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卷閱讀6
的一切。 只是這種帶有逃避性質的處理方式,顯然有些激怒了少女。 她從報紙中間一掌拍下,蕭胭面前的報紙瞬間在眼前塌成了一個U型。 “你的良知呢?你的憐憫之心呢?你知道他們到底殺了多少猶太人嗎?像你這種為罪人洗刷罪名的人,你就不怕上帝懲罰嗎! ” 蕭胭從空隙呆了一呆,驀地笑了起來。 “對不起你們的是希特勒,不是我?!?/br> 說完,她把報紙抽了出來,舉起指著遠東軍事法庭的報道對她道:“你看,日本人在南京殺了三十多萬平民,以示公平,你們是不是也得同情一下我?” 要求別人永遠是最簡單的事,也是件穩賺不賠的事情。 其實這種事情早在去年開審納粹首腦的事情,她就遇到過。 從一開始好言勸說、心生惻隱,到后面的麻木和隱忍的厭惡,時間短的讓人震驚。 人道主義精神。 到底什么才算是人道主義精神? 標尺究竟是以什么來設定的? 但不管怎么說,遷怒是這世界上最可恥的行徑之一。 作者有話要說: 剛剛才發現有個bug,前面派普的馬爾梅迪審判被我寫的推后了一年...... ☆、第六章 在戰爭后期,納粹德國兩面被夾擊,國內的工業生產已經自顧不暇。 連自己在前線的士兵們供給都難以保證,誰也沒心思去管戰俘的死活。 但是人在逆境的生命力,真的很頑強。 蕭胭第一次遇到沙夏的時候,以為他是個死人。 只是沒想到,這死人還能動。 她當時被嚇得一抖,手里的面包直接飛了出去,不偏不倚的落在了鐵絲網跟前。 沙夏這個時候已經爬了起來,他看到面包落在了不遠處,伸手便要去撈。只是抬頭看到她之后動作一頓,似乎思考了一會,張嘴突出一串的俄語。 蕭胭唯一能聽懂的俄語,就只有一個達瓦里希。 于是她開始結結巴巴的用英語問他,只是話說了一半,他就字正腔圓的反問了她一句:“中國人?” 這話帶著些武漢味。 她一呆,愣了很久之后點頭。隨后緩慢的蹲下身撿起了地上的面包,透過雙層的鐵絲網遞給了他。 沙夏參加過武漢保衛戰,是懂中國話的。不過,僅僅在中國待了數月就被調回了歐洲戰場。 他是在庫爾斯克會戰中被俘虜的。 這么算起來,他已經在德軍手里待了一年多的時間了。 蕭胭問他,他是怎么做到的能活那么久? 要知道,二戰時德軍手中的蘇聯戰俘死亡率接近60%,五百多萬人最后活下來的也就四成。 他告訴蕭胭,他掐死了一個德軍飛行員。 聞言,她表示佩服。但回過味一想,又覺得有點不對。 你一個飛行員,是怎么掐死另一個飛行員的? 我可以先把他撞下來,然后再掐死他。 蕭胭聽得毛骨悚然,只能表示:真猛。 讓沙夏活下來,應該算是一種另類報復。 畢竟讓自己憎恨的人痛苦的活著,總比讓他干脆的死要來得爽快。 因為這樣,你可以用盡一切手段,將他折磨的生不如死。 真要說起來,雖然德軍虐待俘虜是不人道的行為,但沙夏掐死那個墜機飛行員本身也是違反了戰爭法。 一時之間,蕭胭都有些茫然,不知道究竟應該去同情誰。 冤冤相報何時了。 中華文化還真是博大精深。 后來沙夏反問她,你呢?你又是怎么混得比其他囚犯要好呢? 蕭胭斂下目光,片刻后笑了起來。 “因為我漂亮啊?!?/br> 沙夏看她的眼神帶上了一絲微妙的色彩,不是輕視也不是憐憫,而是一種摻雜著無奈的了然。 再后來有一天,他突然問蕭胭:“假如有機會,你愿不愿意跟我一起走?” 蕭胭沖他笑笑,不置可否。 在二戰期間,戰俘越獄是一件比較常見的事情。 其中光官方記載的就有兩千多起,而且越獄手段五花八門。 幾乎你所能想到的所有方法,在這個期間都有人給你示范了一遍。 亂世出人才,這話一點不假。 蕭胭在福爾斯比特監獄的時候就有過這個想法,只是還沒能讓那些看守小哥徹底對她心軟,就險些死在了皮鞭之下。而到了這里,又變得心有余而力不足。 薩克森豪森集中營就被建在柏林的旁邊,是所有集中營的總指揮部。無論是從地理位置來說,還是防衛程度來說,都比其他集中營高出不止一點半點。 首先,要逃出森嚴的首都防線不是一件容易的事。其次,冬天即將來臨,單薄的衣服與匱乏的食物又能支撐你走多遠? 她沒有表明態度,而沙夏似乎看出了什么,也沒有繼續深入這個話題。 不過在沉默之后沙夏又開口:“你說,我們會贏吧?” 在這個問題上,蕭胭倒是沒有猶豫,干脆點頭。 沙夏繼續說:“等打完這場仗,我還是想回烏拉爾,繼續當我的獵人。不過,或許我也會先回去種種地?!?/br> 蕭胭看他,發現他望向遠處的目光有些空洞。 她這才意識到,他實際上并不是在問她。而他的話,也并不是說給她聽的。 他是說給自己聽的。 ————— 沙夏這個人無論對于同胞,還是對手來說,都是一個有些特殊的存在。 他仿佛自帶希望光環,始終堅持自己的信仰,堅信著偉大祖國沒有放棄他們,并且最終會戰勝邪惡而非正義的納粹。 這種人若是能被策反,那該是一件多么美妙的事情? 英雄跌至塵埃而榜樣成為罪人,你還會堅持信仰嗎? 沙夏或許不是英雄,但是他絕對算得上是戰俘們的榜樣,是他們被囚困在這里如同溺水者浮木一般的支撐。 只不過無論情報人員用怎樣的手段,如何的苦口婆心軟硬兼施,甚至于最后施加酷刑虐待,都沒能改變他分毫。 這開始有點意思了。 要知道,蘇聯是個強大的國家。 但或許正因為如此,他們的領袖或多或少與鐵血甚至殘酷掛上了鉤。 斯大林簽署的第270號命令,無論是在戰時還是戰后,看上去都殘忍且不公。加之蘇聯政府在很多地方的統治實在有些cao|蛋,因而當時被俘而選擇將槍口調轉向祖國的人,不在少數。 不可以投降,必須要戰至最后一人。 不可以做俘虜,否則一律按叛國罪處置。 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