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卷閱讀430
笑起來了,說來小貓子以前可能是因為生活太窮苦的原因,日子好過了,就頓頓離不得rou,不知不覺的就養成這樣了。等他明白不能這樣下去時,已經減不下來了。再加上家里也吃得起rou,吃就吃吧,反正吃的好,還更加有力氣干活呢。 小貓子不好意思的摸了摸自己的肚子,說:“寧夫人,其實我現在已經不敢再吃大rou了??墒沁@養肥的rou,卻再也消不下去了?!?/br> 眾人被他這話說的更是笑得東倒西歪起來,就連寧二都忍不住笑道:“你多動動,要象以前那樣干那么多活,你怎么會胖成這樣,太胖對身體不好呢?!?/br> “說的對。多下地去干些活,沒日沒夜的干,保管你瘦下來?!北娙硕计鸷?。 小貓子卻說:“我哪天沒下地哦?我干的活兒也不少了?!边@可是大實話,他雖然吃的多,養的肥,但干的活也不少,不然如何保證健康啊。 姜大牛也笑著給他作證,說:“是真的,他現在力氣可大了,挑著一二百斤的擔子也健步如飛了?!?/br> 這兩人關系很好,經常一起干活的,說來也是有趣,姜大牛與小貓子居然也了好朋友。 “看來你這是發胖體質?!背蠊靡残Φ?。 這兩人現在可是姜吳村有名的富戶了,小貓子靠自己聰明的頭腦與一大家子勞動力致富的?!‘斈瓿蠊镁秃芸春盟?,他也沒有辜負丑姑的教導。 當年寧二和丑姑離開后,她靠著自己在丑姑與寧二身邊學到的本領與知識,七七八八的不知道搗鼓了多少小生意出來,再加上又跟著寧二識了不少字,在外面行走別人也越發不敢小瞧他。一來二去的,幾年下來,他們家倒是最先富裕起來的了。 因此,小貓子都快成了附近的傳奇人物。他家現在不僅蓋了幾間大磚瓦屋,兄弟們都各家擁有不少良田,日子過的可好呢。而小貓子自己的兒子也全部在讀書,其中他的長子十三歲,正在縣里讀書,非常聰明有前途。 他就指著這個兒子能高中,改換門庭呢。所以,他自己一刻也不敢放松,家里外里的活都親力親為著,為的就是給兒子們掙出一條更好的路來。 至于姜大牛,一來他本身也是個聰明人,二來有姜春花的幫襯,他日子就過得更好了。只是姜家人丁沒小貓子家旺。 小貓子有三兒二女,姜大牛卻只有二子一女。他的長子就是唯一一個已經是秀才了,一直在縣里讀書,準備一直考下去的年輕人。這個叫姜興家的年輕人,也算是姜吳村與寧家村眼下最重要的人呢。 要說到感激,姜大牛是打心底里感激丑姑的。要不是丑姑,他家還是當年那個為了吃飽飯而在拼命的窮苦人家,他的兒子別說讀書,只怕和他少年時一樣,連飯都吃不飽呢。這些年來,姜春花打發人送來的東西,說白了大半都是丑姑和寧二給的。 所以,他真誠的說:“這么多年了,我終于能親口對你們道一聲謝了?!薄 爸x什么謝啊,好日子也都是你們奮斗來的?!睂幎Φ??! 耙x的,別說他了,咱們兩條村的人都打心底里感謝你們?!眱蓷l村的村長異口同聲的說。 姜吳村其他的人,日子也都過得很不錯。小貓子富了也沒忘記鄉鄰,姜大牛也一樣。 所以,姜吳村也好,寧家村也好,各家各戶的關系都處得很好。大家的經濟條件好了,也就沒人再盯著那三瓜兩棗的鬧。所以,不止兩條村子的日子紅火,連帶著把整片地方都帶得富裕起來了。 現在這里已經不再是以前有名的窮鄉僻壤了。 寧二和丑姑進村,還一路問了幾次路,才找到的呢。因為整個地方都大變樣了。原先那彎彎曲曲的小路全部大修過,路兩邊又添了不少田,也添了不少莊戶人家,有些路口還有了茶水鋪子。路上來往的行人,客商也多了起來。 這一切都與他們記憶中的完全不相同了。兩人雖然早就知道他們曾經的老家現在已經很富裕了,但真正見識到,還是大吃了一驚。 聽著各人說著自己家有多少田,一年又能賣掉多少七里八拉的東西,丑姑和寧二隨便一算就知道,這些鄉民們,一年的收入多的都有幾十上百兩銀子了。難怪人人臉色都沒有菜色了,個個養的紅光滿面。 當年他們倆人曾經帶領大家干過的一些事情,大家都很好的沿續下來了,并且還發揚光大了呢。比如金針菜,比如小魚干等等。 而那些野桔子更是成了家家戶戶生錢的一項營生,家家戶戶后來都種了不少桔子,時間一長,就有人摸索出了一些比較好的種植辦法,那桔子就不再象野生的那么小了,長的大了口感也更好了。當然就更值錢了。 所以,家家戶戶都有一塊桔園了,每年光靠這一項就能掙不少。 說到這里,丑姑就想起了自己家后園的那些桔子樹,只恨不得立馬就去瞧瞧。 小貓子說:“都給你們收拾的好好的呢。大家也是從你家那些桔子樹受到的啟法。你們家的桔子樹每年都結不少果子呢。賣的錢,都留下來給村里了,這個學堂雖然蓋在寧家村的位置上,其實我們姜吳村也是出了銀子的,就是從你家的收入中拿出來的?!?/br> 原來,丑姑他們走后,菜園里的桔子樹日漸長大,過了幾年就開始開花結果了,大家都是看著它們從小樹苗長大的。自然就有樣學樣,都試著種了起來。 “咱們這個學堂,不止收兩條村的孩子,外村的孩子也一樣收,就是那很窮的,只要孩子肯學肯上進,學堂都不束脩的。這些費用也就是從你們兩家的收入中拿出來的。算來這個學堂都是你們捐助的呢?!睂幖掖宓拇彘L連忙說。 而且兩條村的人因為寧二這個后臺,要干什么事還是很方便的??梢哉f,沒有寧二這個當朝大員,寧家村也好姜吳村也好,就算富裕起來了,也不知道得生多少閑氣呢。寧二雖然沒有要本地官員特別關照大家,但這些官員,哪個不要給寧二幾份面子,有什么事情,早早就處理妥當了。完全都不用知會寧二一聲的。 當年,寧家和吳家人走后,還是給村里留下了一些東西,從小到多,一年復一年這個收入都存著,積的多了,就能干些大事了,所以就蓋起了這個學堂。 “學堂好好辦下去,以后村子里再考出去幾個孩子,咱們這里也可以叫種耕讀傳家了,慢慢的經營起來,幾代之后,指不定就成了高門大姓呢?!睂幎苁琴澩墓膭畲蠹?。 這話說的眾人都激動起來了,一時間議論紛紛,好不熱鬧。 直到有人來說:“村長,飯菜已經弄好了。是要擺到寧老爺家里來嗎?” “弄的多吧?”村長問。 “多,多的很呢,好幾個婆娘一起弄的,大鍋大灶的,雞鴨魚rou都燉了不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