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卷閱讀201
回去。他們幾個得等到 除夕下午才能放假,到時候他和啟建、還有大哥二哥一起往回趕。 “姐,既然冬娃這邊有任務,那我跟爹說一聲吧?”啟康在電話里說道。 “嗯,你跟爹說說,請他不要見怪……” 徐甜甜心想,這見面的時間能往后推一天,就推一天吧? 讓冬娃先開開心心地過個大年吧。 * 除夕這晚,葉家大宅里一片歡騰。 一家人歡聚一堂,開懷暢飲。 一盤一盤的餃子,冒著騰騰熱氣。 一時間,歡聲笑語響徹一片。 當新年的鐘聲敲響時,新的一年又來到了。 甜甜和抒文坐在客廳里,和哥哥嫂嫂們一起守夜。 自從離開了鎮子,就再也沒有守過夜了。 她聽著葉大哥講述著海外趣聞,不覺瞇起了雙眼。 在朦朧中,似乎又回到三十年前。 她初來乍到時,所度過的那個除夕之夜。 那時,盼著過年是因為能吃點好的。 而冬娃,一下子得了好幾個銅板,還興高采烈地攢著,說要給娘買燒餅吃。 可一轉眼,都過了這么多年了。 想到這里,她不禁握住了抒文的手。 抒文也反握回來,還加了把力氣。 * 大年就這么過去了。 轉眼到了初六。 抒言大哥帶著一家子在城里逛了逛,又去葉城瞧了瞧。 就準備返程了。 那邊還有生意要做。孩子們的假期也沒幾天,不能再繼續停留了。 臨行前,一個個都是戀戀不舍。 二哥他們說,等到明年還會回來看看。 抒文和甜甜送走了大哥他們,又投入到了工作中去。 而冬娃呢,在部隊上開開心心地過了一個大年。 直到“元宵節”前,才聽娘提起了那樁往事。 他跟娘說,他不想去見那個人。 在他的記憶里,爹是風度翩翩的,是個儒雅之人。而不是當年那個拋妻棄子、 自私自利之人。 當初,既然他不要他,他又何必去認他? 自來養育之恩大于生育之恩。 他的心中只有一個爹,那就是葉爸爸。 那人條件好也罷歹也罷,與他又有什么關系? 可甜甜擔心這事還不算完。 她想,看在章家爹的份上,就讓冬娃去給爺爺拜個晚年吧? 冬娃是個孝順孩子,就趕在“元宵節”那天去了小叔家。 他給爺爺拜了年,又匆匆趕了回來。 對他來說,那個爹早已經死了 得知了當年之事,他把那一切都看得淡淡的。 他想,即便為了爹和娘也不能去認他??沙蛑侨松裆鋈坏臉幼?,心里也不 大舒服。 早知今日,又何必當初? 他感到無比慶幸的是,這些年來娘始終是那么開朗。 而他呢,也得到了葉爸爸的寵愛。 娘說,自小他就像個小豬娃子似的,是個福氣寶寶。 他想,他真是的個福氣寶寶噯。 從小到大,都是如此。 * 過了“元宵節”,章啟銘啟程回到了香江。 一路上,他心懷惆悵。 可他不斷地安慰著自己,不管怎樣他總算見到冬娃了。 他比他想象的還要好、還要優秀。 可惜,他卻把這么好的兒子給弄丟了。 他回到家里,見有人正在等他。 俊睿來看他了。 聽孩子說,已經辦好了更名手續,要認祖歸宗回到章家。 他是涕淚縱橫。 這天晚上,他做了一個重要決定。 他打算和那個人注冊結婚。 他想,不可能再去追求完美了。 他這一生錯過了太多,實在不想再繼續錯過了。 * 轉眼進入了三月。 春風一吹,覺得渾身上下暖洋洋的。 這天中午,甜甜和抒文帶著孩子們來到了大宅。 她親自動手,給冬娃和程彥都畫了一個妝。 因為準備拍攝黑白照片,這妝就畫得格外濃,猛一看都快認不出來了。@無限 好文,盡在晉江文學城 照片是抒文負責拍攝的。 背景板是小樓的紅磚墻面,這樣會形成一種反差效果。 沖洗出來后,模特的臉都是逆光的,基本上看不清楚眉眼,只能看個大概輪 廓。而身上穿的夾克衫卻凸顯出來,效果很不錯。 徐甜甜十分滿意。 就找個一只大相框裝了起來,準備掛在店里當招牌。 三月八號,“天天時裝店”開業了。 雖然只是個小門店,可對普通人來說卻是創業開始。 由于前期宣傳到位,不但店外張貼著大幅海報,還用留聲機播放著唱片,吸引 了不少眼球。 開張這天,生意火爆。 鳳芝、紅英、俊霞、俊蘭忙著招呼顧客。 徐甜甜坐在柜臺后面,忙著收款。 從早晨一直忙到晚上。 等到閉門盤點時,她數錢數到手軟。 抒文在家里,左等右等不見人回來。 就提著一只保溫桶,趕來送夜宵。 他敲開了店門,見甜甜正拿著一沓子錢,沖他笑著。 “抒文,快看,好多錢哪!”甜甜咧著嘴笑道。 這一刻,他再次意識到了。 甜甜最喜歡的就是數錢。 她可是個標標準準地小財迷哦。 第121章 尾聲 * 這年夏天, 徐甜甜賺到了第一桶金。 這是她艱苦創業的第一步。 到了年底,刨去人工成本和各項費用,她的庫存外加流動資金已超過了六千元。 距離“萬元戶”還有一半里程。 可對她和抒文來說,已是相當成功了。 現在, 她的月工資才五十塊, 抒文的月工資也不過一百來塊。即便不吃不喝, 一年也攢不了兩千塊。 可靠著門店, 卻一下子賺到了六千塊。 每天一看到現金流水, 她都是兩眼發光。 渾身上下有著使不完的勁兒。 冬娃跟她說, “娘, 你得注意身體啊,可別累著了!” 可她呢,卻想著給冬娃買臺大彩電, 讓海海和慧慧在家里就能看到電視了。 記得后世, 徐爸爸常常跟她說,小時候看電視要跑到別人家去。 一間屋子里, 擠滿了人。 小孩子們都搬著小板凳, 聚精會神地看著, 到人家吃飯時還不肯離開。搞得人 家心里直犯嘀咕, 可嘴上卻不好意思說啥。 直到把人家的電視機看出毛病來了,才算罷休。 她想, 得幫后世的爺爺一把, 讓他也發家致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