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卷閱讀71
然不想和公孫瓚再有交集,但是好歹是之前的盟友,袁紹也只能忍著火氣招待來使,招待雖說招待了,但是這態度怎樣就不好說了。前往兗州的乃是公孫瓚帳下小將田豫田國讓,此人大名這時或許不顯,但是后世評價卻極高,智計戰略比之程昱也絲毫不差。北卻匈奴,東破孫吳,這位在后期常年鎮守曹魏北疆的能人此時還只是個二十出頭的青澀小將罷了。身為來使前來兗州,還可能是敵對方面的陣營,說實話,田豫對自己能夠得到的待遇沒有抱多大希望。不過他也不是在意這些事情之人,他來兗州只是禮節性,袁紹派人來,公孫瓚自然也能派人來,若是能讓曹孟德在之后對袁紹的援助減少也是意外之喜了。可是到了兗州之后,田豫發現事情有些超乎自己的意料,他已經做好了遭受冷待的打算,但是兗州曹cao的人卻并沒有給他想象成真的機會。尤其是那幾位看上去溫和有禮的先生,那慈愛寬容的眼神放在他身上時每次都讓他有種是家中長輩在看著他的感覺。難道是看出了他的意圖,所以準備采用懷柔手段讓自己放棄?他還沒想著做什么,這些個先生就算未卜先知也有些太早了吧、私下里沒少打聽關于荀彧荀攸戲志才等人的事情,但是在衛兵們警惕防備之下他也得不到多少有用的信息,試探了幾次田豫也只得作罷。可能是看他年紀小,所以才對他特別關照吧。仔細想想,曹軍之中和他年紀差不多的將領確實不少,大概這些先生們不小心將對自己人的態度套在了他身上。這也不至于,他雖然自負不凡,但也不是沒有自知之明,在幽州或許說得過去,但是這里是兗州,距離幽州何止千里?絲毫不知道因為他的到來,留在昌邑的幾個謀士私下里都討論了些什么,有荀彧的青睞在前,原本對田豫沒太多想法的其他人也都默默關注起了這位小將。挖墻腳雖說名聲不怎么好,但是也不是做不得。只出使一次就想讓人背叛公孫瓚顯然是不可能的,不過他們可以從其他的方面入手,至少在日后能讓人少繞那么多路直接朝著曹軍而來。人才,他們一向不嫌多!每天除了日常的交涉之外,田豫近幾天極少外出,他的煩惱荀彧戲志才等人不是不知道,但是他們也只是笑笑并沒有去管。和公孫瓚合作是萬萬不可能的,但是公孫瓚手下的人他們可不會拒之門外,等來日袁紹越過袁術直接和公孫瓚撕破臉皮,到時候想要讓人轉移陣地就要費上一番心思了。“不過公孫瓚麾下一小將而已,何至文若如此關注?”頗為不解的撇了撇嘴,懶散的半躺在席位之上,郭嘉飲著樽中美酒將問題問了出來。文若眼力向來不俗,能讓他看上這田國讓的本事也不小,不過一敵軍將領,又無甚出彩之處,文若何至于每日關注?只這些天和田豫的接觸郭嘉也能看出來此人日后定然成就非凡,戰略智謀皆出常人一等的人并不多見,而田豫恰巧就是這其中之一。他不解的是從來沒有和田國讓接觸過的荀彧為何只聽到這個名字就能斷定這人有大才,這小子的名聲已經傳到兗州來了嗎?想想也是不可能的。甩了甩腦袋,郭嘉瞇著眼睛換了個姿勢,依舊沒有一點兒正形。對郭奉孝這般德行習以為常,荀彧已經懶得和這人計較,只是移開眼睛不去看他,免得最后被氣到的還是自己。“國讓乃是使臣,怎可不時刻關注?”頭也不抬直接回了一句,荀彧皺眉看著手中的竹簡,轉而將之遞給一旁的崔琰。果然,安穩了兩日就又開始搞事情,攤上這么一位皇帝,大漢如何不亡?并不滿意荀彧的回答,但是到底不是什么重要的事情,郭嘉轉而便將之拋之腦后,看旁邊二人皆端坐于席案之前,唯有自己衣襟凌亂依偎著火爐,揉了揉下巴也將視線放在面前的一摞竹簡之上。這就是和正經人待在一起的悲哀??!快速將荀彧遞過去的竹簡看完,崔琰的眉頭皺的死緊,竟是直接訓斥出口,“簡直荒唐!”荒唐?確實是荒唐!自桓靈開始,龍椅上坐著的人又有幾位不荒唐的?聽到崔琰的聲音,再看看旁邊荀彧明顯沉下來的臉色,郭嘉起身走過去將竹簡看了一遍,想知道究竟是什么消息能讓這兩位向來喜怒不予形色之人氣成這樣。看完上面寫的東西,郭嘉將竹簡放回案幾上,沉默了一會兒最后還是吐出了幾個字,“確實夠荒唐?!?/br>竹簡上的消息是洛陽傳來的,三百里加急今日送至昌邑,所以上面所述之事也不過是剛剛發生。自從回了洛陽,劉辨就一直試圖不走朝臣給他安排好的道路,但是胳膊擰不過大腿,他年紀尚小,為了天下百姓朝廷掌權的幾位也不敢真正將權利教出來。反抗失敗的小皇帝安穩了沒幾天,朝臣原本以為他只是鬧些小性子,誰知接下來的事情卻嚇的他們肝膽欲裂。心血來潮的小皇帝在上朝之時,面對朝中百官直接說了一句話。——朕要退位!作者有話要說: 不好意思小可愛們,這幾天狀態不好,正在努力調整過來,更新的太晚你們也別熬了,對不起,我盡量趕緊將狀態調整回來。第54章中平三年靈帝駕崩,小皇帝歷經千辛萬險才成功登基,不求他能處理背后多方糾纏的勢力,只要安安穩穩的坐在上面便足夠了。靈帝在位多年幾乎不問政事,朝廷已是一片混亂,劉辨就是再荒唐估計也超不過他的父親,因此,不管朝中究竟如何,他在就好。何太后等人計謀算盡才將陳留王排擠到失去帝位候選人,雖說到頭來除了劉辨一人,他們皆是竹籃打水一場空,沒有等到大權在握便丟了性命,但是無疑,劉辨是知道他登上皇位是有多艱險的。何太后乃是他的生母,除了一些見不得人的事情,其他也大多不會瞞著他,只不過小皇帝過于依賴旁人,自己不肯用一點心罷了。母后要他當皇帝,舅父要他當皇帝,身邊人都想他當皇帝,既然那么想,為什么不自己去當偏偏將事情推到他身上?當然,這些話劉辨也只敢在心里說,皇室不只靈帝一脈,宗族之中人數不少,若是他敢將帝位隨便交給一外姓人,恐怕接下來迎來的就是逐出宗族了。太深的事情他不知道,但是這一點他還是懂的。既然已經登基為帝,除非再出現之前那種皇帝被擄至長安打不得也救不得的狀況,朝中人也不會輕易將另立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