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卷閱讀83
上肯定不會虧待他,不是徐家,也會是別的強大助力。與其將來還要對付別的勢力,不如就選徐家。 徐家的歸宿,他早已有了計劃。將兩個敵人綁在同一艘船上再弄沉,倒比一一對付省事得多。 第59章 錯認 趙佶訂婚的消息傳回太原時,蕭宓也正好在將軍府上給柳老太君診脈。 時值早上,闔府上下的女眷都來給柳老太君請安,濟濟一堂正閑話家常,便有婆子喜滋滋地跑進正廳,“老太君,大將軍來信了!” “快呈上來!” 趙霍等人此去所行之事,一不小心就會萬劫不復,柳老太君身在后宅什么忙也幫不上,平日里也只能日日牽心掛腸。聽得趙霍來信,不由有些急切地催促道。 打開信封,柳老太君先讀了一遍,臉上慢慢地染上了舒展的笑意,然后和藹地笑著對眾人道:“大家都平安,戰事也順利,除此之外還有一樁喜事呢!” 說著,讓正湊在身邊的趙華把信念給眾人聽。 “三郎佳偶已定,乃滎陽守備徐元朗嫡次女……” 此言一出,所有人的目光都落在了楊氏身上,緊接著,就是坐在她身邊的楊映。 楊家人并不比蕭家那般富裕,走到哪里都可以毫不猶豫就置辦下一大座宅邸,而且為了楊映能近水樓臺先得月接近趙佶,他們一大家子人至今還客居將軍府。不管是以往在河東還是到太原的這幾個月,楊映的那點小心思在眾人都是門清的。 聽得趙佶定了徐元朗的嫡次女,一些和楊映及其母張氏不對付的尖刻婦人,眼里便頓時帶上了嘲諷。 楊映幾乎不能克制自己的情緒,當場就紅了眼眶,見眾人目光,連忙低下了頭,死死的掐住手心不讓眼淚掉下來,她不能在人前失態。 楊映的母親張氏,也是一副大受打擊的樣子。 其余人紛紛向楊氏道賀,楊氏聽信里說了徐家如今的勢力及能給趙家帶來的助力,頓時也喜上眉梢。兒子趙佶能找到一個如此強大的岳家,她豈能不高興。 到太原后對趙俁趙侑趙信這三兄弟的勢力有了一個清楚的感知,她便再也沒有想用趙佶的親事來幫襯娘家的想法了。無論如何,還是兒子最重要,尤其她如今就只剩下趙佶這么一個親兒子。 眾人都在夸贊徐家如何兵力強盛,楊氏心中雖然得意,嘴上卻假模假樣地謙遜道:“家世如何,倒也不要緊,只要他們兩個以后能合得來,我這做長輩的就放心了!” 蕭宓聽得這話差點笑出聲來,家世不要緊,那是誰前段時日趙家屢創大捷時遇到她,耀武揚威地道,讓她認清自己的地位,她家趙佶要找的是門當戶對的大家女郎。 當然,趙佶定不定親和誰定親從私人感情來說她一點都不在意,她比較關心的是趙佶與徐家聯姻后對蕭家的影響。 先前她之所以那么干脆地將長平等五郡的產業送給徐元朗,為的是牽制裴家發展,同時想著,天下大亂的過程中,徐家說不定什么時候就被其他勢力滅了,到時候蕭家背靠已經一統天下的趙家,就可以名正言順地將產業收回。 可如今,趙家與徐家聯姻了,聯姻對象還是趙佶這個世子,論關系,徐家比蕭家更親近,論勢力,徐家和蕭家也是天壤之別。如此一來,恐怕不只是滎陽、粱郡、譙郡的產業有去無回,長平與河內的,徐家也不會松口。 這就是真正丟了四分之一的產業了。想到這點,蕭宓覺得有些rou疼。 可若是要為了這些產業去對付徐家,風險又太大了,一不小心,為了錢財會把全家都賠進去。 一時沒有決斷,蕭宓便把注意力轉向了另一個方面,有徐家軍支持,趙家便能突破安邑防線,占領京師也是遲早的事了。那她也得早作準備了。 趙家在京師接受太子禪位立國后,將有全國范圍內的戰事,軍餉緊缺,是她以資軍為蕭家謀取世襲爵位的好機會。除此之外,如今趙家所統治的范圍內也相對安定了,她可以為蕭家囤積更多的武力了。無論將來形勢如何變化,擁有更強大的武力,總是更有保障的。 回到蕭宅,蕭宓便立刻召來了蕭武,令他集結訓練中的騎兵,準備前往文城。 五日后,蕭宓便帶著家人向趙家辭行了。 因為趙家軍才掃蕩過,一路甚為平順,不過十幾日,便到達了蕭家在文城與絳郡交界處的那個產糧的山莊。 蕭宓一邊命人修筑更好的防御工事,一邊在各地以購買或招聘的方式招攬私軍送往文城。半年時間在忙碌中很快過去。 期間趙家順利占領京師,并在一個月前接受前魏太子禪讓改朝換代。趙霍登基為帝,建國稱“周”,年號“武德”。 蕭宓原本打算在文城待到柳老太君等人從太原到京師后,再帶上已經挖掘出來的部分蕭家藏寶啟程去往京師,卻被一封突如其來的信件打亂了計劃。 彼時她正在營房巡視軍士們的cao練,半年時間,肆無忌憚地擴張下,她已經有了一萬軍士。吸取了在太原只能完全靠買糧的教訓,她專門在文城又買了兩個產糧的山莊,并開墾了附近大量荒地,軍士們cao練之余,便在田間墾荒。 這是從趙侑原本派來的“顧問”處學來的經驗。預計到明年,文城所產糧食,可再供養兩萬軍士。 “大娘子!京中來人了,似乎有急事要立刻見您!”蕭忠匆匆忙忙地跑來道。 蕭宓來到待客的正堂,便見得兩位戎裝打扮,風塵仆仆的年輕男子,仔細分辨了一會,蕭宓才從對方滿面的疲色與灰塵中看清了五官,都是熟人,其中一個是趙佶身邊的親信,雖然不知道名字以前卻時常見著,一個是趙侑身邊的小廝和輝。 “蕭表姑娘,兩位殿下請您火速前往京師!”和輝從懷中拿出一封封著火漆的信函呈給蕭宓。 蕭宓打開一看,確實是趙侑的筆跡,“京中親眷危在旦夕,還請蕭表妹見信立刻前往京師,事關重大,信中不便細說,面見詳談”。 一問和輝兩人,竟是八百里加急從京師趕過來的,路上馬都跑死了好幾匹。 如此足以說明事態的嚴重性了,蕭宓心中隱約有所猜測,但也沒再細究,趕緊讓人備上最好的馬來拉車,帶上藥箱,點上二十余私軍就火速出發了。 文城的山莊到京師,近九百里,在每百里的驛站以軍令換上最高等級的軍馬,將馬車趕到最快的速度,日夜奔襲,蕭宓的隊伍奇跡般地在第二天的午時趕到了京師北門外。 即使是曾經從長平逃難出來,也沒如此生死時速般地趕路過。當然,那主要是因為當時沒有官方手續,即使愿意出很多錢,驛站也不敢膽大包天到把用以八百里加急的軍馬賣出去。 有特令在手,蕭宓的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