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卷閱讀313
然會出現。況且,兒子當初立過誓,今生只娶她一人,就算她不在了,我這輩子也打算孤獨終老?!?/br> 鄭氏聽后不禁勃然大怒:“那齊府豈不是真的要絕后?” 齊峻斜乜母親一眼,道:“之前母親就該想到了!兒子在爹爹和大哥跟前都發過誓。況且,舒娘母子生死不明,兒子怎好有負于她?那豈不是連豬狗都不如了?” 鄭氏氣得險些倒仰,指著兒子的鼻子,就開始破口大罵起來:“你這忤逆子,存心跟為娘過不去是吧?!”吼完之后還覺不解氣,像跟兒子賭氣似的,她又補充了一句,“行,既然你要這樣,為娘也管不了你!干脆請你大嫂做主,將呂姑娘娶進門來?!?/br> 沒想到母親氣極敗壞之余,會口不擇言到這種地步。齊峻怕鄭氏較真,忙改口服了軟:“兒子當初發了毒誓,菩薩跟前不好失言。您且再等等,好歹讓我先確定她的生死吧?!不然,我將來如何跟岳父交待?!?/br> 聽到他提起親家,鄭氏有些心虛。再加上見到齊峻態度松軟下來,她也不好逼得太緊。 如今,她跟高氏都在孝期,一時半會沒人替小兒子張羅婚事。她想到了個折衷方案,打算下個月讓出了孝期的齊峻,將蔡婆子的孫女香秀收房——能早點抱孫子也是好的。 沒想到鄭氏母子說者無意,聽者有心。許是他們吵得太大聲,被門外高氏新派來仆婦聽了去。 鄭氏賭氣說出將呂若蘭續弦的話,不知怎地,像長了翅膀一般,馬上就傳到了高呂二人耳朵中。 沒過多久,在京城上流圈子里也傳揚開了。 說是齊四郎元配過身不到半年,他的繼室人選就確定了。 有人說,幾年前齊四郎本就打算娶呂氏的,誰知呂家被人誣陷,他才娶了前朝文昭容的堂妹,陰差陽錯轉了圈,最后又回到了原點。 還有人在傳,說齊峻得了失心瘋,見到妻子的尸身后,就魔怔了,口口聲聲說對方沒死。 原先起意跟齊府結親的人家,聽到風傳后紛紛退卻了,不敢跟齊府再暗中接觸了。 鄭氏是最后一個聽到消息的人。 自從高氏將霽月堂的人喂了啞藥后,她就像失去了兩只耳朵的聾子。直到柯姨娘的母親,將從外頭聽來的傳言,說與鄭氏聽時,她這才意識到,自己被高氏將了一軍,讓人捷足先登了。 立時,她像嘴里被人強行塞了只蒼蠅,吞不下也吐不出。 ※※※ 月華如練,初春的夜風,吹在臉上寒沁沁的。 坐在廢墟里,摸著竹韻苑的殘垣斷壁,齊峻心底受著悔恨和悲戚的煎熬。 到底她是生是死? 若是還活著,為何他回京都快兩月了,也不來跟自己聯系? 若是不在了,自己每晚入夢,都尋不到她的身影? 在怨他嗎?還是說,想就此跟他一刀兩斷?! 是了,算算日子,離當初她跟大哥擬訂休書時約好的期限,早已超過多時了。 難道她的心腸這般硬,為了避開他,脫離寧國府的泥潭,寧愿讓孩子這輩子見不到生父? 不會的!他的舒兒從來都是口硬心軟。當初圓房之時,早過了休書上約定的日子。她若是想離開,那時就可以拒絕他的。 想到這里,這位昔日風流不羈的男子,心底又竄起一絲希望的火苗。 可是,她的態度為何一直讓人琢磨不透?! 若不是前幾次教訓,讓他多了些自知之明,深知她尚有心結未放下,沒準會誤以為,她的舉動就是在欲迎還拒。 到底,她心結到底是什么呢? 齊峻不由想起,大哥臨行前那個晚上,他在屏風后聽到的話。 那時她好像說過,自己不能保護她。齊峻眸光倏黯。 還有,被高家那女人幾次陷害,半句安慰關心之語也沒有,想到這里,他恨得用拳頭捶自己的腦袋。 母親既然不肯走,讓他處處受制于人,不如一了百了,誰也不想好過! 當天晚上,寧國府再起大火。 不過,此次走水的,是永寧公主齊高氏的丹露苑。第二日,大理寺的官員到場查探時,怎么也查不到火源。 不僅找不到火源,就連院墻上也沒半分縱火犯攀爬的痕跡。 因此這次齊府的走水,比上次來得還要蹊蹺。沒幾天,京中百姓私下流傳一個說法,說是齊高氏之前設計燒自己的妯娌,此番定是老天爺發怒了。 慢慢的,京中大街小巷流傳起了一首童謠。 蒿草長,蒿草長,一道天火將草燃, 春風歸,春風吹,一夜流云把風推。 風助火勢雜草盡, 云開霧散楚天舒。 接下來,又有人在暗中流傳,高家帝位來得不正,是弒君之后,從女婿手里搶來的,指不定什么時候再遭天遣。 民間的傳聞,沒過多久就傳到了宮中,高世海聽到后勃然大怒,下令以寧國公生前無嗣為由,將齊府一家老小趕出了京城。 這章足量字,大家看得還爽吧?!更爽的還在后頭。 下章節,將放入到新卷中。 愛人不見了,向誰去喊冤?!老婆未必搶得回來,齊小白臉自求多福喲! ♂♂ ------------ 第二百二十五章 江湖路遠 夜幕降臨,滄州清池城南的齊宅,燈籠紛紛掛了起來。因近春末,天氣漸熱,后院各房都還是一片繁忙,臨街的角門處,還有仆婦丫鬟不時進出。 韋嬤嬤雖是齊府當家主母連氏身邊的紅人,可到東府華蔭堂辦事,還是不敢假手于人。只因這里,住著齊氏一族輩份最高誥命夫人。 齊趙氏乃現任族長齊敬烈的母親,年輕的時候,因丈夫的軍功,被封了個二品誥命夫人。寧國公府被奪爵,齊氏一族如今就數她的品級最高了。 被門口的管事媳婦請進去,韋嬤嬤跟趙老封君問過安后,就將她家主母交待的事,匯報給對方聽。 “長房的一家子,已經在東邊九柏堂安置住下了,大太太讓奴婢過來稟報一聲,省得您老惦記?!?/br> 趙老封君支吾一聲,她身旁的兒媳易氏忙代婆婆出聲,問起今日鄭氏那邊的情況