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卷閱讀23
好對兒子交待。賢妃最近的心情跟過山車似的,這般大起大伏,難免做出一兩樣糊涂事。尤其蕭婉娘又先下手為強陰了她一把,更是讓她氣昏了頭腦。此時她明白過來,慌忙哭道:“姑姑,那可怎麼辦?可不能讓皇上以為是我做的啊。我入宮這麼久還沒有一兒半女,若是皇上從此厭棄了我,咱們張家……”太後煩躁地道:“你閉嘴吧!這會兒子倒會哭了?!?/br>不過她罵歸罵,賢妃畢竟是她的親侄女。雖然有時候腦子笨了點,但好在跟她一條心,太後自然還是偏向的。“那件事你辦了嗎?”賢妃道:“侄女剛吩咐下去,應該還沒那麼快動手?!?/br>張太後斬釘截鐵地道:“那就把人叫回來。那個董才人就讓她留在浣衣局自生自滅,你切不可再做多余的事!”賢妃趕緊應了,出去喚來貼身宮女,細細吩咐了下去,才又回到太後身邊。太後看了她一眼,緩緩道:“榮兒是皇上的皇長子,哀家現在唯一的孫子。你把自己宮里的人看好了,聰明的,就別對哀家的孫子起什麼念頭。你明白嗎?”賢妃嚇得臉色蒼白,跪在地上道:“侄女萬萬不敢有那個心思。就是下面的人,也一定嚴加管教,再不會出這樣的事了?!?/br>太後親手把她扶起來,道:“哀家知道你心里擔心什麼。蕭滄?,F在下落不明,日子久了,皇上身邊不能無人伺候。這宮里除了皇後,只有你的位份最高。你放心,有哀家在,你的好日子還在後面呢?!?/br>賢妃聽了,這才破涕為笑。***大家別著急,滄海還有幾章才回宮呢?;貋磲嵋彩菍m斗連綿,哈哈哈~~~另外報告大家好消息,個人志已經開始發貨了哦。臺灣的親親快的話有人這兩天就能拿到書了,好羨慕啊啊啊──目前兔兒神的個志還能購買,沒有買到的親親可以繼續購買,手機鏈的小禮物也仍然有贈送噢。^^十世輪回之滄海長歌2626楊靖回宮後一邊積極配合御醫的治療,調養傷勢,一邊召來丞相蔚廖和大將軍程有金、賀守國,討論如何救回蕭滄海,給胡人一次痛擊。楊靖這次重新回來,雖然只有最後一世盧醒塵的記憶,中間轉世的生活已經記不清,但畢竟歷經十世,很多事都想得十分透徹了。大盛朝如今就像前生的晉朝,正是一個民族紛亂之後再度融合的時期,許多制度初初形成,盛人的驕傲已經產生,文化流傳許久。這里的家具、建筑、服飾,也都傾向於漢晉文化,尤其是士族之間的繁榮之勢,貴族之間的風流之態,還有文人狂士的放浪不羈,都展現著一種自由、浪漫的氣息。而且與前世東晉避居江南一隅之地,終身沒有奪回黃河以北的土地,因而產生的一種消極的政治態度相比,大盛朝重新統一了北方的國土,在盛輝帝的強勢手段和能相蔚廖的輔助下,整個國家和民族都展現出一種積極樂觀的向上精神。楊靖比較滿意現在國內的局勢。雖然高密山一役大盛戰敗了,但胡人也不算完全勝利,只能算是慘勝,駑馬王并沒有獲得更多的利益,唯一的收獲也許就是俘虜了盛朝的皇後。大盛的朝堂上下,并沒有因為高密山的戰敗而頹廢,反而皆義憤填膺,希望早日一雪前恥,救回蕭皇後。尤其是程有金、賀守國等幾位將軍,當初在北伐之時與蕭滄海曾有同袍之澤,感情深厚,這種期望更加濃厚。正因為有軍方的大力支持,前世楊靖才能在短短半年多的時間後再次積累起一次回擊胡人的力量。只可惜當時因為某人的迷路造成大軍無法接應,而錯失良機。但這一次,楊靖要抓緊時間和機會,絕不能再等到三年後才勝利。他先采納蔚相的建議,將國內的政務處理完畢,再重新調整幾路大軍,為再次伐胡做準備。另外,他還派了大量探子潛入胡人的草原,探聽蕭滄海的消息。前世他在這方面做得不夠好。受歷史發展環境影響,密探工作大多依靠來往於草原上的商隊,但這些商隊畢竟是被胡人防備著的。這一次,楊靖讓人暗中與流落在草原上的盛人聯系。當年駑馬王退出長京時,可是帶走了不少盛人官員和太監宮女。這些人中不乏思念故土的人。而且他記得在那轉世輪回之谷的石盤中所看到的,那個叫莫佐氏的太醫。他將此事交給自己的心腹好友,也是他幼年的伴讀──張呂。張呂是張太後家族中的旁支。當年流落江南時,張太後從娘家中選了幾個人給楊靖做伴讀,還有另外幾名是江南當地的士族子弟。最後張家的幾名伴讀中只有張呂留了下來。張太後的母祖并非什麼大族。當年她也只是以一個舞女的身份進入皇宮,得了先帝的青睞,才慢慢爬上才人、貴人的地位。及至跑到江南之前,張太後剛剛升上貴妃。在張太後靠著楊靖這個獨子發家之前,張家一直是個落魄的小家族。張呂的祖父和父親曾經為了生計,在草原上跑過買賣,能說一口流利的胡語。後來全家跟著張太後一起跑到江南,江南成立了新的小盛朝廷,楊靖的幾個兄長一個接一個的死去,終於輪到他做皇帝了,於是張家也發達了。張呂從小聽多了祖父、父親的故事,又因楊靖自幼便有收復故土的大志,所以他從長輩那里更認真地學習了許多草原和胡人的事情,每每在楊靖面前說的頭頭是道,大得楊靖的青睞。不過張呂也確實有幾分本事。他讀書讀得一般,為人卻十分機靈,有個什麼風吹草動,他總是能第一時間探聽到消息,跑來告訴楊靖。而且最重要的是,他分得清自己該效忠的是誰。雖然張太後是他的遠房堂姑,但他更清楚楊靖才是他的主子。這也是後來楊靖把張家那幾個伴讀都打發走,只留下他的原因。因他性子靈活,又識大體,楊靖到哪都愛帶著他。後來楊靖在靈江河邊與蕭滄海第一次初識,那時蕭滄海還叫蕭季,二人在河邊因為一些誤會大打了一架。張呂在旁插不上手,但沒少給蕭滄海暗中下絆子,氣得蕭滄海後來半路帶人把他截住,狠揍了一頓。然後張呂鼻青臉腫的哭著跑回去向楊靖告狀,楊靖怒氣沖沖地去找蕭滄海,二人又打了一回。所謂不打不相識,張呂和蕭滄海後來也成為很要好的朋友。不過蕭滄海和楊靖的感情發生了變化,一夜之間兄弟變成了主母,二人的關系才慢慢拉開。正因為了解張呂的為人和他與蕭滄海之間的情誼,所以這件事只有交給他去辦,楊靖才放心。張呂聽了盛輝帝的計劃,不由有些吃驚,感覺皇帝的一些想法十分匪夷所思,但細細思量,又并非不可實行,只是以前完全沒有想到。楊靖道:“愛卿,這次是否能一舉救回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