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卷閱讀670
有毛巾作坊,聽說在那里的小娘子都生活得很好,不僅掙到了錢,還學得了手藝,那作坊里面甚至還有女先生教人認字練武,做得好的還能升管事。這名少女無論如何也想不到,那羅氏的羊絨作坊毛巾作坊里的管事,竟然也會有來到她們這片臭名昭著的難民區來招工的時候,然而她那大伯顯然是不打算放她走的……過了一會兒,不知怎的,竟見有人抱著布料馱著糧食回來了,甚至還有一些人膽子大,直接就把一串串銅錢提在手上,也不怕有人搶。她那大伯見了,連忙上前去問,這少女也是一邊干活一邊數著耳朵聽,大約聽懂了這些錢糧并不是賣人得來,而是預支工錢得來的。過不多時,大伯便也帶著她去了街頭,這邊排著好幾個隊伍,好幾名羅氏羊絨作坊和毛巾作坊的管事,在前面看人收人,看中了就把人收下,也可預支一些工錢。預支的標準是一個月五十文,一年便是六百文,最多可以預支五年,也就是三貫錢。這個價錢別說是雇工,就算是買人也夠了。但她們這里有一條規矩,就是但凡預支了工錢的,在這些女子們進了作坊以后,便不能去看望,預支了幾年的工錢,就有幾年時間不能看望。如此雇工,在難民們看來,與買人似也沒有太大區別,畢竟那可是羅家的產業,聽聞他們羅家人在這片地方上很有勢力,與那安西都護郭孝恪都有很深的交情。一說起郭孝恪這個人,難民們都是很害怕的,即便幾年以后工期滿了,這羅氏的作坊放不放人,那還不是她們那邊說了算,又有幾個人膽敢上門去尋麻煩,就連那瓜州刺史常樂縣令,可也都是他們的人。不過也有傳言說,他們羅家的人還有一條規矩,那就是只雇工,不買人,就連家里粗使的下人都是雇傭,從來不買。這樣的規矩在許多人看來著實很怪異,不過管他呢,三貫錢在他們這個難民區里面,已經算是難得的好價錢了,先前那些人販子給出的價錢,往往都不足三貫,而且去處又是極好的去處,將她們送去那里,也算是很對得起這些女孩兒。越來越多的人得到消息,匆匆往街頭這邊趕來,那幾條隊伍也是越排越長。待輪到這名少女的時候,負責她所在的這個隊伍的是一個衣著齊整神情嚴肅的女子,約莫不到三十的模樣,身上卻很有一些威嚴氣場。她在一個翻譯的幫助下,問了這名少女與她的大伯幾個問題。那翻譯亦是衣著齊整手臉干凈,頭發也梳得整整齊齊,顯然不是他們這個難民區里的人,卻會說他們的語言,瞅著像是個讀書人的模樣。“……把手伸出來與我看看?!蹦┝?,那名管事又道。負責翻譯的年輕男子將管事的意思傳達給她,又給了她一個和煦的微笑,那微笑卻令她羞慚地低下頭去,這樣的男子,著實不是她應該多看的。少女伸出自己的雙手,那是一雙不大不小,布滿了傷口和老繭的手掌,手指關節處還有一些紅腫,明顯就是過度cao勞所致。那名管事看過了這雙手,又抬眼看了看這個少女的面龐,只這一眼便壞了事。少女的大伯這一路走來,甚場面沒見過,人精一般,看眼前這番情景,這名管事分明是對自己的侄女動了惻隱之心。于是他便獅子大開口,說是五年工錢不夠,他要預支十年的工錢。少女聽聞了這個話,慌忙驚恐地抬起頭來,果不其然,在那名管事面上看到了不喜的神色,并且明言拒絕,說是作坊里的規矩,不能因她一人而破例。就這樣,少女被他大伯拉扯著推搡著,又出了人群,她頻頻回頭去看,大伯卻叫她趕緊回去干活,他們要趕在天黑前把那一批貨交上去。走在骯臟的黃泥街道上,背后是喧囂的人群,是希望,前面只有一個破爛的窩棚,一堆永遠也干不完的活等著她,一起在那里等著她的,還有每日每日的饑餓和提心吊膽。這是第一次,這個少女想到了死亡,從前就算再怎么痛苦煎熬,她也沒有想過死。然而就在剛才,一個巨大的希望擺在她的面前,而她大伯卻當著她的面,毫不留情地將這個希望捏碎了,讓她的人生重新又回到了地獄里。巨大的失望讓她無法承受。既然去不成那里,那她干脆就去死吧,讓她大伯一粒糧食一片布料也撈不到。就讓他一無所有!除了一具破爛的尸體!少女依舊坐在街邊干活,她大伯罵罵咧咧說了些什么,但她絲毫也沒有聽進去。天色漸漸暗下來,街頭那邊的人也越來越少,隱約可以看到他們那些人正在收拾東西,似乎馬上就要走了。過了一會兒,她看到剛才與自己說過話的那名管事朝這邊走了過來,那個翻譯也跟在她身邊。一直注意著他們那邊動靜的少女見到了這一幕,從地上站了起來,直直地站在那里,看著他們。管事娘子看了她一眼,然后依舊和她大伯說話,那名負責翻譯的男子也盡心地將她的意思傳達給他二人。“……最多只能預支五年的工錢,這是作坊里的規矩?!彼f。“我看你侄女實在很想去我們作坊,她看起來也確實是個能干活的?!?/br>“所以我決定私人借給你們三貫錢,就當她預支了十年的工錢?!?/br>“……”當少女被這名管事牽著手,離開她身后的窩棚和她大伯的時候,她一次也沒有回頭去看,只是緊緊抓住這名管事的手掌,讓她帶著自己,一步一步離開這個地方。這是一只極仁慈又有力的手,將弱小又無力的她拉出了泥潭,讓她重新踩在堅實的土地上,心中再次燃起希望。后來,她從別人口中得知,這名管事名叫彭二,不僅是毛巾作坊的大管事,還是羊絨作坊的幾名主要管事之一。還有傳言說,這彭管事從前也曾被人販子拉到街上當街叫賣,當時救她的那個人,便是這個羅家的當家人,羅用,羅三郎。第447章隴西與江南除了那彭二的身份,還有這一次隨行的幾名翻譯,也是有些說道。這些翻譯皆是常樂書院的學子,卻不是最早那一批,而是唐儉后來在當地招收而來。這些人有出身高一點的,也有平民子弟,所學亦是不同,有些人要學得精進,要學文韜武略,所圖乃是出仕,另有一些人,則只學番話,學得一門外語,在這商道之上與人做翻譯,收入便很不錯。早前他們這個書院原本是靠常樂縣公府養活,唐儉每回都找羅用要錢,也不覺得有什么虧心,畢竟當初這個學院的成立,也有羅用的一份。后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