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卷閱讀219
書迷正在閱讀:我的宿主腦子有坑、快穿我揣著一個懷孕梗、冤家路窄喜相逢、你好,傅先生、塵離、[HP德哈]忘記與否、游戲大作戰、少年博弈、孕夫回農家、長公主的舊情郎
沒有說什么時候提起這件事情,但是大家都知道,太上皇后這樣表示之后,后宮應該安生些日子了。 是的,太上皇后會跟皇后對上,那不是為了支持某個妃嬪,太上皇后是太上皇退位之前冊封的皇后,由皇后升為太上皇后的,她不需要討好某個妃嬪。而且她沒有自己的親骨rou,自然也無需站隊。 但是,皇家跟尋常人家不同,尋常人家,無論長輩做了什么,一個孝字壓下來,小輩們都要老老實實的。最典型的例子就是賈家。 皇家是不同的。就是太上皇后身份高貴,可若是萬一有一天,二皇子上位了,記恨母親曾經被責罰因此遷怒太上皇后和太上皇后的娘家,太上皇后能如何?她終究也不過是一個深宮婦人罷了。 因此,在已經成年的二皇子和剛剛進宮的新皇后之間,太上皇后選擇了二皇子。 不僅僅是因為她看著二皇子長大、對二皇子更加有感情,還因為她擔心行事不當會招來二皇子的怨恨。 至于皇后,在她生下皇子、在她養大了自己的嫡皇子之前,一切都是虛的。 不過,就是偏頗于二皇子,太上皇后也不會跟皇后交惡,所以,意思意思地當著竺貴人并周德妃趙敬妃幾個的面下下皇后的面子已經足夠。多余的,她卻不會做的。 就跟這次這樣,太上皇后直接說先擱置這個提議卻沒有提什么時候重啟這項提議,就是她的態度。 這就是宮廷,任何一件事,任何一句話,都要拐個九曲十八彎才行。 這個宮廷里面沒有秘密,至于是不是所有的妃嬪都聽到了最后的消息,也不知道這些宮妃們是如何想的,但是,這件事情,就這樣過去了。即便太上皇后罰皇后抄寫女訓女戒一事,也因為太上皇后沒有規定時限,因此不了了之。 至于二皇子和四皇子,知道這件事情的起因經過結果,又是什么反應,這就不是賈琰這樣的宮廷巨頭需要花心思去了解的了。 比起猜測下面的庶子的想法,對于賈琰這樣的一國之母來說,跟皇帝一起參加各種祭奠、祭禮比較重要。 沒錯,這就是皇后的特權,除了給皇帝生兒育女之外,皇后在很多事情上擁有很大的權利,后宮的妃嬪們沒有資格參加各種祭奠祭禮,她們只能呆在后宮里面,仰望著庭院四角的天空。但是皇后不同利,絕大多是典禮,皇后必須參加,這是皇后的權利,也是皇后的義務。 因為皇后“體同天王”,這四個字是明明白白地寫在冊封皇后的冊文里面的。 所以,在元月里,皇后跟著皇帝再度謁太廟的時候,身體不適,然后被發現有了身孕,就一點都不奇怪了。 不說賈家那邊的反應,就是皇帝本人也高興壞了。 皇帝親自跑去太上皇的寧壽宮,誰都不知道兩位君王說了些什么,但是,皇帝從寧壽宮出來之后,就詔告天下,把商丘一帶數百萬畝土地作為皇后的采邑。 此詔令一下,朝野嘩然。 當然,聰明的人保持了沉默。好比說,戶部尚書、工部尚書,還有這兩個部門相關的官員,一句話都沒有說。 別人不知道,他們會不知道?皇帝詔令中的商丘一帶,其實是晉陜峽谷下游的廣大平原地區。晉陜峽谷這段河道的落差較大,黃河主河干上唯一的一座瀑布也位于這個位置。因此,晉陜峽谷下游的數百萬畝土地,也就是商丘一帶,大量的泥沙淤積在這里。這里的黃河不但是游蕩河,河道不固定不說,大量的泥沙就直接裸露在外,因此,這里也是蝗災的溫床。 因為河道不固定,因此就是在這里種植了作物,一場洪水也沒了。 同樣,因為是蝗災的溫床,所以就是作物撐到了收獲季節,收成也不會很高。 簡而言之,采邑是古代貴族享受賦稅的地方,而皇帝把這塊地方賜給皇后,皇后享受不到采邑的稅收帶來的巨大利益,說不定要花費大量的時間精力金錢去治理,而且如果不治理,任由它荒廢下去,肯定會引來百官的彈劾,可如果治理的,短時間內見不到效果,肯定也會被人彈劾。 這道政令,就跟把皇后架在火爐子上烤沒什么兩樣。 御史臺第一時間上奏本表示反對:雖然秦漢時期有這個先例,但是那也是一千七百年前的事情了。且不說本朝從來沒有賜皇后采邑的先例存在,就是有,也沒有直接賜下數百萬畝之多的。 御史臺眾御史聯名上奏,要求皇帝收回成命。 第165章 雖然由御史臺領頭, 但是, 朝廷上上下下很快就知道了, 加上背后有人推動,因此反對的本章很快就堆滿了皇帝的御案。在這樣的情況下, 賈赦不得不遞交了申請, 求見皇后。 這就是皇后不同于諸妃嬪的特權之一。其余的妃嬪, 哪怕是三貴之首的竺貴人,輕易也見不到自家父兄,就是有事兒,也只能在母親和嫂子提交申請之后,上頭批準了, 才能夠跟母親嫂子見上一面, 不像皇后,可以直接跟有官爵在身的父兄見面。 賈赦會投交申請,就是為了這次轟動朝野的皇后采邑一事,所以, 他來到清涼殿之后,先恭喜賈琰懷上了皇嗣, 然后就憂心忡忡地說起了群臣對皇后采邑一事的看法和諸多反應。 “娘娘,此事您不可不妨啊?!?/br> “父親, 您是知道女兒的, 也應該知道,治理黃河是女兒多年以來的心愿?!?/br> “可是娘娘,如此一來, 您就跟黃河綁在一起了啊~!” 不是賈赦杞人憂天,賈赦很擔心這會威脅到賈琰的地位,要不然,他今天就不會來這一遭了。以賈赦接受過的教育來說,他當然知道治理黃河對于皇家的意義。不止是他,就是御史臺的那些御史們,還有那些文武百官,他們也知道。就是因為他們知道,他們才會反對。 因為治理黃河是國事,本來就跟后宮不相干。如果皇帝直接說他要從根本上治理黃河,那么大家的反應也不會這么劇烈。問題是,皇帝一反慣例把商丘賜給了皇后,這幾乎是把皇后跟黃河綁在了一起。 黃河本來就是個大問題,如果治理得不好,就必須有人背負責任。而皇后和儲君則是維護皇帝的皇權的兩大支柱。前年和去年,黃河都差一點決堤,如果把黃河跟皇后綁在一起,黃河一旦出事,皇后就要背負責任。而皇后一旦后位不穩,很有可能影響到皇帝的權威! 這才是除了那幾個有心人之外,大部分臣子反對的主要原因,也是賈赦最為擔心的一件事情: 賈赦擔心今年或者來年黃河決堤,然后有人在背后推動一下,只怕下一次堆滿皇帝的御案的就是要求皇帝廢后的本章了。 漢代的那些宰相們不就是替皇帝背黑鍋下臺的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