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卷閱讀143
書迷正在閱讀:我的宿主腦子有坑、快穿我揣著一個懷孕梗、冤家路窄喜相逢、你好,傅先生、塵離、[HP德哈]忘記與否、游戲大作戰、少年博弈、孕夫回農家、長公主的舊情郎
當然,如果是對皇帝的性格極其熟悉之人,也不用看皇帝的表情就能夠知道皇帝此刻的心情?;实鄣膸讉€兄弟,無論是作為皇帝的政敵而跟皇帝做對了多年如今不得不自污以自保的忠順王,還是如今甚得皇帝信賴和重用的沂王,以及今天領了差使不在金鑾殿上的沛王,有些事情,他們根本就不看見皇帝的面孔就能夠從周圍的景象和氣氛中感受到皇帝的心情。 就好比說現在,就是這兩年漸漸傳出荒唐的名聲的忠順王在聽到這個愣頭青的奏折的時候,也有一種世界真奇妙的感覺: 這個家伙,應該是我的好皇兄安排的吧?要不,怎么會在金鑾殿上提起這樣的事兒? 事實上,不止忠順王爺,還有好幾個曾經做過皇帝的政敵的宗親以及腦洞比較大的勛爵貴胄之家的家主,還有一些大臣,都是這么想的: 萬歲該不會想清理一批人,給他的人騰位置吧? 要不然,這么會有這么一個愣頭青,竟然在大朝會上來了這么一出?只要是通過進士科和明經科考試的,就不會上這樣的奏本??!明算科出來的家伙什么時候能夠進御史臺了? 這最后一句,就跟賈琰熟悉的、后世網絡上流行的“數學是體育老師教的”有異曲同工殊路同歸之妙。 揣摩皇帝的心思是宗親和大臣們吃飯保命的本事,而皇帝呢?他也是從皇子出來的,他也做過臣子,加上坐得高,更是把這些大臣們的表情盡收眼底。哪怕這里頭也有些老狐貍,能夠端著一張臉不露絲毫,可他們的心思,皇帝如何猜不到? 皇帝都快氣死了! 他要收拾某些人還要用這樣的手段?! 他不用猜都知道下面的那些臣子們的想法,也不用猜都知道他的后妃們有幾個被繞了進去: 不說這當事人賈琰,就說皇后的娘家,皇后是個極清楚的卻當不得承恩公府如今只有一堆蠢貨,所以皇后的娘家肯定是背了鍋,若是再往下查,跟他寵愛的竺貴人,還有他其余幾個兒子的生母、母族肯定脫不了干系! 一份荒謬的奏折,可是把他所有的妻妾還有兒子都卷了進去,讓人硬生生地看了笑話。 皇帝哪里不生氣的? 只見皇帝的聲音冷如冰霜,他的目光掃過下面的皇室宗親和諸位臣子,然后點了大理寺卿王云甫的名: “王愛卿,你是大理寺卿,你來說說看,這事兒怎么說?” 大理寺是全國最高司法機構,一般來說,各地的縣令都兼職各地最高法官。如果遇到了冤假錯案需要上訴,可以去京兆府鳴冤。京兆府可以視情況斷案,京兆府斷不了,才會轉交刑部或者是大理寺。 有關國法和刑律之事,皇帝當然是先問大理寺的。 王云甫立刻出列,拜過君王,這才道:“啟稟萬歲:按照國法,朝廷禮聘后妃,需要戶部配合,先確認戶部有沒有婚書登記,只有沒有婚書登記之人才有資格接受禮部和宗正寺的禮聘,成為后宮妃嬪。既然白御史上奏,說淑妃娘娘早有婚約,萬歲只要責問戶部和京兆府便是?!?/br> 雖然說三媒六證乃是舊時的結婚必備程序,但是,在法律上,真正能夠證明婚姻狀況的,就只有那一紙婚書。 民間百姓很多都不懂法律,因此在封建時代,都是靠著一紙婚書或者事實婚姻認定兩種方式來確認一個人的婚姻狀況的。 跟賈琰這樣,一個未成年——即未及笄的貴族少女——又是自始至終都在娘家呆著的,她肯定不適用事實婚姻認定,而賈家也是貴族,哪怕中間沉寂了許久、被邊緣化了許久,賈家始終是貴族圈子里面的一員。 跟賈家這樣的人家,家里的哥兒姐兒結婚,從訂婚的那一刻開始,就要遣官媒了。而官媒的工作內容就包括了代主人家去官府衙門幫忙登記婚書。 婚書除了證明婚姻狀況之外,還負擔著一個作用,那就是戶籍遷徙證明。在訂婚之前,女方的戶籍肯定是在娘家的,等要結婚了,戶籍就要轉到夫家去。古代又沒有電腦,戶籍遷徙這個過程又不是一天兩天就能夠辦好的。哪怕是戶籍就在京師的京城人,他們的女兒結婚的時候,一樣要先去京兆府登記,然后由京兆府移交戶部備案,這需要好幾個月甚至是一兩年的時間(偏遠地區光這個地方官府到戶部的登記備案的文件在路上就要半年的時間)。在這個過程中,女孩子們的戶籍實際上既不在娘家也不在夫家,因此才需要婚書作為證明。領了婚書以后,就默認這個女孩子就是夫家的人了。 賈琰的祖籍是金陵的不假,但是寧榮二府好歹也是京師四王八公這個圈子里的老人了,別說是賈琰的婚書登記是在京兆府的,就是賈赦的婚書登記也是在京兆府登記的。因此,婚書登記原件肯定在京兆府,而且戶部也會有備份。 當初禮部和宗正寺去賈家下聘之前,肯定不會不查戶籍上的婚書登記。而且賈琰的位分也高,初定就是淑妃,所以最后在戶籍婚書調查那一欄里面,肯定不止一位官員做了署名:戶部尚書、戶部左右侍郎、禮部尚書、禮部左右侍郎以及宗正寺的大宗伯、京兆府尹、京兆府少卿等相關官員都要在上面署名的。 只有這些官員都署名了,皇帝才能夠下禮聘詔令。 現在,皇帝的禮聘詔令都下了半年多了,你忽然說淑妃娘娘之前有婚約? 當京兆府和戶部的婚書登記都是假的??? 當在婚書調查卷上署名的官員都是死人??? 不是人家大理寺卿吐槽,實在是,會上這樣的本子的人實在是,實在是蠢得無可救藥了。 不想,那個愣頭青竟然道:“啟稟萬歲,這也是臣在今日大朝會上上此奏折的原因。賈家和王家早就有約定,只是未走婚書罷了。因此才有了賈家悔婚一事?!?/br> 那個愣頭青一副忠心耿耿的模樣,卻不知道別人看他就跟看傻子沒什么兩樣! 要知道,金鑾殿代表的是皇家威儀,只有符合法律事實和法律依據的事兒才能夠拿到金鑾殿上來談。 哦,你說人家淑妃家里曾經跟人有過口頭約定,人家淑妃就要蓋這樣的鍋? 別逗了! 如果這樣的理由能過,那以后宮里的后妃們就別想安生了!誰都可以蓋她們一個在娘胎里面就跟人指腹為婚的帽子! 就是真有這么一回事兒又如何?皇家禮聘妃子看的就是婚書,你沒有婚書、只是口頭婚約,這婚事就做不得數! 這歷史上君奪臣妻的事兒多了海了去了,因此動搖國本的事兒也時而有之??墒?,如果你有婚書,皇帝少不得認了這個君奪臣妻的名頭,你沒有婚書,還想扣皇帝一個君奪臣妻的名頭? 不是大理寺卿說,今兒這事兒,他肯定要給皇帝擺平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