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卷閱讀104
的高管過去,但是等到合適的時機我會把鴻盛轉到恒基名下,這件事我向王總請示過?!?/br>寧朝陽擺了擺手,說:“近期銀監會和稅務審計同時收到匿名信,舉報鴻盛做假賬偷稅漏稅,內部管理混亂,虧損嚴重,無力償還銀行的貸款,銀監會很重視這件事,這次峰會結束后就會著手審查鴻盛,你是大股東,必定會牽連其中?!?/br>陸行舟千算萬算把鴻盛算漏了,當初收購鴻盛主要原因是報車禍之仇,在鴻盛沒有轉到恒基名下以前,陸行舟暫時沒有考慮把它當重點發展,所以很少過問,沒想到在它這兒出問題了。陸行舟又想起剛剛走在房地產商會主席身邊的那個背影,卓逸航久違了。寧朝陽好意提點陸行舟,陸行舟卻一幅神游天外的模樣,好像完全沒把這個警告放在心上,頓時有點惱火,嚴詞厲色道:“陸行舟,你有沒有聽我說話?”陸行舟回過神來,躬身道:“寧老的話我會記在心上,感謝您對我的提點?!?/br>“你……哎,自己看著辦吧!”寧朝陽搖了搖頭,轉身離開。能幫的僅此而已,剩下的路要靠他自己去走,這孩子優秀是優秀,就是太年輕,不知道他能不能擺平這件事。寧朝陽走后,陸行舟在會議廳外的噴泉旁溜達了一圈,順便打了幾個電話,直到會議廳大門即將關閉才走進會場,在最后一排找了個角落位坐下。在離主席臺最近的坐席位上,放著陸行舟名牌的座位一直空著。論壇峰會正式啟動后,主辦機構致歡迎辭,按照慣例把各行巨頭挨個點名介紹了一番,來過兩次峰會的陸行舟不太喜歡這個無聊卻又不可或缺的一個環節,但這次不一樣,陸行舟坐在最后一排,看不見卓逸航坐在哪里的,需要這個環節來定位。當主辦方聲音洪亮的念道“歡迎卓越理想的董事長卓一航”時,陸行舟的目光一瞬聚集到第二排站起來穿一身黑西裝的人身上。一年不見,陸行舟對他的長相沒有什么印象,當他站起來那一刻,曾經和他打交道的記憶全部鮮活起來。初次見面時,他目空一切的傲慢樣子;給他下馬威后,他誠懇謙遜的樣子;收購案被擺一道后,他陰鷙不甘的樣子......主辦方將卓一航獲得的所有成就一一讀給大家聽,坐在陸行舟前排的幾個年輕人交頭接耳,大致內容是以卓一航為目標奮斗,成為人生贏家,陸行舟抽了抽嘴角,冷眼旁觀。古語有云:大丈夫行不更名坐不改姓。卓逸航這次高調現身論壇峰會,還特意把名字中的一個字改了,不是犯了事就是迷信哪個算命的話。一個常年龜縮在幕后cao縱局勢的人,突然出現在公眾視野中,放棄晟世財團的光環,冠以一個普通公司的董事頭銜,看來他詭計不少。主辦方進行了冗長的介紹后,論壇正式啟動,討論主題圍繞目前中國房地產已經進入存量時代,房地產開發經營模式迎來大變革,越來越多的開發商紛紛投奔“輕資產”路線,將資產管理輸出、品牌輸出納入企業戰略層面。同時伴隨貨幣政策收緊,傳統融資渠道獲得資金的難度增大,加上房地產市場調控的考驗,都加快了開發商轉而謀求資產證券化等新的融資手段。最了解這個主題的就是金融財團,一方面財團控制的資本巨大,另一方面財團控制的部門也日益增多,遍及傳統行業、重工業、輕工業、新興工業等......在座之中,卓逸航有資格第一個上臺解析形勢。在主持人的邀請下卓逸航健步走上臺,調整話筒期間,不經意地往放著陸行舟名牌的空位上瞥了一眼,短暫停留后收回目光,清了清嗓子,開始為廣大開發商和投資企業提供利用資產證券化手段盤活存量、拓寬融資渠道的思路。這是陸行舟第二次以聆聽者的身份聽卓逸航演講,第一次是他來恒基談合作,全程不離PPT,完全是照本宣科。這一年時間他改變很多,不僅發型變了,就連囂張縱橫的氣息都被沉穩干練所取代。他講話的語氣語速恰到好處,思路清晰,論點明確,全程脫離文字稿,真正在用腦說話。卓逸航在講到海外成功經驗的借鑒時,用國內某房地產集團做了反面教材,他雖然沒有明確那家公司的名字,但業內人士一聽就知道他說的是恒基地產。陸行舟臉上看不出什么情緒,心里已經問候過卓逸航的祖宗八輩兒。以為勞資沒在,就隨意詆毀恒基地產,卑鄙無恥之徒。卓逸航演講完,臺下聽眾有十分鐘提問時間,聽懂的人沒有問題,沒聽懂的人還在消化接收到的信息,一時間沒人站起來提問。見此情景,主持人準備上臺交接,突然,從會議廳的最后一排發出一道聲音:“卓董你好,我是恒基地產的陸行舟,就你以上的演講內容,我有幾點不明白的地方想請教?!?/br>卓逸航收資料的手一滯,詫異地抬頭望向會場的角落,那里站著一個讓他無法釋懷的男人。陸行舟一發聲,整個會議廳的人齊刷刷扭頭看向他,此刻他成了全場關注的焦點。由于距離原因,卓逸航和陸行舟都看不清對方面部的細微表情,卻不難猜測雙方心里都恨不得撕了對方。卓逸航像呆了的木雞一般沉默,陸行舟再次重復剛才的話:“卓董你好,我是恒基地產的陸行舟,就你剛才的演講內容,我有不明白的地方想請教?!?/br>卓逸航放下手里的資料,拿起話筒,向前走了一步,身體前傾作傾聽狀,對陸行舟說:“陸總也在啊,失禮了,你有什么不明白的地方盡管直說?!?/br>陸行舟點了點頭,說:“就卓董剛才所講,房地產資產證券化是未來的大趨勢,這點我十分認同,但在國家沒出臺相應政策之前,中國發展標準REITs存在各種各樣的困難和桎梏,如同五年前券商資管以及三年前ABS的情形一樣,想見彩虹必然要經歷風雨。我作為恒基地產人,可以明確告訴卓董,海外的成功案例我們已經深入研究過一年,恒基也在為將來房地產資產證券化做準備,可能是我們太低調,或者是卓董對恒基地產認識和調查不夠深,導致你的言論有偏頗之處,這點我表示遺憾?!?/br>陸行舟先把卓逸航批了一頓,扶正恒基的形象,接著繼續質疑卓逸航的話:“我不知道卓董是站在什么角度看待分析房地產資產證券化這個問題,從開發商的角度來看,資產證券化意味著在租賃住宅的建設端獲得融資優勢,而REITs將成為非常理想的退出渠道,使得開發商縮短現金回報周期,提高收益率水平,資金回籠快是每個開發商最愿意見到的事,恒基作為中國規模最大,最有勇于創新的地產集團,怎么會被卓董說成一個目光短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