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卷閱讀89
書迷正在閱讀:虛盒、[銀魂土銀同人]那面窗簾后面、鬼話、朕讀書少你不要騙朕、[真人同人]一言千載莊生夢(丕司馬歷史+現代)、[東京食尸鬼同人]單向戀愛、假戲真做/同事雇我扮基友、指腹之戀、[劍網三]烏龜日記、肯定是我炸毛的方式不對
廳的沙發上坐下來。把客廳里所有的燈都打開了。 在明亮的燈光下,大小姐還只是一個鮮活的十幾歲的小女孩,身材有點單薄,臉色有點蒼白,輕愁鎖煙眉。 杏子心中忽然有了一絲聯想和明悟,山東先生就像大小姐背后的巨大虛影一般呀,真相大白的那一天,會發生什么樣的事情? 她抓緊了手中的英文詞典,暗暗的發下誓言來: “燈光可以驅散虛影,卻永遠不會驅散我杏子?!?/br> 里的這一幕,在后世一直被廣泛流傳。幾乎人人都知道,還常常被翻版改編。 排在熱戀的年輕人拿來表白的最佳臺詞前三位。 周家兩個少爺都穿著格子紋的西裝,毛呢大衣,帶著瓜結紋的帽子,還圍著今年流行起來的白羊絨圍巾。 周三少爺轉身,吩咐桃花居的小聽差去做點吃的。 周二少爺脫掉大衣,摘掉帽子圍巾,拿一方藍條紋絲帕擦著額頭: “這幾天的記者都有點瘋了,把錢主任的袖子都給扯破了?!?/br> “今年紡織業新流行出來的辦法,經線和緯線用不同質量的絲,最早是東洋日本人發明的,聽說成本就能節約三成?!毙幼咏涌谡f。 她還以為錢主任穿了不結實的綢緞做的衣服,慧文女中,倒是很有幾個女同學關心市面上布料的質量問題。 “那不相干,錢主任從來都是穿瑞蚨祥的?!?/br> 他們在沙發上圍坐下來,嘖嘖稱贊記者們的勇猛,以前平安制藥也上過幾次頭條,可是這次記者們最瘋,因為以前他們過來搶新聞,都是為了娛樂讀者,可是這次,平安普通工人的薪水已經超過了他們,徹底觸動到神經了。 張美溪親自動手給兩個周少爺倒茶: “這次又辛苦你們了,這個工人的薪水,是必須這樣定的?!?/br> 周二少爺笑,坦然的喝她倒的茶。 這是一種窮則獨善其身,達則兼濟天下的情懷。 老張家在山東府坐擁一縣之地,每個災荒之年都能保證百姓的一口粥飯。張家的大小姐在上海城里,拍手決斷,讓上海一下子多了三千戶小資人家。 后世有大學生在論壇上發布歷史學論文說: “美國的福特汽車,在1914年的時候就開始實行工廠流水線和工人日薪五美元。你們大力吹捧的平安制藥公司1924年才開始實行工人日薪一個銀元,晚了整整十年,而且不過是偷工減料的東施效顰罷了?!?/br> 20世紀初,全球的經濟發展依靠的是工業,平安制藥公司開啟了給工人大規模加薪的時代大幕。 平安制藥確實在效仿美國的福特。 福特的決定“改變了美國工業社會”,“把美國勞動者變成了基本的中產階級”。 平安制藥的決定也開始“改變中國的工業社會”,“把中國的普通勞動者變成基本的有產階級?!?/br> 這次工人薪水的大幅度提升,又一次引發了報紙上的大討論。 稱贊平安制藥此舉是: “偉大的慷慨行為,商人開始擁有士大夫大辟天下寒士俱歡顏的情懷?!?/br> 評論 “平安制藥的決策人應該被送進精神病院,應該請山東先生給他們治療一下?!?/br> 上海最發達的工業,紡織業幾乎是一邊倒的同聲譴責,他們抱怨平安制藥搞亂了勞工市場,本來紡織業今年已經特別的不景氣,平安制藥甚至可能會直接催逼他們破產。 大部分聰明的上層社會人士的觀點是: “平安制藥有錢,做廣告罷了,這會讓他們快速招收到最優秀的工人,生產出更多的藥品,平安制藥的產品,已經被預定到幾年之后了吧。不招收工人怎么行?” 張美溪說: “如果平安制藥能發放一個銀元的日薪出去,這些錢都被花出去,會讓商店老板、銷售商、制造商和其他行業的工人更加富裕。勞動者的富裕能創造繁榮的市場,繼而創造更加成功的企業。而如果一直是低薪的,工業如此差勁,以致無法給人們提供一份好生活,那么發展工業又有什么意義呢?” 她當然是對的,因為這是一個在平行時空已經被驗證了百年的道理,那么在這個舊時空,也只不過是再驗證一次罷了。 從平安制藥大規模加薪開始,一種嶄新的以消費者為基礎的經濟學,觸發了一場消費革命,并成為推動中國成為世界上最富裕國家的原因之一。 這道理過于艱澀深奧。 可是平安制藥的員工們都懂,因為她們每天都能掙到一個銀元,這一個銀元買來的,是一個又一個的小幸福。 ------------ 085一塊大洋是多少幸福(三) 上海的寒冬時節,早上四五點鐘的時候,天上還是繁星一片,距離平安制藥廠一百多米遠的大片空地上,搭建起成片的棚子,一大群靈活的身影已經忙碌起來,一盞盞玻璃罩子里的瓦斯燈發出亮白的光線,沖散了所有的黑暗,這群人分作二十幾個攤子,干的熱火朝天,汗流浹背。 這是一群依托在平安制藥廠門口的流動早點鋪子,熱豆漿,豆腐花,炸油條,葷素包子,燒麥,餛飩,雜糧煎餅,糍飯團,糍飯糕,蘇北燒餅,蛋餅裹油條…… 平安藥廠的上班時間是早上八點到下午五點,工廠大門最早也要到七點半才開,藥廠的工人卻都到的很早,有的甚至會提早一兩個小時就到。 他們進不了廠子,也不著急,就在門口的早點棚子里悠閑的吃一頓早飯。于是每天早上,工廠的門口都很熱鬧。 “香菜不要!” “蒜汁要多呀!” “加不加辣?” “你要加一個蛋還是加兩個?” 說這些話的時候,工人的態度是淡定悠閑的,任憑他是誰,口袋里裝幾個叮當亂響的大銀元,膽氣總是會壯上那么三五分。 坐在早點鋪子的的板凳上,三五個人一堆,說說笑笑的,往往還不斷的遇見熟悉的工友同事過來,要是有人幫自己結算了早點的帳,也不過笑著點頭謝過,不值得什么,第二日回請她就是了。 這些早點鋪子,大多是夫妻店,有的人家生意實在是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