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卷閱讀446
都不參與,除了畫畫什么都不干,對外界毫無反應。 李mama以為社工腦子有問題,跑到別人家來說自家小孩有精神???你才有精神??!一手把李夕顏從畫室拎出來,推到社工面前,該說話說話,該笑就笑,什么問題都沒有,然后把社工趕出門,并且打電話投訴。 拿著投訴電話用中英文對照,把對方罵的狗血淋頭的李mama,秉持著我女兒絕對沒問題的想法,私下里開始悄悄的跟著李夕顏去學校,她之前只去畫室,還是在附近等的。 而8歲的李夕顏,已經知道一切是怎么發生的,并且知道,自己改變不了。改變不了老師,改變不了同學,改變不了,她如果選擇融入集體,就需要放棄畫畫的時間。她唯一能改變的,是更努力的畫畫,因為所有人都不喜歡她的話,那mama喜歡她就好了。 李夕顏更安靜了,不過也安靜的更狡猾了,社工上門幾次了,mama也開始懷疑了,她就從不說話,變成了不怎么說話的小姑娘。安靜的、靦腆的、非常符合周圍人對亞裔觀感的小姑娘。然后,mama放心了,社工也不再上門,以挑燈夜讀的毅力,橫掃整個畫室之后。 十歲的李夕顏,回國了。原因挺簡單的,李mama的錢包差不多癟了。 回國的李夕顏已經懂事了,懂事到,聽得懂鄰居的閑言碎語,也知道自己到底為什么要畫畫,然后,新一輪的世界觀就這樣出現了。因為她同時也從平凡無奇的小亞裔,變成了人見人愛的漂亮姑娘,一切都改變了。 有了姥姥姥爺,有了憑借人數就能多成群玩伴的學校和小區大院,有了只要審美標準不異常,就能被說真討喜的大爺大媽,有了之前沒有的一切,不管是別人的關注,還是她想要獲得的喜愛。 按理說,如此巨大的改變,怎么也應該稍微驕傲自滿一下,李夕顏沒有。不是她掌控力強,十歲有個毛的掌控力,是李mama掌控力強,畫畫還是要繼續,和小朋友們玩?先畫畫。陪姥姥說話?邊畫邊說。要看電視?看畫冊。突然間,一切好像又變回去了。 李夕顏什么時候擁有第一個計劃表的?12歲。12歲的李夕顏,已經朦朧的知道,mama愛她,可是她的愛,讓她不開心。 12歲的李夕顏,為自己的人生,以自己為出發點,定下的第一個計劃,就是不要畫畫。想干什么不知道,不畫畫要做什么也不知道,她只知道她不要畫畫。 為了這個計劃,李夕顏屢次修改戰略,動用一切可動用的資源,比如姥姥姥爺,比如傷害自己??範幜苏迥?,換了無數個本子,栽過無數跟頭,被李mama鎮壓無數次。終于,她實現了自己想要抗爭的一切。 同時也學會了,這個世界沒有解決不了的問題,只有還沒解決的。 最后,李夕顏變成了,凡事有條理,做事一定不能忽視細節,地盤劃分明確,尤其是要清楚自己要什么,后備計劃無數,能動腦子解決的事情,就不要想以情動人。不管是必要還是非必要,都要靠自己。但凡不能靠自己解決的事情,最好不要做。 最重要的是,千萬、千萬、千萬不要。 不要讓自己,依靠任何人。 第一百二十五章 李德業從小就知道,一個許多大人都跌跌撞撞才學會的真理, 人, 不能信。這其中如果還有等級劃分的話,親人, 尤其是血親,是最不能信的。越是陌生,反而越容易引發善意。 這個認知,是包括父母和李爸爸在內的大人們教導他的。 李德業四歲爹就死了, 工傷,具體什么工他也不知道,反正賠的錢在他媽那。一開始兩母子過的還不錯,大魚大rou, 瀟灑玩樂,兩年后錢財揮霍一空, 他媽帶著剩下的所有錢,告訴他,自己要出門幾天,就此消失不見。 在領居家吃了兩個多月的飯,并且被鄰居的兒子搶了無數的玩具之后,面對空空如也的房子,李德業學會了第一件事,爸媽這種東西, 誰信誰傻逼,比如兩個月前的他。 李德業的家鄉是個小村子, 不算赤貧,但也不富裕。一家給一口飯,養活一個孩子自然是沒問題,底線良知先不說,好歹都是同宗,一個祖宗的親人,哪怕離的有點遠,也是親戚不是,小半個村子呢,養著也就養著了。 吃百家飯這種事情,同時也代表自動把自己歸類為弱者,大人有大人的想法,孩子有孩子的世界。作為一個吃自己家飯,無父無母的李德業,在大人眼里是同情,在孩子的眼里是好欺負。你要來我家吃飯,那你還不聽話,不聽話你就別吃! 如果是一般的人,可能也就忍了,得活下去不是,但是孩子不太一樣,有些人大概天生就不服輸,自尊心比天高,李德業就是,何況他還享受過,當年大家搶著和他玩的日子,還沒忘呢。 你不給?老子自己搶!打不過你?我咬住了就不松口,只要你沒打死我,我TM總不會餓到自己。小孩子哪懂什么是非善惡,他只知道,怎么在不挨打的情況下,拿到吃的,比如偷。方便快捷,被大人抓到了,就是口吃的,也不能把他怎么樣。 大人確實不會因為一口吃的就怎么樣他,可是投射在李德業身上的視線,也從同情變成厭惡,這東西是個死結,沒辦法解決。李德業一開始被嫌棄還會反駁,還會生氣,可是比起被人當馬騎,被說兩句明顯更好。時間一長,這種微不足道的羞愧,自然也就沒了。 同樣的,時間一長,一開始還好心勸說,維護李德業,說孩子什么都不懂的人,也慢慢疲憊了。覺得他骨子里就是懷,小偷小摸最讓人厭惡。而那時的李德業還不懂,什么是名聲壞了,就沒辦法在人群中生存了。 比如誰家丟了什么,都能想到他,不管他是真的沒偷還是假的沒偷,都沒人信了。比如孩子們肆意欺負他的時候,再也沒有好心的大人們出來幫忙。再比如,大人真的想要防備一個孩子,而且明確的知道要怎么防備的時候,接下來的事情,就太簡單了。 有些事情至少稍微聰明一點,一眼就能看到頭,比如李德業在村子里的名聲,因為沒東西吃,只能想辦法偷搶,而偷搶就會讓他越沒東西吃,直接變成了一個惡性循環。幾十年后的李德業,回顧這段往事的時候,對自己只有一個評價,蠢! 可惜,那個時候蠢的不行的李德業,差點就被餓死了。10歲那年的新年,李德業整整三天,什么都沒吃,冬天地里沒東西,大棚倒是有,被人看的死死的,他過去只會挨打。 饑一頓飽一頓李德業,已經習慣挨餓的身體都忍受不了了,大口大口的灌涼水,越灌越餓,還冷,冷的渾身發抖,把家里面的衣服都裹上,還是冷,那是饑餓帶來的冷,骨子里帶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