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卷閱讀359
們是不是很開心,沒想到你喜歡承勛那個類型的?” “準確的說,是我喜歡他的臉?!崩钕︻佁ь^看著他“我喜歡有少年感的人,比如初丁?!?/br> 殷志原突然有一種被撩了的感覺,低頭親了她一下,笑道“初丁是你的了?!?/br> 可能是隊友們的友好見面,給了殷志原一個新想法,李夕顏陸續見了殷志原各種朋友,很多是黑泡圈的。比起舞臺上殺氣很重的樣子,私底下很多都很好相處,尤其是當他們帶著各種紋身首飾出現在李夕顏面前,卻由于殷志原年齡的優勢很乖巧的時候,李夕顏有一種自己成為‘大哥女人’的幻覺。 當然,這真的是幻覺,三兩句殷志原就破功了,還是愛玩愛鬧的小學生。 整個六月到七月,李夕顏和殷志原一直在跑飯局,不是去見殷志原的朋友,就是去見李夕顏的朋友,跑到最后,歌手告訴歌手,演員告訴演員,連演藝人互相消息都很靈通,半個圈子都知道他們在談戀愛,兩人也沒有任何要遮遮掩掩的意思。 本來李夕顏是有點要避媒體的,但是殷志原說,只是戀愛而已,又不是傷天害理,他又不是故意自曝,只是自己過自己的日子,如果被拍到了,那就認,反正他們本來也是在戀愛啊。 如果說之前網上的‘戀愛說’只是網民自嗨的話,九月初,殷志原接拍攝的李夕顏回家,就真的是媒體認證,兩人絕對是戀愛了,有圖、有視頻、有真相。 2015年9月7號,韓網熱搜第一#李夕顏殷志原戀愛# 第一百零二章 韓國娛樂圈除了成為國家支柱產業這種神奇的標志之外,第二被亞洲尤其是鄰國追星混圈的孩子們, 所不能理解的, 就是為什么這個國家沒有狗仔,這個幾乎依附于娛樂圈生存的生物。別說是整個韓國都在向往的好萊塢, 狗仔文化有多發達,就是早年號稱亞洲好萊塢的香港,也是有狗仔一片天的。 偏偏就是韓國沒有,簡直是無法理解。哪怕是在現如今的2015年, 圈內能被稱之為狗仔稱號的新聞社也只有兩家,The Fact和Dispatch,并且這兩家還能算是師出同門。創始人都是從首爾體育旗下出來的,只是前者是首爾體育的下屬公司, 后者是創始人自己被首爾體育趕出來的。 兩家會社的恩怨,其中的龍爭虎斗堪稱一場大戲, 不過這不重要,先說為什么沒有狗仔的問題。事情要從2005年說起,在這一年,韓國政府首次開放民間媒體注冊,也就是說,在此之前是沒有任何,完全由個人獨立運營的媒體出現的,只這一條政策就能解釋, 2005年這個特殊的年份之前,別說是狗仔, 連記者十個有八個都是吃官糧的。 按道理,政策開放了,新人也開始層出不窮,理論上來說,狗仔這個特殊行業不缺人才,才對??上?,市場不匹配。是的,作為一個以娛樂立國的國家,連個新聞工作者都養不起,市場就是這么狹小,小的別人都看不明白。 要想解釋清楚一件事,最簡單的,是從下往上說,活躍在娛樂圈最一線的,是舞臺上的愛豆們,他們成批出現,也成批落幕。而韓娛圈有一個神奇的物種,私生飯。要想成為私生飯,有一個最基礎的標準,有錢追愛豆。所謂的追,就是不管愛豆在哪,他們都能在10米范圍內出現,包括車距。 狗仔靠明星的隱私為生,而私生飯就是以偶像隱私為愛好,但凡圈內小粉絲想要知道什么事情,與其去問媒體,不如去勾搭圈內的私生飯,看到的照片更多,知道的資料更詳細。他們比記者追的勤,而且人數眾多,防不慎防。 私生和狗仔有一個共同點,就是追大熱門,前者說好聽的因為愛,后者很純粹的就是為了錢,不紅的誰看新聞。理論上兩邊本來應該不沖突,說不定關系好還能互惠互利,你給資料,我給你信息費什么的,畢竟私生追明星也是要錢的,車馬費可是自掏腰包,總有錢不夠的時候。 但是!私生之所以叫私生,讓明星又愛又恨,就是因為他們不會輕易把手上的料放出去,反而會把料單獨收藏,作為自己的戰利品。同時,私生圈有一個默認的規矩,賣錢就退圈,沒錢追什么愛豆,一定是假粉,丟臉! 飯圈的規矩是有料自己看,分享絕對不行。但是還有一種做法,是完全扼殺狗仔存在的,就是金錢或者更灰色的交易。私生如果要轉會,就是所謂的不再飯這個愛豆,會把自己的料拿去和公司或者本人交易,這筆錢公司會給,所以他們不用和狗仔來往。同時如果太喜歡愛豆,還會用手上的料威脅,不過這又是另外一回事了。 讓普羅大眾看懂的消息要從下往上,但是讓業內人知道規矩,就要從上往下說。韓國是資本主義國家,所謂資本主義,就是但凡能起來的企業,不是本身就是大財團支持其創業,就是創業后得到大財團支持,總而言之,能做大都有靠山。比如現在數的出來的各大娛樂會社,不是由大財團控股,就是背后有資金鏈支持。 韓國不止是資本主義國家,還是一個地方小、人口少、發展超速的國家。所謂超速,就是其政府跟不上GDP增長率,這個國家從上開始,已經變的很混亂,最明顯的表象就是市場的亂局。翻看韓國TOP100的企業,幾乎都是依附于大集團的,幾家瓜分下來,子公司眾多,所有的小魚小蝦都被吃的連渣都不剩,更別提想要以一己之力上位。 新聞媒體想要活下來,最基本的東西是要有錢,房租、人員工資、器材設備,這些都要有錢。而在新聞報道上,如果發布了讓經紀公司不滿意的新聞,大公司可以直接壓制,就算明星本人的公司做不到,還可以讓母公司,和媒體的母公司商談,大家上面都有人,為了錢,也是你好我好大家好。至于小公司,讓其經營不善,乃至倒閉,都不是不可能。 一個當紅的明星出現緋聞,或者是對其形象造成損害的新聞,被影響最大的壓根不是這個明星,甚至不是他背后的粉絲,而是經紀公司成百上千萬的損失,這個損失誰都背不起,也不想背。這是韓國媒體不會,也不敢輕易報道惡性消息和緋聞的原因。 而還有一層原因,就不是那么能擺上臺面了。早年的經紀公司,所有的工作人員中,七成以上是混黑出身。這個身份代表的不止是對藝人的掌控力,也代表對媒體霸道。記者圈里有一份名單,會明確寫著哪些人不要惹,哪些人最好連靠近都不要。 2006年和2007年,大概是媒體反應過來了,還有明星八卦這個蛋糕可以搶,有些拿不到大公司資源,又想出人頭地的野路子,就試探著進這行,那兩年,被打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