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卷閱讀238
兒,其余兩個,讓陳敏自己看著辦。 這些話,是景青鸞出了銀子從陳敏的貼身丫鬟嘴里套出來的,聽得她毛骨悚然。 本來就是做的藥流,身子都還沒干凈,陳敏就敢與姑爺行房,還給姑爺用了合歡散! 景青鸞哀嘆一聲,她這位小姑子實在太蠢,放著好好的日子不過,偏要尋這么個極端的法子,到最后連命都給搭進去了。 雖是死得不大光彩,但姑爺家應盡的禮數還是盡到了,陳敏的后事cao辦得有模有樣,知道陳老夫人見不得陳敏的棺木,景青鸞不敢再多待下去,吊唁之后帶著二娘三娘并陳老夫人匆匆回了陳家。 * 景宇桓得了景瑟的妙法之后,想辦法去詔獄看了顧乾一回。 顧乾沒想到緊要關頭還是右相靠譜,心中感動之余,問他:“右相可有法子保住本宮的地位?” 景宇桓微微皺眉,猶疑片刻后,道:“殿下,老臣倒是有個法子,就是不知您愿不愿意?!?/br> 顧乾晦暗的雙眸中難得露出亮光,“你先說,什么法子?!?/br> 景宇桓學著景瑟的樣子道:“將功折罪?!?/br> 顧乾瞇了瞇眼,“結黨營私,私自販賣皇室御用馬,欺君罔上,這三條,無論哪一條都是重罪,這得什么樣的功才能折了這些罪?” “戰功!”景宇桓一口篤定。 顧乾修眸再度梭然瞇起,“右相的意思,是讓我領兵出征?” 景宇桓點點頭,“殿下不通武,屆時便可暗中請謀士和軍師,要想在漠北立下一功,憑著殿下的智慧,也絕非難事?!?/br> 顧乾陷入沉思。 景宇桓眉眼間露出幾分焦躁來,他如今完全摸不透顧乾的心思,就怕顧乾一個不同意導致太子最終真的被廢,到那時,他還能否做高高在上的右相可就難說了。 “右相,你實話告訴本宮,這個主意,是你自己想出來的嗎?”顧乾突然抬起頭,問得也莫名。 右相驚了一驚,當即鄭重點頭,“的確是老臣親自想出來的?!?/br> 顧乾眸中凝了狐疑色。 他隱隱覺得這個主意與景瑟那個女人有關。 顧乾被關在詔獄中的這幾日,獄卒們自是不敢對他如何,因而,顧乾不用處理政務,便有了更多發呆的空余時間。 然而令他困擾的是,每次一閉上眼睛,他腦海里就會浮現景瑟那張清冷淡漠的面容來。 雖然想到的都是她不近人情無端與他作對的不美好回憶,但他就是忍不住會去想,她越是對他冷漠疏遠,就越能激起他心底的征服欲。 再抬起頭,顧乾面色前所未有的堅定,“不管究竟是不是你自己想出來的,還是與那個人有關,這個條件,本宮接下了,但是,本宮有件事,還望右相務必幫我辦到?!?/br> 景宇桓趕緊躬身,“殿下請說?!?/br> 顧乾深深吸一口氣,慢慢道:“在我大勝歸來之前,你能否不要讓景大小姐與梵世子成婚?” 景宇桓怔愣住了,“殿下何出此言?” 顧乾眉心漸冷,“你只管答應便是了,問這么多作甚?” 景宇桓想了想,景瑟短期之內必然是無法與梵世子成婚的,于是他點頭道:“殿下放心,直到您歸來之前,景瑟絕不會嫁給梵世子?!?/br> 顧乾唇角勾起一抹冷笑,他就不信征服不了那個女人!待他大勝歸來,他就偏要請旨娶她做太子妃,他倒要看看,這個女人除了冷心絕情之外,究竟還有沒有不為人知的小女人一面。 * 征得了顧乾的同意,景宇桓第二日上朝時就提出了讓四皇子戴罪立功出征漠北的建議。 朝中一半太子黨站出來附議。 這次“太子被廢”事件發生得突然,大部分朝臣都還沒反應過來,自然無法接受。 因此,這兩日,不斷有大臣諫言收回廢太子的成命,太后和皇后也時不時會去乾清宮規勸。 泰和帝為此頭疼不已,今日忽聽右相提出讓太子戴罪立功的辦法,泰和帝眼前一亮,暗暗想著與其讓太子就這么被處置了,倒不如讓他去戰場上試試,若能一舉攻破侵犯邊境的韃靼人立下顯赫戰功,便是為皇室長了臉。那么,就讓他將功贖罪,到那時,必能服眾??扇羰菙×恕?/br> 想到這里,泰和帝老眼微瞇了一下,太子前十多年本就是個雙腿殘疾的廢人,如今突然帶兵出征,就算他最后在戰場上壯烈犧牲了,那也是為國捐軀,榮光無限,總比帶著一身罪名被世人詬病的好。 不過片刻,泰和帝心中就已經有了主意,面上卻不動聲色,他掃了眾臣一眼,見一半的大臣站出來附議了右相,又看向沒附議的那一派,問:“三皇子對右相的提議有何看法?” 顧北羽出列,道:“父皇,兒臣以為,太子之罪既能戴罪立功,那么副都御使一族的罪,也應當寬厚處理方才能服眾?!?/br> 右相眉頭一皺,道:“老臣不贊同三殿下的說法,太子與副都御使雖然都有罪,但一碼歸一碼,太子即將帶兵為國征戰將功折罪,而副都御使大錯已鑄,覆水難收,怎可與太子相提并論?” 顧北羽冷笑,說到底,自己這位舅父是鐵了心要幫太子了,轉目看向泰和帝,顧北羽道:“太子所犯之罪中既有‘結黨營私’這一條,且這所謂的‘黨’便是副都御使,那么,太子都能有機會將功贖罪,副都御使為何不能?” 泰和帝略略沉吟。 景宇桓自然不甘心副都御使就這么被赦免,他張口,準備再說些什么。 顧北羽卻先他一步開口,再次對著泰和帝道:“父皇,兒臣有個建議?!?/br> “有何建議?” “兒臣以為,副都御使之罪,不足以攤上闔族流放的重罰,若嚴格按照西秦律法來,頂多做降職處理。因此,兒臣建議貶左都御史為十三道之一的監察御史?!?/br> 三皇子一派的大臣立即站出來附議。 泰和帝陷入糾結。 無論是廢太子還是流放趙氏一族,都是早已放出了話的,雖然還沒來得及頒發圣旨,但天子一言勝九鼎,如今收回了廢太子的成命,若是一味執拗地流放副都御使,想必難以服眾。 收回思緒,泰和帝捋了捋胡須,道:“既然讓太子戴罪立功的提議上大半臣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