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卷閱讀93
舊情收留了她,只怕這韓氏早就因為無依無靠病死了?!?/br> 聽完胤禳的回話,謹歡用手指敲了敲桌面,“老三,去找老五,告訴他,日報第一期的故事有了?!?/br> 第70章 大清藥丸 像謹歡這種天下無雙的懶貨,之前胤祉來問她報紙的名字到底定什么的時候,她直接復制剪裁粘貼了一下,報道時政要聞的叫,報道民生百態的就叫,胤祉覺得挺好,系統差點沒跳腳。 系統:“宿主,你這是抄襲,抄襲啊你知道嗎?” 謹歡漠然回道:“哦?!?/br> 系統:“你知道了你還做?” “咳咳,我來給你科普一下啊,所謂抄襲呢,根據度娘的解釋,抄襲呢,是指竊取或修改他人的作品當作自己的,在相同的使用方式下,完全或者部分完全照抄他人作品或在一定程度上改變其形式或內容的行為,你說我抄襲,請問被我抄的主體現在在哪兒?”開玩笑,當年她跟人家撕這些的時候系統還不知道在哪兒貓著呢,真是老虎不發威,你當我是HelloKitty??! 系統沉默了好一會兒才百味交陳說道:“宿主,你真的變聰明了?!?/br> 謹歡:“呵呵?!?/br> 反正現在這兩份報紙連影子還沒有呢,讓她這個假冒偽劣的先人暫時借用一下怎么了,這可是為國為民的大好事呢。 本身日報的定位就比較輕松愉悅,除開各種緋聞八卦,就是志異故事小廣告這一類的東西,謹歡還特別假公濟私地給自家女學打起了廣告,今年秋季又要招收新生了哦,上一年畢業的學生現在多么出色之類巴拉巴拉的,看得就讓人恨不得現在就領著自家孩子去報名才好呢。 翰林院里不是沒人對這么報紙提出過異議,但是提出異議的全都被五貝勒給踢到那一組了。姑姑可是說了,現在辦報的這些人將來會發展成一個編輯部,這些人就是最初始的工作人員,要知道三年一次春闈,期間還會有加開的恩科,每次都要錄取至少一百多號人,不外放的就全都堆積在了這翰林院里。 雖說有個“非翰林不入內閣”的不成文的說法,但是翰林院里有多少人,內閣又有幾個人?就算是三鼎甲,賦閑在這翰林院中的也不少,現在有個讓這些人施展的地方,居然還唧唧歪歪,去干沒錢賺的吧你。 對的,沒錢賺的。 偏向時政,每五日印刷一次,到時候會讓學校的學生們輪流出來為不識字的百姓們誦讀講解。年輕點的學生們都有些好為人師的小毛病,百姓們又都推崇讀書人,想來多得是人愿意來做這個事情,反正風聲一放出去,各地的學校就積極開始組織排班表了。又因為這是有政治性質的,所以所有的都是免費發放,印刷耗費的錢財全都出自國庫。 國庫現在豐盈了吧,可是戶部尚書還是個鐵公雞,誰來要錢都想啄兩口,要不是胤禛在戶部憑借一張冰山臉打下了“江山”,這筆款子也沒法這么迅速地到賬。不過現在不論是制紙還是印刷,都有機器幫忙,速度比起從前來快了不知多少,多費一些錢財而已,國庫里掃掃地縫子就有了。 但是不一樣啊,單看名字就知道,謹歡是想把這一類的報紙做成連鎖的,比如說又或者之類的,隨便嘛,哪個地方的有眼光,上報了朝廷之后就做唄。 是花錢的,也很便宜,一文錢一份,這個價格不是謹歡定的,畢竟她對物價實在沒什么敏感度,從來吃喝不要錢的人,手里積蓄更豐厚,在錢財上,實在不能對謹歡有什么要求。這個價格是胤禛定的。 一開始還有人在背后唧唧歪歪呢,要么說胤禛神經病,一文錢,干脆不要錢好了。要么說胤禛假正經,一文錢能干什么,至少要五文錢啊??墒钦l讓胤禛是掌握著戶部的男人呢,他說一文錢,那么就是一文錢。 當然了,主要的盈利也不是在這一文錢上,盈利的大頭自然還是廣告。餓死膽小的,撐死膽大的,只要這發售了,自然有那心明眼亮的能看到這廣告的好處,到時候還怕沒人捧著銀子上門來嘛。 而這些廣告費,除了用以支付的開支之外,剩下有一部分會被挪作編輯人員的潤筆費,也就是說,翰林院中現在參與了編纂的人都會有銀子可拿。 三年清知府,十萬雪花銀??墒浅扇绽飷炘诤擦衷豪锏目蓱z蛋們有什么額外收入呢,窮翰林,窮翰林,這個外號可不是白來的。日報雖不如消息忙碌,趕著官員們休沐的時候一旬出一次報,次數乍一看不多,可是積攢起來,一年便是三十六次,三十六次的潤筆費,加起來絕對是一筆很可觀的收入了。 在剔除了那些不穩定分子之后,胤祉將這個消息隱晦地透露給了兢兢業業負責著日報的這群人,一時間,負責日報的眾人越發的勤勉了起來。 銀子,銀子,白花花的銀子! 他們一定要努力,還要更加努力,讓日報賣得更好,讓五貝勒,讓長公主,讓萬歲爺看到他們的本事和才華,也為了更多的銀,哦,不對,潤筆費,潤筆費。 日報這邊雞血打得太足,消息那邊因為事情重要還在慢慢磨蹭,在上報了之后,胤祉決定先發行日報。 于是乎,這一日,京城多了個新鮮玩意兒,育嬰堂的孩子們斜跨著一個布包,滿京城的吆喝,“日報日報,京城日報,家事國事天下事,事事皆有,看日報啦,一文錢一份,看日報啦……” 一文錢一份,多便宜呢,還是有字的紙,當下就有略微識字的人攔住了報童,掏出一文錢來買了一份日報,開始起來。 報童們販賣的還只是小頭,真正的大頭是朝廷官員們的訂購,他們的報紙自有專門負責的人送到門子那里。除此之外,就是各家酒館茶館里,今天說書人沒有說書,而是在面前鋪了一張報紙,向堂下客人簡單介紹了一下這報紙的來歷,倒是沒說是翰林院編的,只假托說一句“有識之士”,而后就開始讀起報來。 世人皆敬仰讀書人,不管是誰辦的,既然是有文化的,他們的聲氣也就低了,這時候便仔細研讀又或者是側耳傾聽起來。 謹歡一開始生出辦報紙的想法就是為了在這個沒有互聯網的時代換個方式搞臭高啟思的名聲,故而今日日報上最顯眼同時也占了最大的篇幅的就是高啟思的故事,為著這個,謹歡還特別委屈的把女學的廣告給挪到后面去了呢。 “話說某年某月某日,朝中有一位高姓大臣,出身江南,現居……” 這一天,全京城的茶樓酒館都在講某一位高姓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