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卷閱讀343
是那些寡|婦,嚴格來說本朝支持寡|婦再嫁,這是寫進律法之中的,更是廢除了令人深惡痛絕的貞節牌坊。但是在鄉官的制度還不夠深入,或者這些鄉官對鄉民的威懾力還不夠的時候,很是發生了幾乎寡|婦幼兒被侵奪財產的例子。 軍中的高待遇世人皆知,尤其是那些早期參軍的兵士,好些都分到了田地。幼兒抱金于市,那些所謂的族人可不管什么那是拿命拼來的財產,只知道同族的接受這些財產天經地義,歷來都是這么做的。好一點的,也就被分去了一些銀錢,惡劣如逼迫寡|婦幼子交出田產,幾欲將人給逼死。 幸好當地的鄉官一直盯著那幾家犧牲了同袍的家庭,即時將人給救了下來。這一樁案子不算大,但是性質足夠惡劣,尤其還是發生在林瑜剛登上龍椅的時候,那個鄉官乃是退役軍人出身,也是個不管不顧的,還真被他給鬧了起來,直接鬧到了林瑜的跟前。 后來,那一族但凡參與了逼迫的,全都從重處罰,為首的幾人直接以謀殺未遂罪判處死刑,其他人身上或多或少全都判處了勞役。因為擔心這個寡|婦帶著幼子留在原籍還要繼續被鄉民欺辱,他們可不管什么道理不道理,只知道自己的親眷因為她而倒了大霉被官府給抓了。 林瑜干脆針對這樣的情況,特別準許她們搬去京城生活。還給她們都安排好了活計,保管生活無憂。 這些兩個外國人自然看不到,但是漢朝在他們心目中強大的印象卻是深深地烙印了下來。 而這時,已經切身體會到了這一點的倭國來使九十度鞠躬地恭敬地送走了領他們過來的辦事人員,方道:“不愧是□□上國,區區一個碼頭就這般的繁榮?!彼麚醸摸著身邊的器物,心中充滿了艷羨和被委派了做國中第一個覲見大皇帝陛下的使臣的榮幸。 不過,等他見到管云飛,見到了那個修改后更加嚴謹也更嚴苛的條約后,大概就徹底笑不出來了。 第章 就像林瑜預料的那樣,對于紙幣接受最快的群體無疑是商人這一塊。會出現這樣的感慨, 也是因為他看到了林如海提交上來的關于松江府那邊的數據報告。 在建設皇家銀行的同時, 并不僅僅只是在京城建了一個建筑物而已。若僅僅如此,對那些商人來說, 銀行最主要的作用就缺少了一大塊。 眾所周知, 對于百姓來說, 一個銀行最重要的基本能力在于吸儲和放貸。而對這時候的商人來說還有一個重要左右, 就是同票號一般, 不必帶著大量的銀錢上路。 一開始對于國家的信用他們還是將信將疑的, 但是在見到無論哪一個銀行都有著源源不斷的金銀銅幣可以隨時兌換的時候,在過了一段時間他們的信任度好歹稍微提高了一些。 尤其銀行還有一個優點是錢莊拍馬也趕不上的,那就是儲存進銀行的銀錢每一天都會產生新的錢, 盡管利率不高,但是總比反過來還要保管費的錢莊要好吧! 商人逐利, 一開始的時候他們還處于保險的考慮,將銀錢存進老字號的錢莊。但是總會有第一個吃螃蟹的人, 當其他人看見他真的從銀行中取出了比原本更多的銀錢的時候,那些商人也就漸漸地圍上去試探使用。 直到現在, 出現在林瑜面前的這一個賬目上,顯示至少對商人來說,已經漸漸的開始習慣了銀行。就算他們現在只是將紙幣當做銀票來用, 但是銀票不也指代著錢幣的功能么? 對那些商人來說, 同樣是紙幣,一直穩定經營的銀行豈不是要比私人經營的錢莊要保險得多。畢竟他們也不止一次的看到, 銀行的周圍一直都有著荷槍實彈的軍人護衛著,哪個宵小敢來打劫?唯一可慮的也不過是當皇帝的會不會來一手無賴之舉,將銀行的銀錢全都吞了。 “這是不可能的?!币粋€臉上架著一架圓圓眼睛的年輕人攙扶著自己的祖父,在銀行辦了一筆小小的業務出來后,道,“這銀行只要一直辦下去,那就是一只生金蛋的母雞,當今皇帝何等目光長遠之人,又怎么會做出這般殺雞取卵之事?!?/br> “正是如此?!蹦亲娓竾@了一句道,“看來就算是沒有禁令,這錢莊早晚還是辦不下去的,或早或晚而已?!?/br> 這祖孫兩個正是國中一家有名的祖傳錢莊興泰閣的所有人,趙家祖孫。說祖傳不是很確切,他們并非祖輩做錢莊,干起這一門的生意也不過是在那老人的上一輩而已,比起山西的那幾家票號來說,資歷還淺著。但是,山西的那幾家在偽朝倒塌的時候就糟了不少的罪,畢竟那時候借貸給靖朝幾百萬的銀子可都算是扔了,連個回響都沒有不說,還要因此擔心會不會遭到新朝的報復。為此,他們還不得不購買了大量了國債。 這別人買了國債還能指望戰爭結束之后,國家還錢,他們卻連要都不敢要。債券一到手,就直接被燒成了灰燼,只盼望著皇帝看在這些銀錢的份上吧! 事實證明,皇帝的確是沒有來找到他們的罪,但是那樣直接取締了錢莊的做法,卻是在他們的身上狠狠地又割了一刀。別的人不知道,他們這些做票號的人還不知道嗎,錢莊是何等的暴利! 他們這些人手里拽著大量的現銀,哪個沒有涉及到放貸這一塊。叫他們來說,這個當皇帝的也太不要臉了一些,居然公然做起了放利這樣的事。 這是與民爭利! 不過這時候可不會再有人給他們出頭了,就算一開始銀行推出這一項業務的時候也不是沒有人抗議。但是,林瑜也將話說得明白,銀行放出去的利率都是很低的,不會出現利滾利這樣的情況,想必那些大戶人家放出去動不動就一兩分的利來說,實在是少得可憐。 對于需要救急的老百姓來說,他們選擇銀行總比去借高利貸要好。這時候的銀行審批手續并不繁雜,基本上能保障抵押之物,貸款就能下來。借來了錢,也只要稍微辛苦個一段時間就能完全還清。 更何況,想要付出來存儲的百姓的利錢,放貸作為銀行的主營業務是不可能缺少的。 這一項的舉措和故宋之時王安石的青苗法有著異曲同工之妙,只不過,青苗法將是由官府作為主體將種子還有農具低息借給農戶,因為作所周知的貪腐,這個本來很不錯的法子最后付之于東流。 在新朝,借貸的主體變臉,所有的借貸利率都有著嚴格的規定。而且,每一天的存儲利息以及借貸利率都會在大廳中的大黑板上寫上,所有人一眼就能看見,堪稱透明。因此,就算還是需要人去cao作,借此剝削民眾的成本卻提高了很多,有腦子的一般都不會在銀行這一方面動腦筋。 在山西的那幾家的影響力萎頓下去的時候,興泰閣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