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卷閱讀88
都比每次出現蝗災,都要歸根到皇帝失德,又或者別的什么天意上,更好接受得多。雖然還是有皇帝的責任,但于田畝間索取太過的多是庶民呀,直接監管的也該是縣官吏員之流,他這個皇帝,最多就是沒早點發現蝗蟲成因而已。至少扯不到因為他征戰殺戮太過,又或者太子是否有福德居其位之類的閑話上頭去。皇帝大樂:“行,不就養些個鴨子鳥兒的嗎?詔令下去,讓各地多多的養著,吃不了蝗蟲也還能宰來吃rou的?!?/br>皇后聽得直搖頭。太祖說來最初也不過尋常人家出身,自家這位陛下平日也是能吃得苦的,戰旅征途之中更是不乏與兵士同甘共苦的大氣,然而到底是個粗心的,哪兒知道這“家財萬貫,帶毛的不算”之類的俗話?民間養殖雞鴨可不容易,一不小心鬧個什么病,自家一群死光也罷了,往往幾家甚至幾村子,一氣兒血本無歸也是常事。再則之前旱災,縱然民間這幾年富裕,朝廷救濟也得力,不至于就活不下去,又哪兒來恁大底氣,還敢將糧食喂雞鴨?便舍得,這大冬日的養雞鴨,也不是容易事。伸手一指桌上:“你看信又沒看仔細了不是?阿錚可說了,這先送回來,是讓你我先挑著合適的人仔細研究研究,看上頭說法妥不妥當——至于鴨子,他后頭還有據說頂好的鴨苗備著,分了南北幾地養著,不定養得多么好,肯定比你自己cao心的強些?!?/br>皇帝摸了摸鼻子,只得耐下性子看起信。楚錚在信里也果然說得很明白,除了沒供出楚呂兩家的早年過往,其他什么棉花,什么火炕孵蛋,都一一描述得仔細,末了又說:“我楚氏尋覓多年,不想今朝得見,呂氏竟不只知兵事而已。恁般大才,想來也是如今天下大定,福緣自至。如今棉花保暖諸事猶可,蝗災一事不可不防,臣惟愿此事只是虛驚,然而有備無患……”皇帝撇嘴:“阿錚那么好一孩子,寫起信來也是這樣文縐縐的,不過呂氏倒真是出人意料?!?/br>嫌棄歸嫌棄,到底給楚錚隱晦拍了一記龍屁,心下十分舒爽,再則也真不是遇難則避的性子,還真又召了太子并大弘農等人過來,將蝗災一事交代了下去。皇帝不耐煩細務,太子卻是個仁厚精細的,對皇后素來又極敬重,對太子君也是恩愛有加,連帶著對楚錚也是看顧非常,聽說了的來歷,雖連在大弘農面前都沒吐露半句,督促觀察蝗蟲孵化、督促各地有條件的多養雞鴨等事,卻做得更加仔細用心。更有皇后興致好,拉著太子君,自家私房,并皇帝內庫、太子內庫等各處,都掏了不少銀子出來,讓各地庶民幫著養雞鴨的,也不提蝗蟲,只道各地將士衛土不易,便是不在邊疆,這些年也多少有滅匪安民之功:“雞鴨鵝都只管多多的養來,來年給將士添道菜?!?/br>于是,果然是有備無患。☆、滅蝗行動蝗災起時,皇帝太子本是養了要酬軍的鴨子雞們倒是先立了大功,那樣鋪天蓋地的蝗蟲,遇上了鴨子大軍,也不過是美食加餐而已。鴨子們一路吃蝗蟲,一路下鴨蛋,百姓們跟在后頭撿得別提多歡快了,更有一等虔誠的,竟是推倒了本已建好的蝗神廟,換上鴨神祭祀——據說那神像雖仍是鴨蹼扁喙,卻是鐵盔利爪,好不威武。又有一等消息靈通的,早知道這鴨子得以恰好趕在蝗災前養出這許多的緣故——據說竟是太子膝下唯一孩兒,太子妃嫡出的那個才五歲的小哥兒,童言稚語問皇帝:“阿爺,鴨子是要宰了給將士們吃的嗎?可鴨子吃掉就沒有了,為什么不養著它們天天下鴨蛋吃?就是有些將士或許只喜歡吃鴨rou、不喜歡吃鴨蛋,也不定他們更愿意等一等,等鴨子養多了,每人一只兩只的帶回家,愿意吃rou就吃rou,愿意養著吃蛋就吃蛋???”皇帝才沒急著在端午里頭就將鴨子宰了,反又從內庫中取出好些銀錢,讓多多養鴨子……結果,才過了半旬,蝗災便起,鴨子大軍就成了大功臣了!這消息口口相傳一出,再有上為了讓民眾更容易接受,硬是將“無植皮□土地更適合蝗蟲繁衍”這一點,弄成了什么索取無度天地懲罰的說法,給民間一傳,又鬧出許多因果報應之說——于是撿了鴨蛋居然不是吃掉,而是送回當地軍營的,又或者是昧下一個鴨蛋,孵出來后,養大繁衍出好幾只,卻給軍營送回最大最肥兩只的……居然多得不可思議。甚至連對皇帝對北方外族用兵征戰的說辭,都仿佛換了一套,什么窮兵黷武都見鬼去了,倒是那“當今圣明,得天眷顧,連帶得軍士福澤也能潤及萬民”的說辭,日漸廣為流傳。太子奏與皇帝時,十分歡喜:“民心可用?!?/br>又可惜:“雖然蝗災已過,但來年也不知如何?往年攢下的錢糧又幾乎用盡了,卻不是用兵的好時候?!?/br>皇帝斜睨他:“得了吧,你不是最見不得流血大戰的嗎?當我不知道每每對著戰亡統計心疼抹眼淚的是誰哪?”太子淺淺微笑:“阿父難道不心疼?那些將士于兒臣不過是素未蒙面的數字,于阿父卻是可同吃同睡解衣推食的同袍呢。只不過阿父性情剛毅,不似兒臣易感易傷罷了?!?/br>皇帝打了個呵欠:“不管將士平民,總是我柴氏子民。你是儲君,日后的天子,為自家子民殞命落幾滴淚也沒什么。只記得仁而不弱也就是了。不說那些儒生愛咧咧,你阿爹也總說馬上打天下、仁君治太平,我和你阿爹打下的太平盛世,只需要有個仁厚君王接手,卻不需要再來個和我一般的皇帝——這話我不會忘記,你只要也別忘了仁中有剛,牢記‘天子守國門’五字,不和那外族玩什么和親妥協,別白瞎了我和你阿爹多年征戰的心血,也就夠了?!?/br>當今皇后膝下并無嫡子,皇帝卻有四子。太子之所以是太子,卻并不局長,排行僅為第二,不過因著長子體弱,又敦厚有余,卻不堪為君,皇帝方才將目光往后看。又巧得很,當年正好皇后因重傷遷往后方修養前不久,太子親爹也一病沒了,那時候太子不過是個再半月才能抓周的稚兒,皇后看他可憐,又加上養傷無聊,就將他養在身邊——一直沒記在名下,卻也是半個嫡子。如此立太子時,勉強也算是立嫡了。只可惜,太子與太子君雖說恩愛有加,卻一直沒能生下個小子來,唯一一個孩兒,聰慧是聰慧,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