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卷閱讀57
一身華貴的衣飾,與這小小的火房很是不搭,卻也坐在了當年的位置,看著黎昕從容不迫的煎炒烹炸,偶爾往灶火添塊木材。這一對師徒默契的粉飾著太平,好似真的沒有過這十年的日月蹉跎。待得所有菜式都出鍋裝盤,師徒二人都對坐于餐桌。黎昕先動手給念兒布菜,半塊棕紅色的魚rou,帶著翠玉一般的蔥花。黎昕一手捋了衣袖,一手執了筷子,放入他的碗中。記得他曾評價:新鮮滑嫩,汁多味美。卻也不敢邀功,只笑道:“快嘗嘗!”念兒小時,十分喜歡啞伯做的菜式;啞伯也不嫌麻煩,總是給他變著法子換花樣。黎昕心想:從今往后,自己也要做一個稱職的好師父……菜式倒也簡單,一個紅燒魚塊,另配了兩個家常小炒。百里孽面上笑笑的,拿起筷子。既不謝他,也不評價,只是慢條斯理的小心吃魚。二人也不覺著尷尬,就這么一人看著,一人吃著。除了黎昕偶爾給他夾菜,再無多話。再待得收拾好了碗筷,二人提了酒壇坐上了屋頂。清冷的月光,微爽的涼風,心境又大不一樣。只是二人離得稍遠了一些,倒不似之前那般融洽。黎昕手持了酒壇,輕笑著搖頭,有些自嘲:“倒不是有心教你嗜酒的!”即是與他相認,百里孽也不必再拿捏著書生的斯文模樣,一壇老窖在手,喝的很是豪爽。立馬朝他稍稍抬起酒壇,笑道:“可確是你教的!”黎昕也朝他舉手示意,二人同飲一口。道:“無妨,無妨,何以解憂?唯有杜康!就當為師又教了你一個寄托情感的法子!”這話一說完,二人皆是一陣大笑,只是這笑里,多少藏著一些辛酸。第59章情債第二日,黎昕起了一個大早,在火房里忙忙碌碌,順帶留心著念兒房里的動靜,等著念兒起床。百里孽睜眼,望著屋里的陳設有些迷茫,十年了,入眼皆是物是人非呀……不待思緒飄遠,一陣輕咳將他拉回現實。喉嚨一陣陣發癢,嘆息一聲,起床。剛一打開房門,就見著了黎昕手端了湯盅往里走,將手中東西擱在了餐桌之上。對他道:“快去洗洗,給你頓了梨湯?!?/br>待得百里孽在餐桌前坐好,動手揭了盅蓋。只見大塊的梨rou,微黃的清湯。朝對面的師父笑笑,取了湯勺舀了一點嘗嘗。黎昕問:“可是感染了風寒了?”自半夜起,偶能聽他輕咳幾句,黎昕留了心,下了屋頂讓他回房。就在剛剛,還沒見著他人,先聽著了他咳。百里孽有些沒心沒肺的道:“老毛病了,不用擔心!”卻也是老毛病了,借用的這一副皮囊身子骨弱,吹個風、換個季都能大病一場。百里孽有魔功護體尚且如此,難怪原主壽命不長!千面逼著也灌過許多湯藥,卻也改不了原來的體質,有些藥石無醫的意思??戎戎?,百里孽也習以為常。他同時不喜的,還有這副嗓音,總覺著不夠渾厚低沉,沒了陽剛之氣。呃,可以這么說,這渾身上下,就沒有一處讓他滿意。倒也難為了決策大人,千挑萬選,給找了這么個rou身……百里孽有些無奈的想,以前仗著那副面容,多少可以得他一些喜歡,哼,現在倒好……啞伯踩著點的來了,昨日見著黎昕,太過不同尋常,心慰歸心慰,總歸放心不下,早早的來看一個究竟。師徒倆對視一眼,心照不宣,啞伯終歸是個凡人,借尸還魂這種事兒,還是不提的好!百里孽客客氣氣的起身與他見禮,沒有多說什么。啞伯笑容滿面,不住的點頭。這是第三次見這個后生,雖然每次裝扮都不一樣,可架不住人家知書達禮、長得漂亮、嘴還甜。老人家在各處逛蕩了一圈,臨走了還在黎昕肩頭拍了拍,高高興興的走了。這云山小院最近當真熱鬧!除了常來的楓朗和百里孽,今日,又來了一位稀客!來人褒衣博帶、風流儒雅,可細瞧著又眼帶血絲、面容憔悴。風風火火的進了院門,見著了刷鍋洗盆的黎昕就是一禮。“玉宸帝君,救余濤一命!”百里孽趕忙迎了出來,也執了一個大禮,恭恭敬敬的喚了一聲“夫子”!文曲星來不及深究這墨衣秀氣的小魔道,只是拿眼盯著黎昕,目光懇切。黎昕尋了一塊毛巾擦手,慢悠悠的踱出火房來,心中玩味著他這一句的意思:救命?上一次同念兒講起往事,才驚覺張家小財主是心軟的余濤君,他好好的,怎用救命?再者,這夫子自己一介散仙,活了上千年,還求到了自己跟前,怕也絕非易事!黎昕只到了火房門口,抬手做了一個請的手勢,轉了一個彎兒,去了客廳。文曲星趕忙進屋,還沒站定,又是一禮:“帝君!”黎昕微微點頭道:“坐下說?!睆恼Z氣到態度,多少帶上了些上位者的疏離。百里孽先去準備了茶水,給二人送上,乖巧懂事得像當年一樣。黎昕一示意,也在餐桌一同坐了,靜聽他們談話。先文曲星君只是拿眼打量了一下百里孽,沒有表現出任何詫異,對著二人講明事情始末。原來,他這番前來,只為小財主生??!半年前朝廷發了告示,說是太傅大人得了急癥,廣招天下奇能異士、妙手名醫,醫好了重酬。要說,皇宮中御醫之多,還輪得到往民間請醫?云山鎮之遠,告示都可貼到此處?二者一合,那便是病得不輕了!靜待了月余,沒有其他消息傳來,告示一張一張貼個不停。夫子坐不住了,動身去了京城,編了一個游醫的名頭,混進皇宮。在病床上見著了那面黃肌瘦、行將就木的小財主。心痛歸心痛,著手救他。百般查探了,卻無誘因,只得渡仙法將他吊著,往天庭跑了一趟,丹藥求了數顆,可總也不見好轉,拿著靈力續命,時好時壞的這么拖著。這半月,每況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