爭論的雙方面前劃下道道或明顯或隱蔽的渠溝。所謂道不同不相為謀,不外如是。單為了天靜寺中諸位大和尚們之間的爭論分歧,圓微祖師就已經耗費了大量的心力??上?,即便圓微祖師已經盡了他最大的努力,耗費了他絕大部分的心力,也不過就是勉強維持一個平衡而已。這樣的平衡極其勉強,搖搖欲墜。然而也正是這個時候,已經被打壓得奄奄一息的道門和魔門,卻分別接觸到了界外的道魔兩脈修士。內憂潛藏,而外患暗隱,那時的佛門雖然看似繁花錦簇,但實際上卻是走在一條顫顫巍巍的獨木橋上,無比危險。最后引爆這一切的引線,還是凡俗僧眾。不過是魔門修士隨口在人群中提到的幾個問題,不過是道門修士暗中推波助瀾,不過是佛門僧眾相互牽制無所作為,這些遍布了整個景浩界的凡俗僧眾就開始暴動。被壓制千萬年的人心一朝爆發,雄霸景浩界的佛門勢力急速縮水,影響力自天上跌落到谷底,幾乎成為整個景浩界凡俗僧眾憎恨怨毒的對象。而與此同時,道門和魔門卻趁機鯨吞掠奪,聯合占據了景浩界絕大部分地界。昔日雄霸景浩界的佛門,當時幾乎到了人人喊打的地步。而造成這種局面很大的一個原因就在于,佛門戒律中明確記載,殺生是莫大罪孽。縱有超凡神通在身,不能對凡俗動手生怕一不小心就破去戒律的天靜寺僧眾們也就只能徒呼奈何,敗退避讓。如果不是后來景浩界的那些凡俗僧眾中,確實有人在眾目睽睽之下被接引到西天極樂凈土,只怕佛門會被道魔兩脈聯手連根拔起。至于為什么那么巧在那個時候有凡俗僧眾被接引到西天極樂凈土,中并未明確記載。當然,當年曾經看見過天魔宗關于這一段歷史的記載的凈涪在看到這一段的時候,卻隱隱了悟了個中關竅。同年,八代祖師圓微圓寂。失去了維系當年天靜寺平衡的八代祖師圓微,本就岌岌可危的平衡徹底崩碎。又因為天靜寺已經被打壓得龜縮于一地,只能勉強占據著一個小地盤,所以已經出現各種派系雛形的天靜寺大和尚們在經過協商之后,除承接八代祖師衣缽的九代祖師帶領大部分大和尚坐鎮天靜寺之外,又有六位大和尚領著同道僧眾離開了天靜寺,在各地另立門戶。這六位大和尚,也就是現如今景浩界妙音、妙潭、妙理、妙空、妙安和妙定六寺的開山祖師。凈涪正想著,便聽得凈音又再問了他一句:“凈涪師弟,你可知我妙音寺祖師對凡俗僧眾如何?”妙音寺開山祖師圓音,視凡俗僧眾如同凡俗眾生,有緣則提點渡化,無緣便擦身而過,并不特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