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卷閱讀48
,這樣不好。你mama是成年人,什么事能做什么事不能做,她很清楚。你還這么小,太早出名的確不是什么好事,你mama會理解這點的。相信爸爸,爸爸和mama不會害你的?!?/br>墨北想了半天,點了點頭。墨向陽很高興,摸摸兒子的頭感慨:“又長個兒了,什么時候能長得跟爸爸一般高???”墨北想了想,墨向陽身高有一米八,可他自己上輩子只長到了一米七八,就差兩公分。不知道這輩子好好補鈣,多跳跳繩打打籃球什么的,能不能跨越這兩公分的界限。既然是爸爸的愿望,那就努力去實現吧。接下來的日子里,墨向陽驚訝地發現一向都喜歡窩在某個角落看書的兒子突然變得好動了起來,每天都會出去跑步、跳繩,甚至還被墨潔給拉去和小姑娘們跳皮筋。墨向陽很欣慰,兒子越來越像個正常的小孩了。兒子是個作家、翻譯家,這個消息把孫麗華給打懵了,她足足花了半個多小時才反應過來。隨后又在狂喜和驚疑之中反復發作,若不是墨向陽努力勸阻,她都恨不得沖去縣電臺向全縣人民廣播這個喜訊。冷靜下來之后,孫麗華也同意墨向陽的意見,墨北的事不能大張旗鼓地宣揚,免得引來異樣眼光,反而有礙兒子的生活和成長。不過,兒子既然這樣天才,那當父母的怎么能任由他浪費自己的才智呢?不行,必須上學!必須學鋼琴!必須學書法!必須學……“溺愛就是害了他,小北就是太對自己沒要求了,這樣可不行!再聰明的孩子也得學習啊,越是聰明就越得嚴格教育,不能讓他仗著一點小聰明走歪了路。咱們得好好給小北的將來做打算。讓他再寫幾年,嗯,等十五歲,不,十三歲吧,看能不能讓他進省作協。跟作協、文化部的人混個臉熟,將來找這方面的工作也好找啊?!睂O麗華嚴肅地說。墨向陽苦笑:“你這樣是偃苗助長?!?/br>孫麗華不滿:“你以前那是放羊式的教育,沒方向沒規劃,真虧咱兒子沒被你給教育歪了。不行,以后小北的教育我管。哎你說小潔能不能也培養出來?我看小潔也挺聰明的,學什么都快,還聽話?!?/br>墨向陽知道孫麗華正在興頭上,說什么反對的意見她可能都聽不進去,只好采取拖延戰術:“你也別太著急,慢慢來,反正小北年紀還小呢?!?/br>孫麗華說:“就是趁著年紀小才好培養,等年紀大了就培養不出來了。都說神童神童,可沒人夸神青年的?!?/br>墨向陽吞吞吐吐地說:“可咱兒子跟一般小孩不一樣,他那性格,我怕你管太多了引起反彈?!?/br>孫麗華皺眉,“這還真是。你說這孩子像誰啊,我還是你,都沒這么牛心古怪的呀。像他姥爺?不對,肯定是像你們家人?!?/br>墨向陽無語。孫麗華又說:“哪天上市里,擺桌酒,別人不招呼,咱媽她們總得叫上吧,給小北也慶祝慶祝。多買幾本小北的書,讓他簽上名,咱自己家人總得一人送一本吧。哎呀你別這么看著我,我知道,我會跟她們說,咱自己家人偷著樂就行了,不跟外人顯擺。不過,夏老師得請吧?小北能翻譯外國,肯定是夏老師教得好,得好好謝謝人家。還有那個衛嶼軒,雖然是個……不過他現在不是在雜志社上班么,跟他多來往來往,以后小北想在他們雜志上發表文章,也好讓他幫忙啊。還有誰,我想想……”墨向陽說:“別想了,小北不能同意?!?/br>孫麗華惱了:“他小孩子懂啥?這么大的事當然是咱們做主?!?/br>墨向陽苦笑:“恐怕他什么都懂?!?/br>孫麗華斬釘截鐵:“不可能?!?/br>墨向陽說:“你不能拿小北當一般孩子看,普通小孩可寫不出書來?!?/br>孫麗華說:“陳景潤還是大數學家呢,那在生活上不也是個啥都不懂的嗎?”墨向陽被噎得說不出話來。孫麗華想了想,很得意:“不過咱兒子比陳景潤還強點兒,會自己做飯洗衣服,挺能干的。這說明還是我教育得好,我要是不教他,他能會這些嗎?所以我說不能太溺愛孩子了,不吃苦中苦,哪能做得人上人?!?/br>“……”墨向陽覺得,也許自己真的是做了個錯誤☆、書評(倒V)“如此乏味,除了熟知約克王朝那段歷史的人,所有的讀者都會在時產生昏昏欲睡的感覺,甚至可以說,這本完全就是作者在賣弄自己的學識,所謂的推理也不過是在繁雜史料和復雜的皇室人物譜系中找到能自圓其說的線索。真相?除了當事人,即使作者自己也不能說這就是歷史的真相吧?!?/br>“初讀,像是聽到舊時上海租界某條馬路上叮叮的車鈴聲,某種陌生又熟悉的氣息霧朦朦地襲來,清冷而又寂寞。誠然,此書沒有驚世駭俗的兇殺案來讓讀者在剛翻開書頁時就感到心驚rou跳——就算看到最后一頁,你也不會有這種感覺的;也沒有一波三折查出真相的驚心動魄——此案的所有相關人都已沉睡在歷史長河之中;更沒有某些讀者所期待的,偵探與兇手的對決——偵探本人因為腿傷從頭至尾都躺在病床上。然而,我們卻無法忽略作者所帶來的石破天驚之感……”“……歷史如同迷宮,我們所看到的地圖是否真的能抵達迷宮的出口,無人可以確定。鐵伊將這種迷惑在中銳化,赤裸裸地揭穿了歷史的謊言?!?/br>“……這本書帶給我的唯一益處,大概就是讓我一頭扎進圖書館去翻找關于理查三世的史料。不得不說,這過程還比看這本更有意義些?!?/br>“……我不禁想問,除了理查三世之外,歷史上還有多少‘湯尼潘帝’?為什么‘知道實情的人一致閉口不言,聽任虛假的傳說流傳,直到當時活著的人全部死去,留下堅強的傳說和更堅強的石碑,成為該地的驕傲和觀光賣點,至此,結論簡單地打上句號’?人們想知道的究竟是事件本身的真相,還是他們自己需要的那個‘真相’?就像清朝雍正帝繼位一事,便有雍正修改圣旨、與大臣偷換孩子等傳言,即使稍有歷史常識的人都知道這不可能,但仍然有無數人愿意相信雍正的帝位來得并不光明正大……真相是時間的女兒,點晴之筆,令人沉思?!?/br>中譯本出版后不久,許多雜志、報刊都開始刊登讀者評論,有極力稱譽奉為經典的,也有不屑一顧斥為垃圾的。對這種現象墨北早有心理準備,出版社轉寄過來的讀者信件他連一封都沒拆,全都交給了父母處理——孫麗華現在最大的愛好就是看讀者來信,她從中獲得了巨大的滿足感。一邊看信,她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