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卷閱讀298
幾分好笑,又交代了兩句叫她們別再省著熱水,那些個雜物,該扔的便扔了,別到時候叫客人吃出什么怪味道,然后便回前邊忙活去了。一會兒待她二人忙完了手頭上這些活計,看看時候也差不多了,便去前頭吃飯。剛進阿姊食鋪,便見那離石來的那個少年人正在攤煎餅,想到阿姊食鋪并不賣煎餅,于是這兩個婦人便知道她們今日的午飯便是煎餅了。只見那一大勺面糊倒在大大的陶制圓盤之上,再用刀背一掃一轉,一個煎餅就攤開了,再打一個雞蛋上去,攤開在餅上,然后還要抹上一些大醬,灑上一些蔥花,放幾片青菜葉子,末了卷一卷折一折,用油紙略略一包,一個婦人伸手過去接了,另外一個婦人繼續等著。那攤煎餅的少年,似也知道她們是想要個大一點的煎餅,面糊打得足,醬也刷得爽快,攤出來一個大煎餅,卷一卷折一折,用油紙包起來,沉甸甸的一大塊。大娘她們這時候又在包餃子了,也不知道已經吃過了沒有,見這兩個婦人過來吃飯,便叫鄭氏長女一人給她們打一碗熱豆花,加了鹵汁的,熱騰騰,滋味好得很。這兩個婦人捧著豆花,一口一口吃完了,將各自那個煎餅揣在懷中,便回后院去干活去了。一會兒,天空中又紛紛揚揚下起了大雪,那邊樓上,有幾個郎君開了窗戶賞雪詠詩,詠的便是瑞雪,一群郎君在樓上有說有笑的,很是熱鬧。樓下那兩個婦人聽聞了,便也跟著笑一笑,那一大包煎餅熱烘烘地在懷里捂著呢,外邊這雪下得再大,盆子里的水再冷,她們也不覺得冷。第194章最后一批打谷機要說那長安城,熱鬧著實也是很熱鬧的。聽聞等再過幾日到了元宵節,前后三日都不實行宵禁,城中百姓盡可以在外面隨便走隨便逛,所以大家都很期待這一年一度的元宵節。羅用在西坡村這邊聽人說起這件事,心里也是有幾分向往的,像那樣的人山人海,他自打來到這個年代以后,就再也沒有再看到過了。前兩次去往長安城,雖然感覺比離石當地熱鬧許多,但是跟他印象中二十一世紀的人口密集程度根本沒得比,整個長安城還給人予一種十分寬敞的印象。聽吳幼那邊傳過來的消息說,皇帝的那條水泥路,很快就要修到晉州臨汾那邊可,待他們修到離石縣這邊,明年這個時候,羅用就好帶著家里這幾個小孩到長安城去過元宵節了。往來商賈亦有傳言,說從城州那邊,今年已經運送了好幾批羊rou罐頭南下。從潼關往長安城的那一段路,甚至還有人看到兵卒們用“三腳燕”運送羊rou罐頭。那“三腳燕”,便是大伙兒給那種新型的車子給起的名字了,因它與燕兒飛相似,同樣都是用于騎行的車子,但它卻比燕兒飛多了一個輪子,于是大伙兒便管它叫“三腳燕”,也有叫“三腳鐵燕”的。羅用聽了這些人的描述,大概也能猜到,皇帝肯定是把三輪車給鼓搗出來了,而且在很大程度上實現了以精鐵取代了木竹結構,無論是在負重能力還是在騎行速度上,都與原來的燕兒飛不可同日而語。轉眼正月便已過完,待到進入農歷二月份以后,離石縣當地的天氣逐漸開始轉暖。許二郎對羅用說,最后這批打谷機,是時候可以送出去了。這個時節雇腳夫也容易些,待到送完了打谷機,他們這些人回來的時候,還能趕上這一年的春耕。貞觀十一年,二月初六這一日,一條長長的運送打谷機的隊伍,便從西坡村出發了。眼下還沒有拿到打谷機的村子,大多集中在河東道東面,那邊有個太行山脈,山里有許多大大小小的村落。那太行山脈從南到北,遍及整個河東道東面,所以他們這個隊伍到了汾州以后,便要在隰城兵分兩路,一路北上,一路南下。羅用牽著驢子,一路將他們送出去老遠,見那一臺臺打谷機被裝在板車之上,又想到這一路的山高水遠,忍不住又要向他的那些弟子與腳夫們道一聲辛苦。“三郎尚且不言辛苦,我等又如何敢稱辛苦?”一個衣著破舊的漢子大聲說道。他們村也是分到了一臺打谷機的,有了那打谷機,去年秋收都不知道省下多少時間和力氣,能即使把地里的糧食收回來,趁著天氣晴朗曬干了,安安穩穩收入倉中,對于農人來說便是最大的幸事。如今又來與羅三郎但腳夫掙錢,如何還敢擔得辛苦二字?“三郎盡管安心,這些打谷機,我等自當好生送往各個村莊,絕不會有什么差池?!标犖槔镉钟腥说?。“打谷機不要緊,不管出沒出差池,諸位只管好好回來便是?!绷_用還真擔心這些莽漢在碰到什么危險的時候,會豁出性命去保護這些打谷機。“師父莫要憂心,我等自會平安歸來?!痹S二郎向羅用拱手道。“早去早回?!绷_用鄭重道。這一日并沒有下雪,也沒有出太陽,天色陰陰地,吹著陣陣涼風,羅用站在路邊看著那些人越走越遠,心里總是憂心他們的安全。在眼下這個時代,每一場離別都顯得格外傷感,沒有感受過這樣的離別,就不能真正體會到生死離別那四個字的分量,大約也正是因為如此,這時候人與人之間的情誼才更顯真摯。這個運送打谷機的隊伍,一路沿著從西坡村到離石縣的那條水泥路前行,這一段路總是比較好走的。從去年秋天開始,郝刺史一直在石州當地推廣筒車灌溉系統,羅用的弟子們也在不少地方辦了水泥作坊,許多村子都借著這個機會修起了水泥路,他們這個隊伍這一路走過來也發現了,走著走著,經常就會遇到一條水泥路,一旦上了水泥路就輕松多了。等出了離石縣轄區以后,水泥路就很少見了,待到進入了呂梁山區,前行就變得格外艱難起來。有一些地方現在還結著冰,他們推著木板車爬坡,一步三滑的,很多在前面拉車的人,整個人都手腳并用地趴伏到地面上去了,后面的人也在咬牙支撐。有一些地方已經開始化雪了,雪水泥濘了道路,腳夫們一腳深一腳淺地踩在爛泥路上,腳上被凍得發木也來不及理會,一心只想快些走出這一段道路,若是一個不慎,車子陷入泥坑之中,便又要花費許多力氣才能將車子弄出來……“你們可是從離石縣過來?”這一日,眾人正在埋頭趕路,從旁邊不遠處的一個山坡上,跑下來好幾個村民。“正是,我等便是幫羅三郎出來送打谷機的,你們村子可是還沒領到打谷機?”隊伍中一名羅用的弟子停下腳步,問這幾個村人道。這種情況也是很常見的,有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