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卷閱讀29
這不比還不覺得,這一比較,更加堅定了她離開村子的決心。 * 這天,輪到章存林家準備派飯。 一大早,他吩咐冬娃娘做點好吃的,說給工作組的同志們好好補補。 徐甜甜爽快地應了一聲。 就掂著柳條筐子去菜地里拔了一顆大蘿卜,揪了幾個青辣椒,又剜了幾棵小青菜。見韭菜也長出來了,就用小鏟子割了一茬嫩韭菜。 回到灶屋,她和鳳芝一起做了兩鍋玉米面餅子。 瞅著快響午了,就先用油渣炒了一盤蘿卜片,接著又炒了一盤小青菜。還把事先剝下來的蘿卜皮切成細絲,和青椒絲、香醋拌在一起,做了一盤酸辣爽口的小涼菜。 另外,又炒了一盤韭菜炒雞蛋,熬了一鍋大米粥。 她發現,經過這段時間的適應,手腳靈便了不少。 好像翠翠的那股爽利勁兒已恢復了三成,比前一段可是好多了。她暗暗松了口氣,總算能應付那些繁瑣的家務活兒了。 就是針腳上,還差了點。 估計要想掌握翠翠的那一手絕活兒,還得多練練。 工作組要來了,葉先生也要登門了。 鳳芝自然是滿心歡喜。 她把院子里外都打掃了一遍,堂屋里的條幾和桌子也抹得干干凈凈的,就連窗戶臺上也清理了一遍,窗欞子一塵不染的,窗戶紙也格外透亮。 徐甜甜抿著嘴,暗自好笑。 這小姑娘懷春,就是這種反應吧? 可惜,自己還沒戀愛過一回,就多了個娃娃成了孩子她娘。按照這個年代的習俗,恐怕也很難再遇到個合適的了。 歪瓜裂棗的,她又相不中。 于是,心里就打著單身一輩子的主意。 她想,養兒養豬奔小康才是她的奮斗目標。 只要能過上好日子,把冬娃撫養成人,即便單身也沒什么。 如今新社會了,男女平等。 她有頭腦,還有文化,怎么也能混出個名堂來吧? * 到了吃飯點,葉抒文隨著工作組一起來到了村東頭。 章存林正在院門口候著。 見工作組來了,便熱情地把人讓進院里,大聲招呼著鳳芝打水,讓工作組的幾位同志洗洗手,準備吃飯。 葉抒文一進門,見院子里既寬敞又干凈,幾間大堂屋也格外敞亮。 心想,這是村里的富裕戶兒,也是個講究人家。 他隨著曹組長等人進了堂屋,剛在桌前坐下。 就見徐翠翠端著一只木托盤走了進來。她放下托盤,麻利地擺上了飯菜,笑著招呼著他們。鳳芝也端著一只饃筐子,擱在了桌上。 隨后,又送上了一碗碗香噴噴的大米粥。 “鄉里人家,粗茶淡飯的,也沒什么好吃的,曹組長,還有葉先生你們就將就著吃點吧……”章存林在一旁陪著,客氣地讓道。 曹組長心知這是鄉里待客的客套話。 這會兒正剛上春荒,農家宅院里能吃上這些已算是好的。 而葉抒文一見到徐翠翠,就有點驚訝。 原來,這就是徐翠翠的家。 經過這段時間的走訪,對翠翠的事情也有所耳聞。想不到鄉里竟有這樣的奇女子?不禁生出敬佩之意。 當然,也不免有些惋惜。 這樣美麗聰慧的女子,就這么深藏在鄉間了? 她還不到二十歲,就這么帶著個孩子守在這所院落里? 想想,還真是可惜了。 這頓飯,吃得格外香甜。 一桌子飯菜做得很好,即便是粗茶淡飯,可口味卻非同一般。曹組長連連夸贊,章存林聽了卻淡淡地一笑。 家里面,冬娃娘做飯的手藝好,鳳芝這兩年也跟著學到了五六分。 若論起做飯炒菜,這村里還真沒誰家能比得過的。 這個時節吃食少,這飯菜也就將就著點了。 而葉抒文,對這頓飯的印象非常深刻。 他想,如果能天天去章大叔家吃飯就好了。 * 轉眼到了三月底,天氣暖和了不少。 河提上的野花也開了。 田間地頭,還有漫地里長出了嫩嫩的野菜兒。 村里的大閨女和小媳婦們,還有半大孩子,都挎著柳條筐子、拿著小鏟子下地剜野菜兒。什么薺薺菜、灰灰菜、掃帚苗兒、馬蘭子頭、莧菜等等。 這會兒正趕上時令,鮮嫩可口不說,還特別養人。 徐甜甜也跟著啟康和鳳芝,學會了識別野菜。 每天一早出門,踏著露水剜那么一小筐子。 回家洗干凈之后,焯一下水,用鹽和香油一拌,就是一道風味小菜?;蛘哂酶擅姘枰话?,上鍋蒸熟,再用油鹽和蒜末拌一拌,更是一味特色佳肴。 這吃得好了,心情也好。 徐甜甜的氣色越加好了起來。她面容紅潤,頭發烏黑锃亮,整個人看著水靈靈的,就像棵水蔥兒似的。 引得村里的大閨女和小媳婦們嘖嘖贊嘆,這村東頭的冬娃娘還真是個出挑的,十里八鄉的也比不上吧? 對她的腳,也沒人再說三道四了。 如今解放了,不興裹小腳了。 那些裹了一半的早就放了腳,那些裹殘了的只能后悔不迭。 像鳳芝這樣的小閨女,算是幸運的。 她娘走得早,爹心疼她,舍不得讓她受罪。當初,奶奶和大娘也拿她沒辦法,追啊攆呀的愣是沒裹成。 這么一來,她和翠翠一樣,都是大腳。 現在可好了,又興起大腳來了。 那些小腳閨女,反而不敢到人前,生怕被人說思想落后。 可腳已經成型了,再放開也晚了。 * 村里的風氣真的變了。 閨女媳婦們借著去識字班,都大著膽子出門了。有幾個,還打算結伴去虎頭鎮上逛逛。以前,不趕到廟會等大節日,家里是不允許女人們跑那么遠的。 可如今是新社會了,誰還敢拿這個來約束女子? 村里面,除了幾個頂級老封建之外,家家戶戶都變了個樣子。 而工作組,也取得了新的進展。 經過一番明察暗訪,發現老鄉們雖然對黨的政策有所了解,可心里還存有疑慮。最明顯的,就是擔心這政策是否能長久了? 為了打消這種疑慮,就要從群眾最關心的問題著手。 工作組找了幾個積極分子談心之后,又在老鄉們中間摸了摸底。發現虎頭村也好,虎頭鎮也好,最痛恨的就是上游的那幫子土匪。 解放前,不管是富戶還是窮戶,都受過土匪的sao擾。在青沙河沿線,虎頭村算是富裕的,被土匪盯上后一連搶了好幾回,還燒了幾間屋子。 一說起來,老鄉們就痛恨不已。 年紀大的老人們還說,上游的張家壩,窮山惡水的,一連幾個村落家家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