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卷閱讀78
近,劉辨再次在朝堂上開口選出黃道吉日讓位與皇帝劉協,朝中眾人勸不得也只得答應,現在離春天不遠,就算即刻開始準備也有些倉促了。各自懷著心思的朝中官員雖然讓小皇帝如了愿,但是不代表所有人支持繼位的劉協。陳留王雖說是靈帝正統,但是到底年幼,現在陛下便如此荒唐,陳留王雖自小聰慧,但也難保不會步了陛下后塵。劉氏宗族人數不少,沒有必要將所有的籌碼都壓在靈帝一脈身上。這般想著,不少人呈上奏章推選出皇帝人選,其中幽州牧劉虞的呼聲最高,不只有袁本初強力推薦,還有朝中不少人的聯名上奏。劉虞是漢室宗親,也是掌管皇帝親族以及外戚勛貴相關事宜的宗正,在各地任職政績顯著名望非凡,從各方面來看都是為帝的最佳人選。不過這都不重要,袁紹要將劉虞推上去的一大原因是這人根本管不住下屬,更何況如今已經掌控了冀州的他。劉伯安信奉的是寬仁治州,這個信條對百姓很有好處,但是卻拿捏不住手下人,如若不然也不會出現公孫瓚身為他手下將領卻對他下的政令愛理不理的情況。袁本初的野心不止占據冀州那么簡單,如果劉虞登基為帝,連公孫瓚都拿捏不住的劉伯安更加控制不住自己,這么一來,以后討伐各路諸侯也能使用皇帝的名義名正言順了。當然,推選劉虞為帝有贊同的就有不贊同的,身為一直和袁紹過不去的兄弟,袁術自然不會無動于衷。這兄弟二人皆有野心,袁紹想征伐天下,袁術未必沒有自立的打算,因此,不想讓袁紹領先一步的袁術直接打起維護正統的大旗和袁紹懟了起來。這一對親兄弟毫不顧忌的唇槍舌戰最后還沒有分出勝負,幽州那邊便傳來了消息,劉伯安拒絕登基的想法。他雖然性子軟和,但是也知道一旦回京便是當傀儡的下場,大漢已經如此艱難,只一個幽州就讓他耗盡了心血,他沒那個心思回去當個傀儡皇帝。這么一來,將要坐上龍椅的依舊是那尚處在狀況之外的陳留王劉協。好好待在洛陽郊外讀書習字的劉協還沒有反應過來究竟是怎么回事,那些接他回宮的宮人們便出現在了他居住的別院之中,與之同行的還有新上任的司徒王允。劉協母族王氏和王允乃是同族,平日里有所來往并不奇怪,但是找到這里來就著實有些不一樣了。看到王允的一瞬間劉協便有些不詳的預感,等這人說明來意之后心中更是一陣發寒。皇兄要退位?怎么可能?從出生起便被何太后當成眼中釘rou中刺,如果不是董太后拼死護著,劉協恐怕一早便到底下和他那慘遭毒手的母親相聚了,因此,他非常清楚何太后對皇位的執著。若不是要皇兄登上皇位,她當初何必費盡了心思也要將自己置之死地?反復問了幾次,甚至跟著宮人回了皇宮,看著和離開之前判若兩人的劉辨,劉協的心徹底涼了下來。皇兄這是根本不在乎太后的想法了。劉協不是不想當皇帝,他當然想將漢室肅清,但是他現在一個無名無權的王爺,就算當了皇帝也只是頂著皇帝的名頭什么也做不了。他還沒到自己滿意的地步,還沒有在朝中扶植出自己的勢力,直接登基無異于將他之前所做的那么多努力全全打碎。說到底,劉協不想當一個沒有根基只能聽天由命的傀儡皇帝。他不是沒有和劉辨說過,但是每次都被草草打發了出來,一句父皇當初要的便是皇弟繼位讓劉協連反駁的話都說不出來。他不是沒有火氣的人,好歹是出身名門的董太后親自教養出來的龍子皇孫,劉協氣性一上來也不勸了。當初登基的時候怎么不想想父皇的話,要不是何太后從中作梗,最后應該是誰當皇帝?現在倒好,自己不想當了想起了父皇當年的話,他這皇兄就不覺得心中有愧嗎?時間過的飛快,轉眼間已經開春,距離劉協的登基大典也不遠了,天下各州豪杰也都派人前往洛陽。新帝登基,禮數之上絕對不能讓人找出不妥之處。作者有話要說: 劉協母族和王允同族......純屬作者瞎編......第59章自楊彪荀爽離開了洛陽,朝中勢力便更加混亂,沒了能鎮住朝中形勢的人,要拉幫結派的官員也都沒了顧忌。董卓退場太早,又被曹cao拿了首功,沒了除掉董卓的功勞,王允雖然憑借自己的經營當上了司徒,但是聲望卻不如歷史上那般讓人敬仰。但是即便如此,以王允的心智也依舊牢牢的把持住了朝政,劉協年幼,根本沒有辦法和朝中的一眾老狐貍斗。吉日已到,在劉辨的期待之下,退位和登基終于要開始了。三公奏可,讀策完畢,太尉跪授傳國玉璽,而后群臣吉服入會。就算有些蕭條,洛陽也依舊是皇都,董卓當初焚毀的那些地方很快被后來的建筑掩蓋的沒有痕跡,如今新帝登基,整個洛陽城更是難得煥發出一種活力。——立嫡以長不以賢,立子以貴不以長。話雖這么說,但是到皇室卻沒有那么簡單了。皇位的繼承人不只皇家的事情,而是事關百姓蒼生的大事,平常富貴人家繼承人立嫡立長,但是皇室不行,如果不是有才能之人,只怕國家危矣。所以,讀策文這個環節在登基大典之上異常重要。因為劉辨還活著,劉協并不是因為皇帝去世才登基,所以就不存在柩前即位這種事情,但是策文中對前一任皇帝的贊美也是少不了的。即便劉辨在位這幾年沒有做出什么實事,還時不時搞出點亂子讓人頭疼不已,但是他是皇帝,只這一點就足夠了。聽著策文上那些對劉辨的溢美之詞,上位的劉協悄無聲息的撇了撇嘴,眼底的諷刺快要溢了出來。能從他皇兄這幾年的所作所為上找出可圈可點的地方,這些大臣怕也是費盡了心思。歌頌了劉辨之后,讀策文的大臣著重點了一下劉協靈帝親子的身份,而后又將他年少聰伶德行無虧夸贊了一番,德行無虧,這是皇帝必須有的東西。即便以后會變,但是在登基之前,劉協必須是個德才兼備的好少年。面無表情的過了整個登基大典,劉協坐在皇位上看著下面神色各異的官員,心里莫名有種可笑的感覺。將斬蛇劍給了代表百官的太尉,告令群臣之后,聽著下面如同波浪一般傳來的萬歲呼聲,劉協深吸了一口氣,而后發出了繼位以來的第一個詔令。——大赦天下!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