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卷閱讀3
子墨娘又說“孩子既然安頓下來了,以后就是你們的女兒,名字還是要有一個的,你們好好琢磨一下,給孩子叫個什么”。 大春想了一會,說“我自幼便是個孤兒,沒什么姓氏,要不孩子就叫六月吧,現在是六月,我們在六月遇見了她,好聽,也應景?!?/br> 一邊的媳婦和子墨娘也覺得這個名字甚是合適,就都在那連連點頭,大春媳婦說:“我一個婦道人家,沒什么文化,不過也覺得六月是個好聽的名字,以后我們女兒就叫六月了”。 床上的六月聽見了,心里面的酸意就涌了出來。六月,和她前一世的名字一樣,前世,師父也喚她六月,師父也說,是六月的日子遇見的她,覺得這個名字合適。原來,這一世又是在六月。 傷心過后,六月笑了笑,拋開前生的陰霾,是啊又是一生,真好,看著這熱鬧的樣子,想來這一生是不會再孤單了,這樣很好,只是希望師父也會有不錯的新生,就是不知道,是不是每個人都能有新生。 大春夫婦看到孩子可愛的笑臉,心里更是歡喜,自當是孩子也歡喜這個名字,嘴邊的笑就沒怎么從臉上離開過。 這時的六月只覺得困意一點點侵襲全身,這半月余的趕路,雖然不用她自己跑,但一路的顛簸也很是勞累。 她想,既然再次來到了這個世上,那就好好的活著,雖然不清楚為什么一出生又沒在生母身邊,但疑惑終沒有抵擋住倦意,沉沉的睡了過去。 作者有話要說: 打滾求評論,求收藏~ 謝謝可愛的小天使們~ 22號開始,堅持雙更,早八點晚八點各一章~ 從二十一章開始,作者有話說會有白月夫婦的趣味互動 可能是開往幼兒園的車呦!滴滴,發車~ ☆、第二章 晨曦初上,陽光直直的灑入青山環繞的村子,照的田間的小野花都閃亮著各色的光芒,空氣中夾雜著泥土的味道和野花的花香,好一陣清新沁人心脾。 沿陽光所照處望去,只見曲折蜿蜒的小路上錯落有致得分布著三百多戶人家,由于地處兩國交界的山林中,倒鮮有人來,這個僻靜的村子,似乎都要被世人遺忘一般。正是這樣的寧靜,造就了村里人的淳樸性情,春生夏長,秋收冬藏的日子也算過得自在。 在碾家村一戶翠煙裊裊的小院中,一個身著褐色粗布的婦人剛張羅好一家人的早飯,而她身邊有一個八歲左右的小女孩兒正在乖巧的洗著臉。 雖說從小就生活在村子,但女孩依然是靈氣十足,同樣是一身褐色的粗布,卻襯的她粉嘟嘟的小圓臉格外的白皙,一雙水靈的眸子,就好像山中的精靈一樣,明晰光亮。 早飯后,大春拿著農具出了門,出門前還不忘輕輕的揉了揉女兒圓圓小腦袋。和爹爹告了別,不一會小六月也隨著奔了出去。 “六月,今兒怎么這么早就出去???”六月娘開口問道。 “娘親,老師說今天要上山采藥,要女兒早些過去” “好,那上山的時候小心著點,蟲蟻多,自己多留神一點。還有,也多留心腳下的路,別給老師添麻煩?!?/br> “知道了娘,放心吧,六月會照顧好自己的”,聲音越飄越遠,不一會六月就一溜煙的不見了。 時光荏苒,此時的小六月已經八歲了。不得不說,小六月在全村的女孩中,是最清秀漂亮的那個,卻不料,女孩子該有的穩重和矜持卻都不屬于她。 在她不足三歲的時候,就能虎虎生風的追著母雞滿院跑,而且從沒有一只母雞能跑過她的,話說這個年紀的孩子有些走路都還不穩呢。 再大點的時候,這丫頭竟然能在山林中追野兔,而被她盯住的野兔也沒有一只是能幸免的,一開始夫婦二人也是大為驚訝,但時日久了,也便習慣了。 其實他們不知道,現在六月不僅能追上野兔,就算追一匹奔跑的馬或是天上的雄鷹,也不在話下。因為上輩子沒什么能讓她驕傲的技能,繡花不行,跳舞不會,琴棋書畫一般,就唯獨這輕功和醫術讓可以讓她小小的傲嬌一下。 醫術精湛的六月,也玩的一手好毒,想當年,無妄山上的青蛙啊,野兔啊也有很多殞命在她的手中。 當然,現在也是這樣,只要有機會上山,總是喜歡找一些無辜的小生命偷偷的為她試藥。雖然聽起來有些殘忍,但也不知道為什么,心中總有個聲音告訴她,這個“手藝”不能丟掉。 說回現在,六月飛奔去找的老師,是村里唯一的一名大夫,雖說前世博覽醫書無數,但是能實踐的機會少之又少,畢竟,前世除了師父和自己,她也是沒見過其他的人。 而現在這個老師,在經驗上尤為豐富,聽老師說,他曾經也是一個小有名氣的大夫,但是因為一些事情,選擇遠遁于此,安享余生。 六月的老師叫王安,村子里的人都叫他王大夫,正如六月所說,是一個經驗豐富,且醫術了得的大夫,至于為什么隱在他們碾家村,沒人知道也沒什么人追問過。 作為一個已至花甲的老人,身邊沒什么親人,能有一個像六月這樣資質出眾的學生,他自是很欣慰。所以,自打四歲的小六月過來偷偷張望的時候,他便認定了這個小徒弟,并傾囊相授。 此次采藥,是要帶著子墨的,卻因為秦大伯家田里需要幫忙,就只能讓王大夫自己帶著六月上山了。 子墨是六月隔壁家的哥哥,年歲長六月五歲,很是疼愛這個鄰家meimei,每次六月上山,子墨都陪在六月身邊。 說起子墨,也很是不同,村里的孩子都是什么蛋啊娃啊的,子墨的名字確實很有詩意,叫秦子墨。這是秦大伯和秦大娘翻了很多書才尋得的名字。 子墨的子是取自“清新之子,洗盡鉛華”,而墨字則是取自“庾亮恃才高更逸,方聞墨翰已成章”。 之所以子墨的名字取的這么用心,是因為秦大伯之前是個小武師,這個年代的武師,其實就是有錢人家的打手。后來這樣的日子過得厭煩了,和秦大娘搬到這個碾家村,用那些年積攢下來的錢置了房子,也在附近開了片地。 雖然,這秦大伯也沒指望著子墨能考個功名,但是,至少也要在名字上沾一點墨水味。 子墨繼承了秦大伯面部的棱角和壯碩的身材,才十三歲的孩子,比村子中瘦弱的男人也沒差上多少。因為總在田里幫忙,他膚色略黑,但依舊俊朗,那如大理石雕刻出來的五官,棱角分明,已經開始吸引不少姑娘家的側目。 說起來,碾家村的人也是淳樸。東南西北四面環山,每個山也都是以東山、南山、西山、北山命名的。 今天和老師采藥的山,是村子南邊的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