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卷閱讀528
書迷正在閱讀:虛盒、[銀魂土銀同人]那面窗簾后面、鬼話、朕讀書少你不要騙朕、[真人同人]一言千載莊生夢(丕司馬歷史+現代)、[東京食尸鬼同人]單向戀愛、假戲真做/同事雇我扮基友、指腹之戀、[劍網三]烏龜日記、肯定是我炸毛的方式不對
和皇宮的看守發生了一塊錢的交易。這么半天過去了,居然還在互相扯皮。 記者說: “我交的一塊錢是打算用一天的,或者三天就更好了。既然你不同意,就把錢退了給我,我們馬上就走?!?/br> 看守的氣急: “你那個一塊錢就是一個小時的,現在已經兩個小時,多一個小時的就算大爺白送你了,現在你們馬上就滾,再墨跡下去,我可是要吹哨子叫軍警了?!?/br> 記者跺腳: “你到底講不講理,做生意總要討價還價的,既然你不同意我們的條件,自然應該是退錢。那里有強買強賣的道理!” 他們大約也是沒有興趣再演講下去了,今天天氣不錯,出來游玩的民眾居然不多。只有三兩個賣小吃的小販,兼做觀眾的。 皇宮的看守已經失去了耐心,直接吹響了哨子: “這樣啰嗦,你可就怪不得我了嗎,軍警來了,直接開槍打死人也是有的?!?/br> 兩個記者互相看看,頓時生出一些膽怯之意來,其中戴眼鏡一個要機警些: “光天化日,朗朗乾坤,竟然如此草菅人命?” 他看見張美溪一行人出來了。又看見他們分了一部分人坐了汽車走掉,另一部分也是到了汽車邊,馬上要走。 記者心想: “今天這事難有好處了,只好避開鋒芒,再做打算?!?/br> 誰知道那些人大半已經上了車去,一個身材高大的年輕人走了過來: “我們去高塔那邊吃些茶點,今天也是有緣,不知道兩位先生有沒有空同去,正好也請教一些高見!” 記者認識這個青年,昨天給過他茶水錢,今天聽見他演講也呵斥過一句的。當下滿臉堆笑: “有空,有空,未請教小兄弟怎么稱呼?貴主家怎么稱呼?” 記者一面說著,一面墊腳又看了一下不遠處的汽車。 早在皇帝的時代,講究的是學成文武藝,賣給帝王家。到現在民國亂世,雖然文武藝的買主不好找了??梢娴恼覍α?,也有一步登天的可能。 兩個記者現在雖然落魄,還是有著雄心壯志的,就拿他們關注的都是最高端的新聞就知道了。 周三少爺笑: “那我們邊走邊說!” ------------ 509被罵到狗血噴頭的山東先生(四) 沈陽的寺廟多,其中名氣大影響大的有十多個,慈恩寺、大佛寺、大法寺、般若寺等,都集中在大南街上,因為這些寺廟有很多是高塔的建筑,老百姓們經常簡單直白的稱呼這片地方高塔街。 除了祈福拜佛,做各種法事佛事之外。高塔一帶另一個重要功能就是美食小吃一條街。雖然都是面向普通百姓做生意的,可是在那一排小店之中,有傳承了百年的本地小吃手藝。也有新近為了避開內地戰亂災荒而搬遷過來的地方特色小吃。當一種技藝,傳承了幾代人,那怕只是簡單的打燒餅,也可以做到擁有藝術般的美感。 張美溪一行人選擇的地點,是一家新建的二層小樓,看起來干凈寬敞,視野也好。她們包下了這家飯店,卻并不吃這里的東西,而是在整條街生意最興旺的幾家小飯店里打包外賣。 二樓沒有包間,只有黑漆的方桌方凳,在臨窗的位置拼起來一張大桌。張美溪略微客套一句,就坐了主位,女助理們都侍立在她身后。 兩位記者拱手打招呼告了座位,做出長身玉立的瀟灑姿態來,仿佛當年隱居在隆中,懷有大才的諸葛孔明一般。 但其實剛才他們一起來的時候,周三少爺安排兩人坐汽車,兩人也是非常謙和,無所不應的,上了紫艷薔薇的車,像侍衛一樣,抓住汽車的擋板,腳踩著踏腳板子,一路站著過來。 張美溪回頭又招呼了一聲,杏子才在她一側下手的位置坐了。桃子依舊不坐,帶了紫艷薔薇出門為大小姐尋覓美食去了。 其實不管是民國,還是在此之前的無數個朝代里,丫頭資源豐富又廉價。 權貴人家的小姐,差不多都是從早到晚被眾星捧月一般圍著。絕對不太可能發生只帶一個小丫頭紅娘,和窮困書生你來我往,詩詞唱和,談夠了戀愛再私奔的情況。 張美溪生活方面盡量簡約,這些年下來,身邊的女助理也慢慢的添加到十多個。這在上海的世家小姐里,并不算多的。 兩個記者雖然心中也有萬分之一才子佳人,如此的希望,但是情勢比人強,他們還不至于真的在言行上表現出來。 大約是近期的懷才不遇,潦倒落魄,導致兩人也沒有什么女子不能為主的想法。別說是一個十多歲的權貴小姐。那怕是個四五歲的小姑娘,兩人也是不介意表演一番的。只要給個茶水錢,車馬費。 為首的一個記者長相十分過關,一身花呢布料的套裝,剪裁工藝精煉,裁縫的手藝應該是過關的,只是穿身上,稍稍有些寬大。他戴了一副賽璐璐的圓片厚眼睛,為他添加了不少書卷氣。 另一個長得瘦而矮小,同樣面料式樣的套裝,看起來要更合身一些。但卻是天生帶了些配角光華,全部的生命都好像用來陪襯別人的。 兩個記者先是自報家門,說明了是堂兄弟,姓姚。又再次試探的著問起張美溪的底細: “不知大小姐府上是?” 他們相當聰明,跟隨了剛才桃子杏子的稱呼,喊她做大小姐。 張美溪也簡單交代了一點是身份: “我姓張,這個是我世交周家的兄弟,排行第三。我們祖籍山東,在上海做些生意。此次過來沈陽,是陪一位長輩游歷。剛才在清宮門口看見兩位先生演講,其中很有些新意,報紙上都是不常見的,所以有些興趣再聽一次?!?/br> 她又介紹了一遍周三少爺,言語雖然含糊,卻也都是大概的實情了。也并不是戲耍這兩個記者,只是怕自報家門之后,聽到的言論就會扭曲很多。 兩個記者互相看看,用眼神快速交流了一下意見。決定今天這只大肥羊是一定要抓住的,所以一起頭就要拿出殺手锏來,做到雷霆暴雨,引發振聾發聵的效果來。 于是為首的姚姓記者先伸手拍一下桌子,就如說書的開場前拍一下驚堂木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