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卷閱讀143
的奇兵,奇到現在我也沒能領著他們出現,白帶了??!”謹歡寶寶覺得自己很委屈,有點想發小脾氣。 王賁僵著臉問道:“公主為何執意要讓騎兵上戰場呢?” 在王賁看來,這次伐魏之事如此順暢,簡直就可以說是天佑大秦。而公主殿下又對魏國的地形了如指掌,故而他們排兵布陣的時候也是越發得心應手。 他們這里順利,再加上魏國那邊本就一團亂七八糟,兩相抵消只好,他們這一路可以說是勢如破竹,只待再下一城,便可直抵大梁城下。 這次的出征,可以說是王賁這短短十幾年的戰場人生中最簡答的一次,絲毫沒有要消滅一個國家的緊張感,輕松得很。既然都已經如此輕松了,那么原本就作為奇兵出現的“騎兵”,自然就更沒有了上戰場的需要。 所謂奇兵,當是出其不意,攻其不備?,F在各國都不知道公主訓練出了這么一只軍隊,現在以待后用,等著下一次戰爭之后讓他們上場橫掃敵軍,那效果豈不是更好嗎? 王賁說出了自己的疑問,謹歡也跟哼唧了兩聲。 嘛啊,怎么說呢,謹歡不是非要帶著騎兵上去溜達一圈,而且有種“來都來了”的錯覺。 這來都來了,都不上去好好秀一把,這不是純粹浪費嘛!只可惜因為其他將士們都非常給力,故而騎兵們迄今為止還真的就沒有機會上去浪催一把,只能默默留在軍營起,當一個白吃白喝白拿餉的 王賁:“……” 他還能說什么! 他什么都不想說! 與此同時,在王翦一封又一封勝利的奏報傳回咸陽之后,一直翹首以盼的眾人,也都如謹歡和嬴政所愿地炸了。 公主許久不曾在學宮或者是咸陽城內出現,關于這一點,好奇的人也有不少,畢竟謹歡就是學宮一道最靚麗的風景線啊。這陡不然的風景線沒了的,大家埋頭鉆研,好好學習的動力也少了不少啊。 有好奇的,自然也就有打聽內情的,只是嬴政把這件事捂得死緊,眾人一直都沒能打聽出個詳細情由來。 而現在,他們全都知道了,此次隨王翦出征的那個幾乎沒聽過姓名的“趙晉”是誰。 公主,謹歡。 第107章 大秦長壽 朝堂之上頓時就如同被人扔了一堆火藥似的,徹底地炸開了。 這其中,作為早就知道內情的嬴政的心腹和朝野皆知的公主的寵臣,李斯和甘羅完美地表演出了一個驚訝至極的表情,表示這件事他們也被瞞得很苦啊,在這之前他們根本就什么都不知道好不好! 眾人:“呵呵,你們繼續??!看我們信不信!” 兩人攤開雙手,無所謂咯,愛信不信嘛,反正我不知道,就別來問我了。 “大王,公主以假名出征,此舉未免過于荒唐!”哪兒都少不了這些個老古董,秦國自然也不例外。 嬴政冷哼了一聲,“哦,既是如此,那么愛卿倒是不妨告訴寡人,此事哪里荒唐了?” “這……”率先開口之人囁嚅了半晌,才又接著說道:“將帥者,除開武藝過人之外,兵法亦需嫻熟,公主她并不善于此道,貿然領兵,屆時若是中了圈套,又或者貽誤了軍機,豈不是悔之晚矣嗎?” 其實這老頭原本張嘴就想說“女子領兵從未有之的,只是還沒張嘴就想起了婦好,這才又換了另一個理由,拿謹歡沒有經驗這一條說事。 “既如此,李信,你來說說公主的謀略如何?”嬴政直接點名道。 李信在旁邊聽這些個酸腐文人詆毀謹歡早就要憋不住了! 開什么狗屁玩笑,居然懷疑公主殿下的領兵水準?你,你你,你你你,不是我說,這會兒站著的,跟公主比起來,全是垃圾!李信沒有將這話直接說出口,但是他合理地運用了一下自己的眼神,無差別掃射,完美地表達出了對在場所有文官的鄙夷,沒錯,就是所有文官,連帶著李斯和甘羅都沒有落下。 李斯、甘羅:寶寶好委屈,寶寶心里苦!他們明明就超級相信公主殿下的啊,為什么要說他們蠢! 李信一臉漠然:哦,沒什么特殊原因,就是看著你們那張聰明臉不爽。 “公主殿下不僅嫻熟弓馬,胸中丘壑,我等更是萬萬不及,什么兵法嫻熟之類的,更是廢話一堆,公主殿下天生便擅長于排兵布陣,行事猶如羚羊掛角,無跡可尋,臣與王將軍都一致認為,若是武安君尚在,約莫可以與公主一戰,臣等卻是遠遠不及的?!?/br> 李信這一襲話,不僅大大地抬高了謹歡,更是拿自己和王翦做梯子,幫著把謹歡給架了上去。當然啦,要說跟白起相比較的話,謹歡是遠遠不及的,廢話,殺神白起難道是白叫的嘛。 實際上就算讓她真跟王翦李信拼謀略,她也沒那個腦子。謹歡真正擅長的,是在對敵之時的隨機應變,其種種機靈百變,奇妙計謀,以及遠見卓識,這才是李信王翦他們對謹歡心悅誠服的原因。 明明知道公主殿下似乎對兵法什么的一竅不通,但是真正讓她領軍的時候,她就是無敵的,這是眾人一致的想法。 為什么會這樣呢? 很簡單,耳濡目染形成的。 要說黃易對寇仲這個親兒子當真是沒話說的,金手指簡直要開到天上去,當年一路征戰的時候,謹歡雖然大部分時間都留守在揚州的大本營里,可是每日一封的戰報和各種詳細的軍情都會到她的手上,包括寇仲的種種應對之策。 而后她又悄摸地去“摸”來了,私下里給了華箏。大概華箏真的是鐵木真的兒女中最為肖似他的那一個,沒有,華箏已是萬夫難擋,而有了之后,更是如虎添翼。 謹歡自己不打仗,可是她看著華箏打仗。 和聰明人在一起的好處是非常明顯的,就是哪怕你不知道為什么要這么做,但是天長日久的,遇到了事情,你下意識就會知道該怎么做。 謹歡就是這種“知其然,而不知其所以然”的狀態。她能面對各種情況而隨機應變,但是讓她具體說說為什么要這么做的話,她又很容易卡殼。幸而如今有公主這個人設的高冷度加成,只要她不想說,并且擺出一副“你們這群蠢貨”的嫌棄臉,也就沒人敢追著她問緣由了,當年遠征噶爾丹的時候,謹歡就是這么做的。 要說李信都解釋成這樣了吧,但是然并卵,文官們大約半數成天就看謹歡不順眼的還是表示,反正我們也沒上戰場,隨你們怎么說咯,難道還讓我們去驗證嘛? “父王,我觀各位大人似有不信之意,所謂眼見為實,耳聽為虛,不若安排一批人借此機會上了前線如何?反正等到大梁城破,魏國國土盡入我秦國地圖之后,還是要派人去處理相關事務,倒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