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卷閱讀245
開別的因素,不就是因為她聽話嘛? 既然陛下對定國長公主更好,那么她也自然要擺明自己的態度。至于說平陽是她的舊主?呵呵,這些年她仗著這個撈的好處也該夠了吧。再說了,當年她入宮之后一年無寵,怎么也不見得平陽助她一臂呢,若非……等到她生下據兒,被封皇后,倒是知道來討要好處了,晚了。 那位殿下擺明了不待見她的這個親姐,皇帝又是個拉偏架,偏心眼兒到沒眼看的,為了據兒好,她該怎么做,這一點,衛子夫早就想通了。 謹歡可不知道椒房殿里的明爭暗斗,她正教導劉據識字呢。 要說劉據這孩子,真是跟他爹媽都不咋像,哦,臉還是像的,不像都不是親生的了呀。 可是這性格嘛,也著實太過于溫吞水了一點。不過沒關系,扶蘇那樣的軟糯小白兔她都給掰成了鋼牙兔,再來一回,她保管能養出一只成功的黑心黑肺黑肚腸的小狐貍來。 正所謂萬丈高樓平地起,想要養出一只黑心狐貍,第一步,選好啟蒙讀物。 什么,都先閃一邊兒去,這是日后裝逼要學的,至于現在,最好的啟蒙讀物,必須是和??! 劉徹看到桌上攤著的書本,險些沒繃住臉上的表情,圓瞪著眼不解問道:“姐,這是你自己看的?” 謹歡嫌棄地瞥了劉徹一眼,“我看這玩意兒干啥??!” 平時娛樂就是看韓非手撕各家的是嬴政,又不是她。她要是想拿韓非找樂子,直接上去摸兩把小臉就好了嘛,還能順帶著看敢怒不敢言,氣得團團轉的李斯呢。 “那這是給據兒看得?”劉徹覺得他要瘋。 第179章 大漢長青 自從元光元年, 劉徹下詔征求治國方略, 董仲舒獻上,劉徹隨后采納了董仲舒所提出的“罷黜百家, 獨尊儒術”的方案,君權,神權,父權, 夫權被進一步強化,而這同時也意味著, 女性的權利進一步的被弱化和縮小。 “諸不在六藝之科、孔子之術者,皆絕其道, 勿使并進,陛下,這到底是為了這大漢江山好呢, 還是為了儒家好呢, 又或者說, 這是為了他董仲舒好?”謹歡嘴角含笑, 輕飄飄問道。 劉徹心下一凜,扯了扯嘴角道:“阿姐既然問出這話, 心中應該也明白才是?!?/br> 是,這個辦法, 固然使得董仲舒揚名天下,受盡了儒生愛戴,但是最終的受益者, 仍舊是皇帝,仍舊是漢室。 經歷了文景兩朝的休養生息,無為而治已經不再適合現在的形勢。在這樣的情況下,董仲舒提出的方案,最大程度上保障了君權,既順應了政治思想的發展形勢,又固化了思想文化領域的發展,就目前的形勢來說,是絕對的利大于弊的。 當然了,明面上采用了董仲舒的提案,并不代表劉徹本人會尊崇儒家。 一本流傳千古,直到清朝,依舊是皇子們的重要啟蒙書。由此就可以知道,對于皇族來說,儒家只是他們披著的一層外衣,而內里,他們遵循的依舊是法家。劉徹也是如此。 就像現在,謹歡拿給劉據啟蒙,劉徹完全不覺得有問題,他瘋狂的點只是在于,這么大點的豆丁,他聽得懂嗎?阿姐,揠苗助長也不是這么拔的呀,他連字都尚且還不識得,又怎么能解其中真味呢。 謹歡點頭:“誠然,如陛下所言,就現在的形勢而言,儒家的確是上上之選,可是陛下有沒有想過,百年之后呢,千載之后呢?若是大漢得天之幸,遠超周朝,得以綿延千年,到那時,這儒家,還適用嗎?” 從某種程度上來說,自然還是適用的。但是這樣的適用,卻是以扼殺了其他思想的可能性為代價,以扼殺了其他人的自由為代價。這些人,死守著三綱五常,死咬著三從四德,努力排除異己,直到百家消亡凋敝,唯剩儒家獨尊。 “自高祖冊封孔騰為奉祀君,如今陛下又獨尊儒術,我在趕路的時候聽聞,孔家,已然成了天下間文人的圣地,若是長此以往,則朝廷皆是孔圣弟子,何來天子門生?”不管是大清還是大秦,儒家的影響都沒那么大,尤其是在大秦的時候,百家爭鳴,便是儒家勢大,政事之上亦有法家抗衡,再有兵家掌兵事,墨家司百工,農事知農事等等等等,各得其所,相互之間既有合作,也有制衡。這在謹歡看來,才是一個比較理想的狀態?!案骷覡庿Q,則權集于君,與這獨尊儒術相比,應該也差不到哪里去吧?!?/br> 要謹歡自己說,她其實沒那么明白,只是一直以來嬴政都是這么做的罷了。她司空見慣,此時自然張口就來。 劉徹被她這番話所震,但是真正關鍵的四個字,卻還是“天子門生”。 “阿姐,你說天子門生,為何意?” 當皇帝的,一般都對這些詞比較敏感,哪怕謹歡就是一帶而過,劉徹依然抓取到了他所認為最重要的信息。 謹歡默默笑了笑,“自然就是陛下的門生啦?!彼焐险f得輕巧,心里實則已經哀嚎起來了。 要是皇帝真的信了她的邪,跳過九品中正直接玩科舉,那,那——那也不是不可以嘛,就是現在還沒啥實行的條件罷了。 要說現在的選官制度吧,仨字,“察舉制”。啥意思呢,就是地方上推薦人才,然后這人才到中央來考個試,覺得你可以了,那就行,給你個官兒當去吧。但是這個制度之下,考試什么的,只是個輔助功能,真正重要的,還是這個“舉”,說白了,就是得刷到好名聲,找到人推薦你,有人推薦了,那基本也就成功一大半了。 只是這樣的制度要是真格兒論起來,其實是很荒謬的。并不能因為一個人的品行好,孝順父母,就能斷定他一定能成為一個好官吧,要真是這樣,那這世界上的好官兒可真不少。品行和能力,這根本就是兩碼子的事兒。 然而現在的大背景就是這樣,要不然當初劉徹干嘛對著天下人下詔求賢問策,盡管謹歡認為這么招回來的董仲舒就是個麻煩,但是不可否認,這廝還是有本事的。 只可惜,公主殿下不喜歡??! 甭管你有天大的本事,姑奶奶就是看你不順眼,愛咋咋地吧! “我前些年因緣際會倒是搜羅了不少好東西,前兩天剛剛整理好,若是陛下有興趣,不妨看看?”謹歡刻意岔開了話題。 科舉制是一件長時間的拉鋸戰,甚至于當年隋朝的滅亡,跟這個也不無關系。大興科舉,影響到的必然是世家大族的利益,原本他們碗里的rou被皇帝分給寒門子弟了,他們能忍,那肯定得翻桌子啊。 雖說現在沒啥能夠抗衡的大士族,畢竟南北世家,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