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卷閱讀190
她對著鏡子,瞅了半天。 覺得娘年輕時,比她還要好看呢。 當然,她也不錯。 這高鼻梁大眼睛的,一看就是葉家的孩子。 對她的個人問題,爹和娘都很“關心”。 爹跟她說,“妞妞,這事不用著急,等畢業了再找也不遲……” 娘呢,考慮得更周到一些。 她一再叮囑他們說:“春娃,妞妞,你們以后談對象,對方品行好是第一位 的,可對脾氣也很重要……這過日子不同于別的,再優秀的人,如果說不到一塊去, 也是白搭……” 娘還把她叫進屋里,關起門來說道了一番。 “妞妞,你也別嫌娘思想落后,那找對象,除了人好、對脾氣之外,對方家里 也很重要……這婚姻不同于別的,不單單是和一個人成親過日子,而且還得和他們一 家子打交道。如果處得好,那是皆大歡喜。如果處得不好,那是麻煩事一籮筐……” “……可要想處得好,不單單是一方努力了就成,還得靠雙方相互遷就、忍讓…… 娘可不想讓你活得憋屈。所以,這對方家里,從他父母到兄弟姐妹,無論是品行還 是性情都得了解一下,尤其是對方的娘,如果不咋的,就得慎重考慮一下,咱可不 能找這樣的……” “還有,個人生活習慣和價值觀也很重要,這個不是一天兩天就能養成的……一 個人是個啥習慣?和打小的生活環境有關的。一旦長成了,怕是一輩子都難改變…… 這就是通常所說的“門第觀念”。其實,指的就是一個人的家庭出生和教養,這本來 是個中性詞,不好也不壞??上?,卻被宣傳工具給利用了……” “……前幾年,報紙上一再鼓勵年輕人在婚姻大事上要勇于打破“門第觀念”,不 論城鄉差別,不論條件好壞,只要思想覺悟高就成。對“知青”嫁給農民一事,更是 大肆宣傳報道??墒恰伴T第觀念“能打破不假,可個人生活習慣呢?一旦帶到婚姻家 庭中去,那就是悲劇。而這種悲劇往往以女方的隱忍為代價,一旦忍不下去了,大 都以離婚為結局……” “可離婚,對雙方的傷害都很大。尤其是對女方來說,在社會聲譽和再婚地位 上是極不公平的。能行一點,誰也不想走到這一步吧?所以,唯有在婚前擦亮眼 睛,慎之又慎才行……” 對娘的這套理論,她是又驚又嘆。 她知道,娘這是為了她好,生怕她在感情上邁錯了一步。 還跟她提到了“三不談”原則。一不跟公子哥談對象,二不跟家庭負擔重的談對 象,三不跟年紀大的或有過不良婚史的談對象。 娘說,這些人無論表面上有多優秀、思想有多成熟,骨子里的東西卻是無法改 變的。尤其是那些自己出息了或者考上大學了,就一腳蹬了農村媳婦,想找城里姑 娘的,沒有一個好東西。 女人和男人不同。 母性使然,絕大多數女人天生是愛家的,護家的。 被逼到離婚那一步,往往是被動的或是忍無可忍的。而男人就不同了,事業 心、虛榮心、喜新厭舊等各種因素都會誘發出劣根性來。 改革開放了,不同于以往了。 外界的誘惑也多了起來。 在這種復雜的環境下,婚姻家庭中的各種問題也出現了。 所以,更得睜大了眼睛。 妞妞受了一場婚戀方面的教育。 這是從課堂上聽不到的,也是從社會上體會不到的。 人生有多復雜? 就有多簡單。 她希望自己的生活能簡簡單單的,能沿著一條直線走下去。 一路上陽光燦爛,少走彎路。 * 秋季開學后,秋娃也背著行李去了學校。 家里一下子空了。 徐甜甜在幾間屋子里來回轉悠著,莫名惆悵起來。 抒文見了,拉著她的手說:“甜甜,孩子們都大了,咱們也得有自己的生活 ???要不,等到星期天咱倆也出去逛逛?” “那大宅那邊咋辦?” “……不去了,咱們星期六提前過去瞧瞧,剩下的時間都是咱倆的……” “嗯……” 星期天,抒文帶著甜甜進了電影院。 先看了一場電影,接著又去飯店里吃了兩屜小籠包子。隨后,又在公園里逛了逛。 這種感覺,就像回到了從前。 那時,他們就是這樣逛街吃飯的。 可隨后,這種生活節奏就被打破了。這些年來,他倆忙著生兒育女,走過困難 時期,忙著避開危險,保一家人平安。 現在,終于能重溫那段浪漫時光了。 可她呢,馬上就滿五十周歲了。 而抒文,也已經五十一了。 她注意到,街面也有了不小的變化。 返城的知青們,三五成群地在路上閑逛著。街口擺攤設點的也出現了,有賣服 裝鞋帽的,也有賣水果的,還有賣日用百貨的。 而報紙上,也頻繁地提到了“個體戶”這個新名詞。 商品經濟活躍起來了。 市里還專門劃了幾個農貿批發市場,為“個體戶”提供攤位。 一切都在朝好的方面發展著。 她想,她的時裝店也得抓緊了。 這天回到家里,徐甜甜拿著那份“掙錢計劃”,又細細考慮了一番。 第二天,她先跟爹商量了一下。 徐永泰說,先以他的名義去辦個工商營業執照,讓他也過一把“個體戶”的癮。 對爹的這種豁達,她倍感欣慰。 當前,社會上對“個體戶”還帶著某種歧視,可爹已經欣欣然地接受了。 說掙錢而已,怕個啥呢? 說到錢,她這邊已經備下了一筆款子,作為啟動資金。 這是她和抒文多年來攢下的積蓄,外加上兌換了幾塊銀元。錢雖然不多,可進 貨進料已經足夠了。她想趕在明年春天換季時開業,專門賣春夏兩季時裝。 這樣,庫存占款會少一些。 批量生產起來也容易一些。 可是,工坊門店所需要的人手,卻是一筆不小的開支。 抒文建議她發動一下群眾,看看親戚們有沒有感興趣的? 她覺得這也是個辦法。 就跟鳳芝和啟康先說了說。 鳳芝和啟康對這個“掙錢計劃”,都表示贊同。 鳳芝說,她會軋衣服,手還巧,到時候搬著縫紉機過來幫忙。反正是八小時外 的營生,誰也管不著。 啟康也動員他媳婦過來,說跟著翠翠姐掙大錢。 蔡紅英那邊工作很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