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卷閱讀34
出帕角上的梧桐葉子:“話說那玉榴也是,我已經讓步了,為甚要干凈殺絕?” 后一人道:“許是怕韓游反悔哩,可惜毀了你新染的指甲。阿姐,你離家走了,我該怎么辦?” ☆、第25章 珊瑚卻殘損 話說那張玉杞送走了阿姐,站在院子里獨自惆悵。明明阿姐和韓游是一對兒,怎得鬧出如此事端。阿姐說那韓游不是喬木,護不住她,而今韓張兩家合作甚多,她留下也是禍端,便往余杭去了。 可是,阿姐,你刺玉榴的時候,眼角也掉淚了,若不是手顫,也傷不了你的丹蔻。以前收拾那些黑心姨娘時,你都沒有這樣過。如果和韓游在一起,那死去的玉榴又算什么呢?為甚么韓游依然留在臨安,你和玉榴都不能留下呢? 先不提那悲傷的張玉杞,只說那清波門王家酒樓又生出事端。原來這日正當晌午,卻有一棕臉漢子來到酒樓,就要提親。 那李盛冷笑一聲,暗道王嫣冉怎又勾得一個漢子來,女主王嫣冉倒躲到后院,只留下張小九強壓著內心的驚訝,和那漢子寒暄起來。 原來那南街丐幫的張小四,自得了王月牙的竹墜兒,夜夜揣在胸口,才能模糊一覺。又接了若干活計,一心要攢下錢來。那黑壯的張小三見了,每每說他被狐貍迷住,又猜想到底是哪家女娘,勾得這老成的張小四連酒都不去喝了。 張小四卻沒理他三哥,每日一分一厘地積攢,又一有空閑,便去清波門閑逛,向那閑漢們打聽王月牙。那閑漢見他呆樣,心內發笑,有說王月牙好的,有說王月牙歹的。那張小四聽得一會兒喜,一會兒怒,卻又默默不語。 還有那愛作弄之人,說那王月牙母親要紋銀一百兩,才應承婚事哩。那張小四聽得心內發苦,卻又一直見不到王月牙,只能省下裹嚼費用,自家餓得皮包骨頭。 見到兄弟這副呆樣,張小三氣得一巴掌打將去,誰知那張小四沒被打醒,反而更呆了,還求張三哥借他錢哩。張小三見了這色迷心竅的兄弟,氣得不打一處,又見他可憐,只得在丐幫奔走,才湊成一百兩。 張小四惴惴不安地揣著銀兩,走進王家酒樓。又見這三掌柜張小九是舊識,還一起賣過大力丸哩,頓時心安幾分,紅著臉兒求告。 那王月牙母親聽得是個叫花頭目求娶,氣得倒仰,立時喊人拿大棒趕出。那棕臉漢子卻忍痛不走,又一雙眼睛直往后院看。那王月牙見這好幾個月沒出現的漢子,竟鬧出這等陣仗,不由得又羞又恨。 羞者,是這漢子真來向自己提親,而不是那人見人愛的王嫣冉;恨者,是這漢子不甚體面,只曉得長跪不起,竟沒一兩句志氣話兒。那王月牙母親是個爭強好勝之人,見侄女曾被那馮衙內聘過二房,臨到自家,卻只有乞丐叫花,頓時掛不住面子,哭罵起來。 那王月牙見圍觀閑漢越聚越多,那棕臉漢子又不肯離開,只得從后院出來。那張小四見到月牙,雙眼亮了一瞬。又見這月牙不理睬自己,只顧著安慰她母親,那眼便暗淡下來,心中酸澀。 又見那王月牙母親被自己氣得發昏,那月牙輕輕拍著她母親后背,一雙美目像是埋怨自己似的,掃過眾人,就是不看自己,頓時心灰起來。 見閑漢們對著王月牙指指點點,張小四心中不悅,自家站了起來,擋住那些窺伺的目光,對著王月牙母女說道:“王娘子,我曉得了,今日是我莽撞。這一百兩銀留下,就當是個賠罪罷”,說完就徑直走了。 王月牙母親見這叫花頭目走了,頓時輕松起來,又罵那些滿嘴胡沁的閑漢,和那叫花頭目一樣都是泥地里的癩蝦蟆。王月牙心中悶悶,又無緣故地難過起來,只能回到后院,自家煩躁不提。 那張三哥見張小四無功而返,又折了一百兩銀,便罵這張小四是個呆瓜,秦賣油十兩銀子都能嫖那花魁一晚上,張小四花了一百兩連個手兒都沒碰到。越說越氣,就要去清波門討回那錢。 那張小四卻攔住了他,說是自愿與王月牙賠罪的,只要王月牙母女拿了那銀,總會記得自己的一點好。那女娘日后想起自己,也會有三分情。張三哥聽得冷笑,又揍他四弟好幾頓,才出了心中一口惡氣。 話說這日酷夏,酒樓只有幾個行商要了桌吃食。恰逢張小甲告假,張小九便替那些行商篩酒,又豎起耳朵聽那行商言語。 只聽得一個身著黃衣,體態肥胖的行商道:“雖說這紹興年已經過了六載,我還是沒忘那汴梁舊事哩”,其他幾人聽得這話,都敬他一杯,請他繼續說道。 “那時日,我在汴京城外安樂村,開個六陳鋪兒,雜貨茶酒,樣樣具備。家里又頗過得去,還有那渾家大兒,誰人不羨。誰知那金虜猖獗,雖有勤王之師,宰相卻主了和議,使得金虜越發厲害,打破城墻,奪了圣人,唬得我們村里全魂飛魄散,一窩子去逃命?!?/br> “我家幾口惶惶逃走,等到了安全地兒,見那周圍街坊們十不存三,能跑來的都是提前耳聞,腿腳伶俐的哩”,那行商咽了口酒,又道:“那陳大戶要二十兩銀買我家推車,別說二十兩,這保命的東西,二百兩都不賣與他”。 周圍聽得,紛紛嘆息。其中有一穿青的,問道:“岑老哥,那大戶有沒有逃出來的”,那岑行商嗤笑一聲,說道:“逃是能逃得出來,可惜沒了金銀,又怎么再自稱大戶。那陳家搶占我家田土,逼著我二姨表妹做他小妾,這些舊賬都沒與他算哩”。 “天可憐見,才讓他姓陳的倒了大霉,金銀全被強人搶走,兒子也被殺了好幾個,現在那陳老大還在天橋下討飯哩,也不知凍餓死了沒有”。 那穿青的也感嘆幾句因果,又問道:“那日也不知貴人家逃出幾個,我家就收留個小王哩,等南渡后又回去了,還贈了金銀與我”。 那岑行商說道:“邵兄弟,你家原本就是大家,早在這南邊置了產業,多雙筷子不是難事。當年多少人家只逃個干凈身子,那些頭戴金冠,身著錦緞的,各個都被金虜帶走,連口水都沒喝,就往北面趕哩”。 邵行商聽了,也嘆息著,說道:“那小王當日身著中衣,頭發散亂,只有一雙綴玉的靴子還像點樣子。我母親見他可憐,又問得是好人家子弟,才收到家里當個書僮。剛開始他還藏拙哩,等到后來才知道是貴人”。 眾人聽了,都好奇起來,追問邵行商。那邵行商人物年輕,有幾分頑皮心性,便讓眾人先猜猜。那些行商有猜睡夢中呼喊皇兄皇弟的,有猜那貴人寫了藏頭詩被人發現的,還有猜那雙宮靴被人指認的。 那邵行商只是搖頭,見眾人心急,便笑著說:“是家中有一大棵珊瑚樹,原本就置在南邊,聽得是一個王爺家舊珊瑚太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