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卷閱讀553
晦的面子上,他已經赦免了杜楚客,這回又要赦免杜構,這可是謀反罪,若是不能依法懲治,下手若是不夠狠,那往后這些權臣重臣家里頭那些個小崽子們還不得反了天去。關于杜構的事情,朝中這幾日爭來爭去也沒個結果,皇帝也不肯表態。最后還是新太子李治聽說了這件事,在他那皇帝老爹面前為杜構說了幾句話,皇帝這才松了口。第367章吃瓜吃瓜李治是貞觀二年出生,眼下正是貞觀十七年夏天,十五六歲的年紀,正是青春年少。他曾聽那些河南道出身的宮人們說起杜郎君在萊州教人釣針梁魚做魚罐頭的事情,這些宮人很多也都是道聽途說,只不過因為故事發生在她們故鄉,故而與有榮焉,津津樂道。李治這個人沒有什么很大的政治野心,作為一個嫡出的皇子來說,他的性格略顯軟弱。但他對于各種鄉野趣聞英雄事跡很感興趣,簡而言之,就是喜歡聽故事。他聽過杜構的故事,對杜構這個人的印象也比較好。這兩日聽聞朝堂之上眾臣正在為赦免杜構的事情爭執不下,李治也想說些什么,但他又隱約覺得自己不應該插手此事,忍了又忍,最后終于還是沒忍住,對他皇帝老爹說了。想想,李治現在十五六歲,正是有點懂事又有點迷惘的年紀。他們家發生了這樣的事,他的兩個哥哥落到了那樣的下場,且不說誰對誰錯,作為少年李治,眼睜睜看著這一切發生在自己眼前,他心里又是什么感受。李治這個人原本話就少,自從發生那件事以后,他的話就更少了。在這種情況下,李世民也是比較憂心,這時候見他難得對自己開口,心里也是比較高興,二話不說便答應了下來。第二日早朝之上,又有人提出赦免杜構之事,然后又不可避免地引起了一番爭論。待到他們爭得差不多了,皇帝說道:“早前忙亂,山崩于前,我亦無心他顧,這兩日尋人來問,皆道杜郎造福萊州百姓頗多,當地父老感念其恩,縣府州府亦有公文呈上,只當時卻也不及細看,昨日我兒與我道來,言那杜郎正直勤勉,仁心仁德,平白受那牽連,著實有些冤枉……”皇帝這一番話的意思就是說,杜構之所以能被赦免,那是他自己這些年的所作所為救了自己一命,另外這里面也有新太子的態度。余下那些個罪人若是還想要赦免的,那是沒有了,這個也赦免那個也赦免,謀反的成本若是那般低,又如何能夠震懾住那些狼子野心之輩。于是這杜構的事情就這么敲定了,免了他的流放,另外朝廷方面又撥出些許錢帛,令那些押送他的官兵好好將其送回萊州。做完這件事,皇帝的心情也比較好,想著要去跟自己兒子好好交流一下感情,結果那小子轉眼便又成了個蚌殼,皇帝老兒無奈,只好把目光又轉移到朝堂之上。這幾日為那杜構說話的人怎會這般多,初時他還有些看不明白,探究之下,很快便也有了答案。原來那幾個老不要臉的,這是打算要給羅用賣個好呢。這事還得從那滎陽鄭氏出身的鄭侍郎說起,早前有人在街上口出狂言,說羅用的不是,被那鄭侍郎聽著了,當街便把他們訓斥了一頓。幾年后羅用在長安城“偶遇”鄭侍郎,羅用請鄭侍郎吃了個飯,許是從羅用那里聽聞了什么消息,這滎陽鄭氏的人,這幾年在全國各地弄了好幾個鐵礦,有花錢買來的,也有自己開出來的。初時眾人并不知曉鄭家人弄這么多鐵礦做什么,難道也要做針?做針又能用掉多少鐵?待那木軌馬車一出來,有些人便想明白了,在那木頭的軌道上行車,尚且那般快,若是在鐵軌上行車呢?這件事在眼下看來是有幾分不可思議,畢竟鐵價那般貴。然而鐵價之所以會貴,卻并不是因為鐵礦稀少,而是因為開采水平有限,加上鐵這個東西又那般重,運輸著實艱難。現在木軌道都有了,那木軌道直接都能修到鐵礦里面,一條軌道鋪進去,成車成車的鐵礦石運出來。這些鐵礦石被煉成精鐵,再運往全國各地,因為有了水泥路和木軌道,再加上原本的水運系統,從今往后這運輸的便利程度,比之從前不知提高了多少,長此以往,鐵價必定會有所下降。鐵價下降,卻并不代表著那些鐵礦會少賺錢,相反的,因為采挖和運輸的成本降低,市場的空前繁榮,這些鐵礦將來只會越來越掙錢。朝中現在已經有人提出,要在長安城到洛陽的那條木頭軌道外面,包上一層鐵皮,這需要用到很多鐵,朝廷到時候就很可能會跟滎陽鄭氏的人買鐵,以目前的鐵價來說,滎陽鄭氏這回必定是要大賺一筆。雖然目前只是傳言,并沒有人正式在朝堂之上提及此事,但光是想想,就已經讓人很心動了,那可是鐵軌啊,大唐若是能有一條這樣的鐵軌,那大伙兒該得多有面子,到時候但凡是來唐的使者,就都拉著他們到那鐵軌上去溜一圈,感受一下大唐運輸的神速和犀利,將來怕是沒人再敢來犯。在這種情況下,很多家族就對滎陽鄭氏目前所掌握的那些鐵礦很是眼饞。但是歸根結底,滎陽鄭氏的人這一次因何能夠占得先機,還不是因為羅用嘛,如果說羅用他們這些人的發展速度就好比是那木軌馬車的速度,那么滎陽鄭氏現在也已經在車上了,而他們這些人卻只能站在車下干看著。于是就有那些想上車的,逮著機會就想給羅用賣個好。這回聽聞羅用想保杜構,他們這些人便也跟著出把力,橫豎最敏感的時期已經過去了,這時候站出來說幾句話也不怕什么,上嘴皮碰下嘴皮的事兒。嘖,這些老匹夫還真能豁得出臉面。遙想當年初見羅用的時候,他還是一個身無長物的鄉野少年郎,轉眼這些年過去,如今他即便是身在河西,卻也能影響朝堂。面對一股新興勢力的興起,作為坐在權利頂端的王者,必然會對其有所提防。然而這一次洗牌過后,李世民的想法卻發生了一些改變。李承乾李泰俱都失去了儲君資格,現在的新太子是李治,若無意外,他就是將來的李唐國君。但是李治的性格有些軟弱,李世民在位的時候,自然能夠護他周全,待他故去之后,想來想去,最適合作為托孤的人選,便是長孫無忌了,以李治這樣的性格,將來怕也只能被長孫無忌拿捏得死死的。在原來的歷史中,李世民晚年的時候,想來想去,還是覺得李治太過軟弱,將來肯定干不過長孫無忌,長孫無忌現在看起來雖然是個好的,但是等到他權勢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