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卷閱讀577
過常樂縣的時候,羅用偷偷往一輛運糧草的木車上塞了一把南瓜種子,后來這些種子落在高昌城外,生根發芽,結出南瓜,時人稱之為金瓜。這金瓜在大唐的土地上種植繁衍了兩三年,直到今年秋天,羅用他們才終于可以敞開了吃。這金瓜的口感甜而軟糯,很受當地百姓喜愛,市面上常有農人擔了金瓜進城來賣,價錢約莫是冬瓜的兩倍。在金瓜出現以前,時人常吃的蔬菜,除了一些葉子菜,就是一些瓠瓜胡瓜絲瓜冬瓜蘆菔之類,那瓠瓜便是葫蘆,胡瓜便是黃瓜,蘆菔便是蘿卜,都是一些滋味寡淡不填肚子的。在這種大環境下,突然出現一種又甜又糯口味濃郁的金瓜,自然很受喜愛。現如今在高昌敦煌常樂晉昌這一帶,金瓜都已經比較普及了,長安百姓亦有種植,別的地方相對就比較少。早幾年,被羅用隨手藏在長安城東市某公廁的一塑料袋玉米種子,倒是得到了很好的推廣。現如今天南海北的許多百姓都種玉米,羅用現在每天也要吃掉不少玉米面,主要就是玉米餅和玉米糊糊,他們這里這兩年玉米的價錢要比粟米低些。“縣令,這紅薯藤要作何處置?”吃罷飯,一名雜役問羅用。“先搬去柴房,我另有用處?!绷_用回道。其實這些紅薯藤也可以用來直接扦插種植新的紅薯,只是季節不對,眼瞅著就要入冬了,紅薯這種作物耐熱喜陽,這時候已經很難種得活了。后世好像也有一種將前一年的紅薯藤儲存起來,來年開春扦插種植的技術,但羅用對這種技術了解不多。紅薯的推廣種植甚為著緊,若是不想像金瓜那般,讓當地百姓在整整三年以后才能吃上這個物什,就要下大力氣去推動推廣。羅用打算將這些紅薯藤先收到空間里,待到來年開春再找機會拿出來。“你去坊間看看,這兩日誰家若是收了紅薯的,便把紅薯藤收回來,便說是我要的?!绷_用想了想,又對那名雜役言道。“喏?!彪s役垂手躬身道。“也不白拿,從庫房里取些熏rou,用熏rou與他們換來?!?/br>眼下這時節rou價很貴,熏rou在這時候也算是好東西了,尤其他們縣里的作坊做出來的熏rou,滋味甚佳。“與每保長一條熏rou?”那雜役確認道。“兩條吧?!绷_用說道:“你與他們說,眼下正是收稅的時候,公府吏員忙碌,一時抽不出人手,便先讓他們把收來的紅薯放在廊下略微晾曬,收在屋中陰涼處,待過些時日,我再令人去教他們儲存之法?!?/br>“喏?!?/br>這名雜役得了羅用的吩咐,這便到庫房領取熏rou去了。若在平時,這樣的活計也輪不到他來做,只是眼下正是收秋稅的時節,衙門里的吏員們個個都很忙碌。又因著那白疊花,近日往來與他們常樂縣的商賈也很多,差役們不僅要在城中巡視,時常還要輪換下鄉,人手也頗緊張。這名雜役來到庫房,與一名正在清點庫房的吏員說了這件事,那吏員便讓他進去與自己一起挑選熏rou。因為這個熏rou是要送給各保長的,他們常樂縣城雖然不大,保長倒也不少,這熏rou有大有小,總要挑些大小相當的送出去,別到時候這家給得大了,那家又給得小了,平白惹人不快。每保長二條熏rou,選好之后,用染成青色的麻線略略一捆,打上活結,一捆捆整齊地放到籮筐里。不多時,那名雜役便挑著一擔子熏rou出了縣衙,走街串巷與城中各保長傳話送熏rou去了。近來常樂縣城頗為熱鬧,有過往的胡商,有過來收白疊花的商賈,還有不少到他們這里來買白疊花種子的伊吾人高昌人。伊吾高昌那邊眼下種植白疊花的人并不多,這會兒交通便利了,又聽聞這白疊花價高,于是那兩邊不少人過來瞧究竟。這些人里面有富裕的,也有貧困的,有進出酒肆客舍出售豪爽的,也有衣著寒酸坐在街頭啃著從自家帶來的干糧的。另外還有一些專門從涼州張掖那邊過來,千里迢迢就為了乘一回木軌馬車,跑到敦煌與高昌之間的那一片荒原之上,去看一眼傳說中那座橋的。這乘坐木軌馬車的人多了,收入自然也多,只是木軌道的損耗也比較嚴重。預計今年入冬后,從常樂縣到晉昌城的這一段木軌道,要從頭到尾進行一次仔細地檢查和修繕。羅用這些天也頗忙碌,這日下午安排好了手頭上的工作,難得有些閑暇,便去了彭二那邊的織布作坊一趟。剛到作坊門口,便遇見有幾名管事正領著人,將那成車成車的白疊花往那作坊里面運,進了作坊,看到一個經常跟在羅二娘身邊的管事,正指揮著幾個強壯的婦人卸貨,羅用便招招手示意她過來。“縣令尋我何事?”那管事正忙著,被身邊一個婦人拍了一下手臂提醒,回頭一看,見是羅用尋她,笑著便過去了。“我阿姊今日在哪個村?”羅用問她。于是那管事便說了羅二娘今日到了哪個村,然后又講了她們這幾日的安排,另外還說了一些她們在鄉下的生活,鄉人對羅二娘都十分敬重,招待得很周到,讓羅用不用擔心云云。羅用點點頭,他知道二娘在鄉下過得不錯,那些輪換回來的巡邏隊的人也都是這般說。“你今日可還要出城?”羅用又問她。“待卸完了這些貨,便要出去了?!蹦切﹤€本地的外地的收白疊花的商賈也是拼得很,一個個的見縫就鉆,二娘她們雖然占據優勢,卻也是雙拳難敵四手,眼下正是收購白疊花的要緊時候,可不敢懈怠。“善,路上當心著些?!绷_用說著又從懷里摸出一個紙包:“這是與我阿姊的,你幫我捎帶過去吧?!?/br>“喏?!蹦枪苁庐敿幢銓⑦@個紙包收好,也不多問。羅二娘這些時日在鄉下是過得不錯,吃得好住得好,卻也不清閑。采摘白疊花的活計最是需要人手,她們借住的那些個村正里正家,常常也是全家老小下地采棉。二娘也不是坐在屋里指點江山,她也是日日都要到地頭上去收貨,最多忙得累了,尋個陰涼處稍坐歇息。這一日,她們依舊是忙碌了整整一日,待到太色漸暗才收工回去,吃罷飯稍作梳洗,一群女子坐在屋中算賬說話。不多時,今日運貨進城的隊伍也回來了,帶隊的管事將一個紙包遞與二娘,言是羅縣令讓她捎來。二娘高高興興地接過紙包,將其放在炕桌上,拆開來一看,見是兩個不足巴掌大小的細長紅薯。兩個紅薯都略略有些損傷,應是存不到來年開春,所以羅用才讓人給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