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卷閱讀151
書迷正在閱讀:分分鐘嬌喘給你看、重生之花哥逆襲、相遇于三千rou文中(高H)、一枝春(古風,rou)、有個王爺非要娶我、淡淡的幸福(rou,雙性)、被禁錮的爸爸、愛欲服從(rou)、半雙(rou)、觸手森林里的王子殿下(rou文)
了楊氏的話,王氏的眼睛瞇成一條縫:“哪里哪里,也就在咱們一畝三分地兒有點能耐罷了?!?/br> 兩個人就笑,其實王氏還真是存了讓人家幫忙看顧一下的意思,人多多條路嘛,說不得什么時候就用上了。都是連著宗的,說來說去也是帶著親的。 六月初,蘇滿滿終于光榮的從明瀾書院畢業了。 接下來便是腳不停歇的忙碌了,莊子上一大堆的事情要處理,果蔬什么的四叔就能消化了,糧食爺爺和三叔會幫忙盯著,新式的農耕也會引進來。 莊子上建了一個簡易的粉絲小作坊,在年后就已經開工了,銷量非常不錯,蘇滿滿不得不又調了一個可靠的人專門管這個作坊。 由于訂單太多,蘇家的莊子也建了一個小作坊,肥水不流外人田嘛。這兩個作坊都在日夜不停的干著,工人都是三班倒的。 每天粉場上曬的粉絲一掛一掛的都晾不完,錢也嘩嘩地流進了口袋。 去了京城她的瀲色生意就要停了,蘇滿滿把她所知的手中的方子,撿一些比較容易上手的,都讓給了四叔來cao作,以后她就真是甩手掌柜,只收分紅就行了。 那么多的動物朋友,小輝小羊、大黃都要一一告別,這一走好幾年,割舍不下的東西太多太多了 前些日子財寶領著一個帥氣的八哥鳥回來了,簡直驚掉了蘇滿滿的下巴。因為財寶也要跟著走,它也跟它的男朋友告了別,那個依依不舍呦。 家里頭的衣物要帶,用的要帶,什么都不能落下,出行一趟實在是太麻煩了。 京城里頭已經拜托了蘇荷花給看了幾個院子,若是到了京城,有相中的就買下來,也不算是沒有準備了。 臨行的前一晚,蘇家所有的成員都到了,王氏親自下廚做了一桌子的菜,給幾個人踐行。 酒過三巡,一向善飲得蘇正禮也喝醉了,第二日昏昏沉沉的上了馬車。 這次出行并不是兩輛馬車了,行李有兩輛馬車,蘇家人一輛馬車,給蘇荷花帶的東西加兩個丫鬟,一共有四輛馬車,多出的小廝坐在車轅,滿滿當當的。 再次行駛在前往京城的路上,蘇滿滿望著熟悉的景物,心中平穩不少,以后只會越來越好,不是嗎? 先去的吳府,老太太楊氏看見蘇滿滿樂得合不攏嘴,這老太太和前幾年看著真是大不相同了,臉色也紅潤了,見人就笑,雖然嘴還是有點兒損,可讓人覺得整個精氣神都不一樣了。 “滿娘來啦,我可聽說了,你要去芳華書院讀書了,還是太后下的旨呢,好大的福氣呀!”楊氏贊道。 李氏替女兒推道:“您老過獎了,我看您老也不一樣了,年輕了不少,氣色也好了?!?/br> “是嗎?呵呵,一會兒中午吃飯,叫你們嘗嘗我種的菜,自己種的菜和外邊賣的味兒不一樣?!?/br> “那敢情好,上回沒吃著我還遺憾呢?;厝ゾ吐犖夷镎f了,您可是種菜的一把好手,中午我們可得多吃點,您可別心疼?!?/br> “可勁兒吃吧,多著呢,呵呵呵?!?/br> 中午吃飯的時候,蘇正禮就感嘆:“這飯菜跟家里頭一個味兒,這才出來幾天就想的慌了?!?/br> “你這小子,吃也堵不住你的嘴,以后天天在這吃,飯菜管夠?!睏钍险f道。 蘇正禮聽了這話就笑,這老太太說話像極了家里的親娘王氏。 下午的時候,蘇正禮就沒閑著,去看了看蘇荷花幫忙相看的幾處房子,地方太小的不要,太大的浪費,地域和鄰居都要差不多才行。 最后才rou痛地花了八百兩銀子,買了一間二進的院子,在老家只要三百兩就夠了,在京城足足花了三倍的銀錢。 聽說定下了房子,李氏和蘇滿滿都去看了一眼,隔一條街的地方有一座菜市場,買菜什么的十分方便。南邊是朝廷租給翰林們的出租屋,環境也很不錯。 里面是二進的宅子,后面還帶著一個小小的花園。房子夠住,花園可以打理一下種點菜蔬,這座房子已經算得上是十分理想的了。(。) 第一百六十七章 給蘇滿滿說親 蘇正禮拍板定下:“就這里吧,回頭找人看看,把里面休整休整。咱們也不熟悉地方,這樣已經很不錯了,有好的地方到時候再換吧!” 住的問題就這么定了下來,專門找人修整了一番,雖然不能跟家里頭比,但是也還不錯。 蘇仲文專門從書院回來了一趟,其實他現在也可以不讀書了,可書院有許多的大儒,對他都是助益良多,因為年齡不到就一直在那里賴著,多學一點也是好的。 住進去蘇正禮才發現,家里頭還缺個會煮飯的婆子,自家兩個女人都是廚房殺手,吃不上熱乎飯可慘了。 他只能讓家人再去meimei家多呆了幾天,他挑了一個煮飯婆子和一個灑掃的婆子,眾人這才回家吃上了熱乎飯。 李氏這幾天心情一直不太好,連飯都煮不好,也太失敗了。還是蘇正禮說了幾句好話,她才放開的。 蘇滿滿知道這是夫妻情趣,她懂! 蘇明瑞剛去猛虎營報道,根本不讓請假,蘇正禮去看了他一回,見他無恙就放心了。 李氏很快就和左鄰右舍混熟了,住在這一片兒的都是讀書人家,最低的也考出秀才了。 身份相近,大伙湊在一塊兒也有話說,走動便頻繁了起來。其中李氏跟趙舉人的娘子馮氏說話最說得來。 李氏在葡萄架子下面做繡活,馮氏便端著針線筐過來了。 兩個人說著說著,不知怎么就說到了兒女親事上。 “娟兒,你們家滿娘定親了沒有?” “還沒呢!才十二呢,太小了,再過幾年吧!” “十二了?不小了,也該開始相看了,多相看幾個也能找個好的呀。我娘家有個侄子,今年十四,小伙子沒得說,長得俊書又讀得好,明年準備考秀才了呢,對父母也孝順。不是我自夸,確實很不錯,我就是沒有這么大的閨女,不然,也不能說給你們家了?!?/br> 李氏還真沒想過閨女的婚事問題,可現在閨女還上學呢,自然不是提這個的好時候。 “再說吧,滿娘還上學呢,這一讀就是四年,學完了再說吧!” 李氏還真不是耽誤閨女,京城這邊兒都開化許多,小娘子十*才出嫁呢,只有祁縣那邊成親稍稍早一點,可也在十六左右。 “還上學啊,這一上學把什么都耽誤了,學點東西就是為了嫁個好人家的,這找不著好人家,讀什么也白讀,你說是不是這個理兒?” “是?!崩钍厦嫔细胶?,心里想的卻是這可是太后下旨叫讀的,不讀也得讀??! “對了,就是這么個理兒,還是先看人家重要。就算你相不中我侄子也沒事,還有別的呢,別給孩子耽誤了。對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