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卷閱讀176
鼓腰嶺?在哪兒?”有一個不太熟悉河東道的外地商賈問旁邊幾人道。他雖是個外來的,但這幾日在這城中的酒樓茶肆也結識了不少人。“那鼓腰嶺啊,從這里過去,你得先過呂梁山,再過汾州,再過太岳山?!币粋€中年商賈笑瞇瞇說道。“莫說那些沒用的,那鼓腰嶺忒遠,這油紙,你給我來一百張,便按兩文錢一張算?!币粋€滿臉虬髯的壯漢高聲說道。“你買那么多?”一旁有人問。“既然趕上了,那就多買點,親戚朋友分一分,也沒多少?!蹦菨h子說著,從腰上解下一串銅錢。“我要十張?!?/br>“我買兩張就好?!?/br>“我買五十張?!?/br>“……”這邊這買賣一做開,那邊一些城里的百姓很快也得到了消息。城中百姓出手沒有那么闊綽,一般也就買個一兩張,然后還要問一問人家收不收糧食布帛之類的,得知對方只收銅錢之后,有些人便打起了退堂鼓,畢竟那窗戶紙不當吃不當穿的,就算不買也不怎么影響生活。這個時代的銅錢很值錢,每一枚銅錢都是實打實的一錢重的青銅,百姓將銅錢囤在家中,并不擔心它會貶值,甚至還有升值的可能,聽聞還有人私自將銅錢熔了制成銅器的。這就導致了市面上錢幣流通不足的情況,布帛和糧食作為貨幣也就比較常見。這些潞州人之所以敢說他們只收銅錢,那也是因為人家的油紙根本就不愁賣,若不是那樊氏兄弟二人堅持,他們這些油紙在之前的一路上早都賣完了,根本到不了離石縣。兩日后,這些鼓腰嶺人帶來的油紙全部賣完,人人都掙得了許多銅錢,之前那一路的艱辛,也被掙錢的喜悅沖淡了許多。那樊氏兄弟背著一簍子油紙,前去拜訪羅三郎。兄弟二人天未亮的時候便出發了,一直行到了日上三竿,才到了西坡村的地界上。還未到村口,在羅家羊圈邊上,便遇到了羅三郎,只見他這時候正與幾個弟子一起,剖了竹條,正坐在路邊的樹蔭下做著什么物什,那物什的形狀模樣,卻是他們從未見過的。“你們這是在作甚?”樊大郎樊二郎兩人湊近過去,好奇道。“便是要用這油紙來做一個輕便些的簦笠?!绷_用抬頭看了這兄弟二人一眼,笑著說道。簦笠一物,與斗笠相似,只斗笠是戴在頭上的,簦笠是有柄的,類似于后世的雨傘,一般農戶人家用簦笠少,主要還是以斗笠蓑衣為主。“為何竹條如此稀疏?”斗笠和簦笠的做法,都是用細密的竹條編出里外兩層,再在中間那一層填上竹葉等物,竹條的部分一般都會編得比較細密結實,哪像羅用手里頭那個樣子,只有幾個竹條稀稀落落地支楞著,怎么看怎么不結實。“待我做完了,你便知曉?!绷_用笑了笑,停下手中的動作,抬頭看向那樊氏兄弟二人:“你二人今日可是給我送麻紙來了?”“正是?!狈罄烧f著,放下背上的簍子,從那里面拿出一大摞桐油紙,將那一摞桐油紙打開,里面還包著一小摞沒刷過桐油的麻紙:“我二人學得了制草紙的手藝以后,回到家鄉,經過幾番嘗試,最終做出來這種麻紙?!?/br>“竟還帶了沒刷過桐油的麻紙,正好?!绷_用這時候剛好也將一個傘骨做好了,眼下又有現成的紙張,于是便讓他的一個弟子騎上燕兒飛,跑到許家客舍去取了些從前蓋房子的時候用剩下的桐油,用刷子蘸了些桐油,將幾張麻紙拼拼湊湊,貼成了一個傘面。別看只是一把簡簡單單的雨傘,從聽說樊氏兄弟來他們離石縣賣油紙開始,羅用與他的這些弟子摸索了快有兩天時間,作廢了好幾把,直到今日上午,才終于有了眉目。這還是羅用的空間里就有幾把現成的雨傘的情況下,若是從無到有,還不知道要經過多少年的摸索。在羅用的記憶中,整個唐朝好像都是不怎么用傘的,雨傘這個東西,是在宋朝的時候才開始普遍起來,當然這也許跟造紙技術的普及也有關系。羅用這時候手里拿著的,應該就是這個時代第一把可以開合的雨傘了,為了那看似簡單的幾個小零件,一群大老爺們沒少費工夫,好在這些人動手能力都很強,做過不少車鏈子削皮刀那些東西,也算是比較有基礎了。為了給雨傘定型,在竹枝與竹枝之間,他們還很仔細地纏上了一些細細的麻線,這也是一項技術活。樊氏兄弟沒有想到只是來給羅用送了一簍子油紙,竟能旁觀到這個時代第一把油紙傘的制作過程。后來羅用問他們麻紙的制作過程,這兩個兄弟也毫無保留,哇啦哇啦全說了。他倆太興奮了,他們家鄉又有竹子又有桐油,還有麻紙,自己在家就能做出油紙傘來了。這東西想來應該會比麻紙更有吸引力,就算是在鼓腰嶺當地不好賣,也可以運到汾州等地去賣。也不需到州郡陽城,只要到平遙就好,汾州的平遙縣距離他們鼓腰嶺并不十分遠,那些來往于太原府和長安城之間的商賈旅客,應該會對這個東西感興趣才對。樊氏兄弟學得了那制傘的手藝,高高興興回家去了。羅用這邊,則是為了這油紙傘的宣傳推廣一事費起了腦筋,不管在哪一個時代,宣傳一事都是十分重要的,沒見羅用先前做過的牙刷等物,因為沒有宣傳,到現在也沒幾個人問津,而經過特意宣傳的牡丹坐墊,則早已風靡長安城了。等來等去,終于被他等到了一個下雨天。這一天羅用難得有耐心地跑去教杜構畫了半天素描,其實也就是一些現學現賣的東西,等到了許家客舍的油渣包子出籠的時間,羅用便說自己肚子餓了,叫他去買幾個包子來吃。杜構近來住在這西坡村,也是沒少吃許家客舍的油渣包子,這會兒羅用既然這么說了,他就想著干脆多買幾個回來做晚飯好了,臨出門的時候,羅用讓他拿自己那把油紙傘去用,杜構沒多想,撐著雨傘就出門了。別說,這油紙傘還真挺好用,拿在手里十分輕便,不用的時候輕輕一合,也不占地方。傘面上的麻紙在刷過桐油之后,透著淡淡的琥珀色,雖然沒有什么裝飾,看起來卻也別有一番風味。夏季的午后,山風山雨之間,一個青衣男子撐著一把油紙傘,在綠意盎然的鄉間小路上緩緩走著,一路行到許家客舍,合起雨傘,輕輕抖了抖上面的雨水。廳堂里面那些人紛紛向他看了過來,杜構對那些人笑了笑,找許家兄弟買包子去了。然后……“羅三郎,你家那種油紙傘還有沒有了?就跟那杜家郎君那把一樣的?!?/br>“其實還可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